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今日教育》2013,(Z1):8-9
教育无他,贵在静心,上善若水,润泽师生!在百年精一,我的"润泽"之梦凝炼在多元化、生活化、体验式的"民族教育课程"中;凝炼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美美课堂"中;凝炼在开放的博物馆式校园中;凝炼在学生、老师、家长的梦想中。——重庆市渝中区精一民族小学校长廖伟  相似文献   

2.
《教师》2013,(36):F0002-F0002
让思想润泽教育,让美润泽人生!本书是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第一本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类图书,共分为四辑,分别为“教育与未来”“人生与美”“读书与治学”“哲恩短语60则”。围绕美、教育和人生三个主题,选编了60余篇适合教师阅读的学术随笔,并从各类著作中精选了60多则“哲思短语”。沐浴在李泽厚先生宏阔、自由、恬静的思想之中。你必将对教育的真谛、美的原动力以及人生的意义,有所颖悟。  相似文献   

3.
陈淑琼 《福建教育》2023,(48):13-15
<正>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一种教育理念,亦是一种教育实践,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从根本上来说,让学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应当做到,首先要培育和塑造学生对待自我时的自信,它要求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悦纳自我,做到“各美其美”;其次要培育和塑造学生与人相处时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别人的美,能够“美人之美”;最后要培育和塑造学生拥有包容的胸怀,学会分享,懂得感恩,勇挑责任,富有担当,做到“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4.
杨震  刘群 《下一代》2014,(9):19-19
近日,山东省威海市皇冠中学团委联合美术组共同举办的“尚美文化”校园书画展在三楼文化长廊开展。此次书画展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理念为主题,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充分展示了师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现代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而通识教育的实现更是关心的焦点所在。通识教育到目前为止,主要采用了自由选修课程型、分布必修课程型、经典名著型以及核心课程型这四种类型,它们相应地都有自己的哲学基础。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应该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最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以美育人是艺术教育的本质规定与使命担当,美美之教是艺术教育的应然理想境界。要实现以美育人目标,达到美美之教境界,学校艺术教育必须切实扭转功利化、技术化倾向,不忘初心,不断改进,真正回归到育人本位。  相似文献   

7.
<正>1990年12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演讲中,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其基本含义是:人们要懂得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欣赏他人创造的美,这样,融合自我之美与他人之美,就能实现理想中的大同之美。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应既能"美自己之美",又能"成他人之美",进而形成"美美与共"的和谐之美。在我眼里,季芳便是这样一位教师,认识她20余年,她一直坚定地行进在"美自己""美学生""美伙伴"  相似文献   

8.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十六字“箴言”,引发了我们对参差美与整齐美二者关系的思索。诚如其言,实现参差美与整齐美的辩证统一,方为领略生活之美的不二法门。兴许有人认为,参差美与整齐美是相互分离、甚至是相互抵触的。这其实是一种偏见。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推动下,世界处于新的历史转折点。现在世界上普遍存在资源竞争和利益冲突,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给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困难提供了诸多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研究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蕴。通过举例和对比,阐明了“美美与共”思想不仅是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优秀文化思想,也是解决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文化冲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美美有点胖。在学校,常有同学和她开玩笑——什么胖美美有味道呀;什么你看看人家美美,从来不减肥;还有更讨厌的同学,在黑板上画上胖胖的大M。私下里,美美也和好朋友说过:“大家为什么要和我过不去呢,我又没惹他们!”好朋友一再劝她:“不过是玩笑而已,别当真!”美  相似文献   

11.
沈晔 《江苏教育》2023,(38):42-43
劳动可以创造美、润泽心灵。班主任应深入剖析劳动教育的内涵,将班级文化建设与劳动教育相融合,以自身的劳动引领学生的成长,全力打造“以劳育心”班级样本,让劳动教育在教室“生根”。  相似文献   

12.
一、有关中学物理美育的几个概念及逻辑关系1.美与物理学之美美是什么?这个问题属于哲学研究的范畴。“美”作为一个人们日常用语中十分常见的词语,它指代的对象是复杂的。李泽厚先生从字源学意义和生活中大量“美”的使用话语中分析得出,美一般指下面三种情况:1.审美对象(美是  相似文献   

13.
王祖霞 《江西教育》2023,(11):88-89
“玩美”教育注重幼儿的生活体验与综合实践,融入艺术性课程,渗透科学性课程,融合社会性课程。我们要实施“玩美”教育,打造幼儿的“完美童年”,丰盈幼儿的精神,润泽幼儿的生命,在促进幼儿茁壮成长的同时,促进幼儿的智慧生成。  相似文献   

14.
张丽钧 《上海教育》2011,(22):58-58
教育之美,是人间大美。“追求美”的教育意味着,教育要追求美;追求“美的教育”则意味要懂得教育之美,理解教育之美,并执著于教育之美。追求美的教育就是要以对教育美的理解,实现教育对美的追求;以教育对美的追求丰富与完善教育之美。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者黄克剑先生把教育的使命归结为三个相贯通的层次: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并指出,“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可见,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教育之根本。如何点化和润泽生命呢?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西方文学课程应秉承“世界公民”教育理念,使学生以中国公民的身份基于全球化、国际化视野学习西方文学,进行中西文化比较,培养并树立“世界公民”意识。文章从中西文化对“人”的认识、国际化视野的培养以及多维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了西方文学课程如何提升和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感知和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中国智慧和情怀。  相似文献   

17.
美文,大抵是思想深邃,情感丰赡,语言精美,结构谨严。读之,如饮甘霖,心旌为之摇荡;品之,如饮茗茶,其味邈远流长,余味不绝。面对一篇篇美文,匆匆浏览,走马观花,未免有负作者之匠心;如果能潜下心来,细细品读,慢慢咀嚼,感受美,发现美,品味美,探究美,进而创造美,那么作为美文的价值就能够得以充分体现,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美文须美读,美读可按如下三步完成。一、感悟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美文之美,美读可感。唯有美美地读一读,方能感悟美文内涵的深邃、哲理的深刻;唯有美美地读一读,才能体会美文作者情感的真挚深沉与丰富;唯有美美地读一…  相似文献   

18.
徐梓 《天津教育》2024,(7):14-17
<正>1990年7月,当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学界同仁为祝贺他八十诞辰而召开的“东亚社会研究”讨论会上,作了题为《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的演讲。在这篇演讲中,他针对自己在伦敦经济学院读书时的同学艾德蒙·里奇爵士在评述几个中国人类学者的著作时提出的两个尖锐问题作了回复。最后他说:“我们不妨各美其美,还可以美人之美,这是人类学者应有的共识。”后来经过进一步完善,最终形成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这“十六字箴言”既是处理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关系的重要准则,又是我们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南。  相似文献   

19.
“唯美教育”办学思想从思想背景、思想内涵、思想依据等方面论述唯美教育理论建构,从唯美课程先行、品美德育护航、高美教师服务、和美家校助力、盛美评价激励等方面阐述唯美教育实践途径,全面展现学生、教师、家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一提到文言文教学,也许我们语文老师的脑中就会条件反射似地出现这些概念:文学常识、词句意思、语法知识、落实到位……也许我们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之乎者也,死记硬背,枯燥乏味,好打瞌睡……有道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倘若我们教师能在教学方法上“出谋划策”,将文言文教出“美味”,那么我们的学生自然就能“美美”地学,“美美”地学自然就能学得“美”。那么怎样才能让文言文教出“美味”,让学生在乐学的基础上,不仅能品味其美的语言,而且能领悟其深刻的思想,从中得到更多的启迪、更大的收获呢?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