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话当年《山西教育》李少芳我是1974年来到《山西教育》辑部工作的,当时编辑部只有6人.在我1984年离开《山西教育》时,杂志社已发展为《山西教育》、《成人教育》、《小学语文教学》3个刊物,全部编辑工作人员也才10余人。我们当时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有...  相似文献   

2.
“文革”初停办的《山西教育》杂志于1973年经省革委批准正式复刊。当时组织上把我从省教育厅普教处调到山西教育编辑部任副主任,主任由教材组组长于忠厚兼任。1975年郭允昌同志从雁北地区调回太原,任编辑部主任。1984年我任社长兼总编。1978年秋,山西教育编辑部从省教育厅内搬  相似文献   

3.
俞永军 《教师博览》2023,(23):77-79
<正>“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教师博览》伴我为师之路已整整29年。29年里,我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变,从乡镇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我的资质、学历、职称亦在不断提升。感恩生命中有诸多贵人一路扶持,一路鞭策;有《教师博览》等教育类刊物一路引领,一路浸染。我平时喜欢“爬格子”,1993年开始发表第一篇文章,后来在《教师博览》上也发表了十来篇文章,其中第一篇《一节青优课的败笔》(《教师博览》2005年第12期)令我终生难忘。它一千来字,真实记录我在一次市级赛课中一味模仿于永正老师上课而失利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我讲的是1959年至1969年这10年间《山西教育》编辑部的故事,也是对这10年间一些事情的回忆。“编外主编”什么是“编外主编”?就是不占编制,不来上班,但编辑部的大事他都要过问。当时《山西教育》的主编是李岚同志,副主编是石伯崇同志。那么,为什么还要有一个“编外主编”呢?说  相似文献   

5.
2001年初识《教育文汇》时,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记得第一次读《教育文汇》时我十分惊讶:原来教育文章还可以这样写呀!于是,我就停下写了七八年的诗和小说,写了几篇实实在在的属于自己生活的文章投给《教育文汇》。不久,我便接到编辑部的电话,说打算用我的一篇。当时我真的很激动,放下电话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那篇文章发表后,我每年都要在《教育文汇》上发表文章,有一年还发表了4篇呢!  相似文献   

6.
祝贺·学习·共勉──写在《山西教育》创刊40周年之际《北京教育》总编辑钮辰生《山西教育》创刊40周年了。编辑给我来信。邀我在贵刊编辑出版的刊庆40周年专号上撰写一篇千字文。──写什么呢?思来想去,觉得既然两刊是兄弟,领导之间又是多年的挚友,还是别说客...  相似文献   

7.
“旗舰”往哪里开?山西教育报刊社副处级调研员、原副总编刘文华《山西教育》1956年创刊,以她为依托,山西教育编辑部已发展成为山西教育报刊社,该社目前办有一报四刊,事业大大向前发展了。我经常这样想也这样说,如果把山西教育报社办的一报四刊比作一个舰队,那...  相似文献   

8.
是良师,也是益友■濮阳市实验小学武凤霞我是一名普通小学教师,也是《河南教育》忠实的读者。自从1992年5月我的第一篇文章在《河南教育》发表以后,我与她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一篇新作问世,我首先想到的是送到《河南教育》编辑部,因为那里有几位值得我信赖的...  相似文献   

9.
我对《人民教育》有种特别的感情,这种感情源于他们的“红烛奖”小说征文活动。 记得那是1983年底的一天,我收到了一封寄自《人民教育》编辑部的信,给我写信的是刘堂江同志(现任中国教育报刊社常务副社长、曾任《人民教育》总编辑)。那时,他还是一位年轻的副刊编辑。他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正在播送我的《张玉良传》,他每天吃饭的时候收听,并说,他听着听着泪水就禁不住流到了饭碗里。他希望我也给他们写一篇像《张玉良传》那样让人感动的小说,参加编辑部正在举办的“红烛奖”短篇小说征文。 《张玉良传》是我的处女作,我还从…  相似文献   

10.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一例──我教《我是中国人》山西王红琴,王敬国教学小学语文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第一课《我是中国人》的,让学生看懂图意,认识五星红旗和天安门,知道我们国家叫中国,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这是一篇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备课中,...  相似文献   

