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产学合作教育是当今国际先进的教育方式.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进产学研结合,2006年产学研结合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内地理科学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待深入研究与实践.为此提出了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合作教育模式研究设想:基于"做中学"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根据地理科学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地理科学专业实习体系构建与校外基地建设、中学地理教育实习体系构建与校外基地建设、校地科研合作和校校教研合作项目开展与平台建设,构建具有地理科学专业特色和高师地理教育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在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过程中如何对情感教育目标进行有效地评价,将情感教育落实到实处,促进学生科学素质整体优化,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本文尝试从科学情感教育目标的制定,评价的实施等方面对情感教育评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新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审美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广大地理教师也逐渐认识到,地理审美素质是学生地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地理教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审美情趣.但是,目前在中小学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足够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然地理审美,特别是不太注重超越山水审美的传统,更为自觉地从地理科学的角度进行审美教育.本文试图结合中小学地理教育教学实际,就自然地理审美角度和内容,以例说的形式谈点浅见,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4.
对于科学本质可以从"科学是探究"、"科学有自身的价值观体系"、"科学是建构性的知识"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诠释.科学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开展探究教学、融合科学吏、渗透STS等多样化的途径,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进行有效的科学本质教育,教师要树立现代科学本质观,要把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活动自然地融合于科学课程的学习之中,在引导学生领悟科学本质的过程中要注意渐进性.  相似文献   

5.
从“过程”到“探究”:对当前科学教育目标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教育经历了从"将科学作为知识"、"将科学作为过程"到"将科学作为探究"的不同阶段.当前,我们需要从科学教育思想发展的角度认识"科学探究"的内涵与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深刻理解当前科学教育目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地方院校地理科学专业人才教育要紧密联系地方实际,加大地理技能创新教育力度,加强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地理规律的能力、地理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7.
走进生活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趋向.新课程实施十多年来,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广大科学教师都十分明确科学教育应当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都在积极探索科学教育生活化的相关问题.那么,科学教育应当如何走进生活呢?一、由生活现象引出科学学习课题学习始于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观察到许许多多奇异有趣的现象,这些现象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也使学生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从学生熟悉  相似文献   

8.
拓宽视野,从多种角度认识科学的内涵并加以综合,准确地建立现代科学的整体概念,才能全面认识科学教育的功能.培养科学素质是科学教育最重要的使命.科学素质和科学教育内容是有层次的,科学精神是最为重要的.化学教学是科学教育的一部分,要自觉地服从科学教育的规定,服务于科学教育的使命,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建立正确的学科教学观.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本质教育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建构主义观点看,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科学本质教育,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能力和科学情感。我们应通过设置综合性科学课程和大科学课程、在科学课程与教学中渗透科学史和采用探究教学等策略,以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实习前对四川省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师意识、专业知识和师范技能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教育实习准备不够充分:角色意识不强、情绪紧张、知识储备不够、不熟悉中学地理教材、师范技能水平较低等.在调查基础上结合地理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教育实习的评价等方面提出加强教育实习准备工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学理科教育也具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功能,在中学理科教育中教师应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人文精神的教育渗透于各科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从科学的发展史和科学家的典型故事、从教材和学科特点、从美育功能入手,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在新课程标准中将地理信息科学的应用知识作为地理信息科学方面的基础教育引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以达到普及地理信息科学基础教育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科学意识,进一步完善公民的地理素质.本文通过阐述地理信息科学方面的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了其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地理信息科学教育方面的发展建议,从而达到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信息科学意识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柳朝玲 《科学课》2014,(5):68-69
科学课程的开放性是指科学教育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预设的过程,尤其对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来说,更是无法预测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即使是过程,也很难完全预设与控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整个过程将随着教师、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与具体情况而展开。因此,科学教育从目标、内容、过程到结果都应该是开放的,既要有一定的目标与要求,又不能死扣这些目标与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从方法视角来看,科学教育强调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占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超然的姿态出现,人文教育则强调学生的融入,是知识对学生的浸染与熏陶;科学教育侧重于"以理服人",人文教育侧重于"以情感人",尽管都强调学生的投入,但二者吸引学生的方法与内容不同,如果前者以内容的逻辑性、严密性取胜,后者则以形式的跳跃性与丰富性见长;施科学教育是一种内化的过程,是主体对客体的纳入,而施人文教育是一种外化的过程,是主体赋意义于客体,是主观体验的向外表达;人文教育强调各人的独特体验,更能容忍多样性与不一致性,而科学教育总是与过去有着更丰富的联系,更注重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教学的着眼点应是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一、地理教学必须改进科学教育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冲击力量,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文明进程。因此,摆在当今基础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将来的科技领域提供最富活力的高素质人才群体。我们曾经过度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其实科学教育应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本身,还有科学的思维、科学认识论、科学研究的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略论物理教育中人文价值的体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与“人文”由分野到整合 ,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世界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 .物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 ,更是一种课程文化的浸润与陶冶 .倡导包括人文精神教育在内的完整物理教育 ,实现“科学的人文教育价值”,是现代物理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一、科学教育中体现人文价值的必要性科学教育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即“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科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思维方法 ,发展科学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逐步形…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体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对人的品格形成十分关键,要培养全面的品格就应该从这一时期着手塑造.地理学探索地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地理科学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完美结合,地理教育应该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出贡献,"真正造就世界今日和未来之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  相似文献   

18.
初中科学教育在新课改的教育模式下出现了全新的发展变化,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而就需要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本文从科学教育教材辅助资料和课堂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上,浅谈初中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与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地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钱学森地理科学思想体系,为地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从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价值、地理科学精神、地理实践力等方面论述钱学森的地理科学贡献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意义,分析钱学森的地理科学贡献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应用建议,以期引领中学地理教育创新,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20.
张久山 《考试周刊》2009,(32):182-182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从国际科学教育的改革趋势看.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探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