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系统的体系,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反过来又检验、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要正确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仅包含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特色”,还包含着“地方特色”、“部门特色”以及各工作单位的“特色”,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求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国情,还要求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工作单位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正确理解“中国特色”,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演进逻辑,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考察40多年来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可以勾勒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迹,深刻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发展脉络,增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特色”,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伟大奋斗目标意义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特色”是通过“时问特色”、“空间特色”、“质的特色”、“制度特色”等四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特色”,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这四个“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反复实践、深化认识的最新成果 ,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对于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个视域出发,通过对"中国特色"进行多层次的考量、分析,着重探析其对于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研究邓小平理论时经常涉及中国国情、中国模式和中国特色这些范畴。但是,大家在使用“特色”这个概念时,多把它与国情、模式、“特质”和特点等同起来,把中国特色与中国国情、中国模式等同起来,出现了一些概念不清的错误,从而影响我们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把握。本文试着对这些范畴及其关系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认识和理解,因此.从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思考.以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六个“为什么”全面准确地回答了干部群众关心的六个重大理论问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辅助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该课程的重要的教学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应该紧密结合教材,在教学当中渗透和运用六个“为什么”的内容,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这六大重要的理论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重要论断科学阐明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充分强调了党的领导对于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指导意义。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应该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破除一些思想困惑,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这一重要思想,是我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认真0学习、坚决贯彻这一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头脑"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之必须。针对当前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调整,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长期的方法,即形成并采用"全""选""转""换"的方法,从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内容构建、教学中心线索形成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注重以人为本,注重贴近社会环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中全面贯彻公民观念和科学精神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能贴合大学生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感和参与意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实用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形成和提出了"三个总体布局"的战略思想,即"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外事工作的总体布局"。这"三个总体布局"的思想,分别从党建、内政、外交的角度阐述了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理论创新,表明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并明确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研究者对此各抒己见,主要观点有"非包含"说、"包含"说、"继承发展"说、"多重关系"说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经历了"两个阶段论"、"初级阶段论"和"初始阶段论"这样一个演进过程。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创始者,提出了"两个阶段论"。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探索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毛泽东的探索,邓小平创立了"初级阶段论"。江泽民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阐释了"初始阶段论"。  相似文献   

16.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开创党的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成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拨乱反正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将它同“与时俱进”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必将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进程,在萌芽、形成和走向成熟的起止时间上应有一个新的界定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含哲学基础、理论基石和基本内容三大块的科学体系.它的理论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它的理论基石,就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改革开放理论.它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在内的基本理论和一国两制、依靠力量、党的建设、国际战略等条件保障层面上的新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光辉,使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将极大地推进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对人类进步事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承担着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任务。但在《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着综合性强、现实性强、重复严重、课时不足等种种问题,因此,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根据教学要求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对《概论》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增强《概论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尝试从知的两种涵义"知"和"智"来阐述孔子的知论.孔子认为"智"源于"知","知"最终必归结于"智","智"则是"知"的行为的一种完成,一个人必须经过"知"的过程才能成为智者.因此,"知"和"智"相异又相连.孔子的知论为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独立系统的知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后世的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第一,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科学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第二,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论,重新探讨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三,纠正姓“资”姓“社”的思想偏见,确立衡量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切工作好坏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第四,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五,纠正社会主义只能搞公有制经济的传统观点,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第六,突破种种不够科学的社会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统筹协调、追求和谐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