11.
由衷的祝福     
欣闻《江西教育科研》杂志出刊百期,值此喜庆的日子,受《江西教育科研》及其编辑老师颇多恩泽的我,是不能不为之高兴的,心中涌出的也是由衷的祝福。 作为一个学人,我是十分感谢《江西教育科研》及其历任主编和编辑老师的。从 1989年认识《江西教育科研》至今,蒙她错爱先后编发了约 10篇译、论文。据我所知,我投给《江西教育科研》的第一篇论文,就引起了当时的主编王自立、涂乃登先生的重视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回想起来,当时这两位学术前辈对我学术成果的首肯是起了鞭策我的作用的。自 1985年底,涉足教育科学研究以来,我从一个…  相似文献   

12.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现出版有《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体育研究与教育》三个有国内外正式刊号的期刊。近来我们发现在互联网上有人假冒我编辑部和编辑名义在网上组约稿件,并收取版面费。为此,我编辑部郑重声明:我部所属三个期刊自创刊以来,  相似文献   

13.
读者心中的印迹临汾市教科所张苏华《山西教育》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交流经验的阵地。可以说,我的一点一滴写作教研论文能力的培养,都能从《山西教育》那里寻到踪迹。还记得那是刚刚在《山西教育》发表了一、二篇文章后不久,我收到了一封寄自山西教育报刊社的来函。信...  相似文献   

14.
怀念欣喜期盼章炼烽《人民教育》创刊400期,我十分高兴。我从1952年到编辑部,直到“文化大革命”停刊。这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发展变化,使我终生不忘。我最怀念的有两点:一是当时领导重视和亲切的教导;二是编辑部十几位同志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直到今天,我...  相似文献   

15.
办刊杂忆     
我跟《山东教育》有着特殊的感情。1945年末,我在胶东解放区小学教师岗位上读到这份刊物,当时作为实施新民主主义教育的重要著作来读。1949年5月,《山东教育》在省城济南复刊,我同编辑部在一个机关大院办公,还登过几篇我写的稿,此时我由一个读者成为作者。没想到后来又成为编者,1957年初,《山东教育》准备第二次复刊,领导调我到山东教育社工作,我当时体会不到编刊物很辛,更想不到还会有风险,什么要求没有提,服从分配投入复刊等备工作。当年7月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我早已经不再年轻,可是,我依然和年轻人一样在日日成长,一天天向更美丽的人生目标迈进。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山东教育》是一缕春风,给了我成长的力量和温暖的扶助。结识《山东教育》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我在一所厂办小学做教师,偶然翻阅《山东教育》,看到一则教师文学大赛的征稿启示,我恰好刚学着写小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投去一篇反映教师生活的小说。一位在报社工作的朋友知道了,说:“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稿件,不认识编辑记者,稿件不会有人看的。”我丝毫没有想到,《山东教育》的编辑竟然十分认真地阅读了我这位无名小卒的…  相似文献   

17.
青山碧水,自有其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天然风韵; 热土潇湘,不负“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千古美名。 我与《湖南教育》的情感,可以浓缩为四个字:亦师亦友。  相似文献   

18.
《山西教育》是我的良师益友。半个世纪以来,我不间断地阅读《山西教育》,认真学习、运用其所刊载的知识、经验,获益匪浅。同时,我坚持为《山西教育》写稿,算起来在其上发表的大稿小稿总计也有二十余篇,既宣传、介绍了所在单位的成绩和经验,也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投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胡焕臣 《山东教育》2010,(12):60-60
我经常读《山东教育》,看到其他老师发表的教育故事、教学论文,我常想:“如果我能代表费县小学教师在《山东教育》上发表一篇论文该多光荣啊!”我尝试着写了三篇教育故事,三篇教学论文,满怀希望投往编辑部,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佳音。丈夫说:“你快四十了,一个普通小学教师还想发表论文.别再痴心妄想了。以后你还是好好教你的课吧!”我深知《山东教育》看重的是质量,可望而不可即,是我高攀了。  相似文献   

20.
1994年我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时,恩师李元中教授向我推荐了三本数学教育杂志,其中之一即为《数学教学》,记得李教授当时看中她的原因之一,即为她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从此后,《数学教学》就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1999年6月,在研究生导师罗增儒教授的建议下,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自己的一篇习作一“数形结合与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投寄给了她.8月22日,我意想不到地收到了编辑部的录用函,当晚,我高兴地彻夜未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