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经济学家经济学研究的成功可归于其研究方法的成功,这也正是科斯经济学研究成功的奥妙所在.科斯《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却又超越实证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的一个惊险跳跃,当然,也有规范主义哲学的影子.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仍然是《社会成本问题》一文的经济学方法论基石.《社会成本问题》一文再现了科斯经济学研究的路径--在真实世界里找学问.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哲学的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实证主义哲学的西方思想根源,介绍了它的经验主义、统一科学和价值自由等主要观念,在此基础上,文章揭示了后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四种观念和六大研究论域。文章认为,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对于阐明哲学之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增强社会科学实践方法论的自我意识,重新定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科学哲学对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俞传正 《情报杂志》2005,24(3):11-13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以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三个阶段。这些阶段的科学哲学理论从方法论上给情报学以深刻的影响 ,成为情报学理论建构中重要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50年代,弗兰克率先在科学哲学界提出了类似于后来出现的"历史主义"的一些观点.虽然属于逻辑实证主义阵营,但他的视野不像一般的逻辑实证主义者那样狭窄,只注重对科学进行逻辑分析,而是在进行逻辑分析的同时,也重视对科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的考察.早在维也纳时期,弗兰克就已经开始从较为广阔的视野来研究科学哲学问题,后期的工作则更加接近历史主义学派.因此,可以认为,弗兰克在科学与哲学之间初步架起了桥梁.  相似文献   

5.
意义和意义理论是当代许多哲学派别和哲学家从事哲学研究时不可或缺的部分。赖欣巴哈从对意义的概念分析入手 ,对意义理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 ,指出了逻辑实证主义的真理的意义理论的证实原则所遇到的困难。为克服其困难 ,他将自己的概率理论运用于意义理论提出了概率的意义理论 ,使实证主义的意义理论得以进一步发展。对意义理论的发展和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科学解释的方法、特点、标准和评价等问题是科学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20世纪对科学解释问题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形成了两种科学解释理论。一是逻辑实证主义架构的逻辑-语义型科学解释理论,二是以范.弗拉森为代表的文化-语用型科学解释理论。前者因局限于逻辑和语义的刚性界域而限制了科学解释的具体性和丰富性;后者则以语用和文化的无界域流变模糊了科学解释在次语言基底上的独特性和范导性。语境-意向性理论作为科学哲学重建的可选择取向,则给出了解决科学解释问题的新的思想基底和方法论工具。其根本特点在于,它既以语境这个相对稳定的基底和框架克服了语用论解释的无限制流动性,同时又以心理意向克服了传统逻辑型解释模式那种外在主义的强硬刚性,从而使科学解释得以在主体的语言实践世界中现实地展开和完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形成起来的逻辑经验主义,是到今天还在西方国家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中产生巨大影响的哲学思潮。他们的哲学任务,在于研究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问题,在于考察科学知识的基础和目标。介绍了逻辑经验主义运动的两个主要阶段,即逻辑实证主义和物理主义。指出了逻辑经验主义在这两个阶段所暴露出的问题,并对逻辑实证主义和物理主义分别做了理论批判。  相似文献   

8.
一定的经济学方法论总是以一定的哲学和科学观为基础的.文章从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的作用和反对的观点这两个层面来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反对者的立场是片面的,科学哲学对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过程中,波普尔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使两者形成对立。本文概括出两者对立的四个方面第一,在科学的判据上,逻辑实证主义主张实证论,认为可证实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波普尔则主张否证论,认为可否证的命题是科学命题。第二,在逻辑方法上,逻辑实证主义属于归纳主义,认为科学理论产生于归纳;波普尔则主张演绎主义,认为科学理论产生于演绎。第三,在科学观上,逻辑实证主义属于科学静力学的科学观;波普尔则主张科学动力学的科学观。第四,在认识论上,逻辑实证主义主张经验论;波普尔的主导倾向是唯理论。两者各执一端,都有真理性,也都有片面性。我们应当批判地吸收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经济学教学中对分析方法重视不够,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能力弱的状况,笔者结合自身长期经济学教学的实践,从方法论角度归结出了用哲学方法为指导,以经济学的学科方法为主体,以工具方法为手段,并结合中国经济历史及实践为视野的系统分析框架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沈毅俊 《科研管理》2004,25(2):140-144
本文首先从经济哲学的角度,阐明经济世界的理性追问对经济学自身发展及经济学解释力的重要意义。随后根据国内经济学者在研究现实的经济世界时缺乏理性追问这一事实,论述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此外,文章还提出了“经济学家精神”和“经济学家资源”两个概念,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安全科学学科体系和安全信息论中,安全信息经济学尚为空白。开展安全信息经济学学科构建,进一步完善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促进安全信息研究与应用。首先,基于安全信息学、安全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提炼出安全信息经济学的定义并阐释其内涵;然后,论述安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并凝练其研究内容,从5个方面概括安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提出安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程序;最后,从3个方面展望安全信息经济学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安全信息经济学的构建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理论方面,可作为安全信息学和安全经济学的下属学科;在实践方面,可用于企业安全资源优化配置、安全管理和风险决策等。  相似文献   

13.
《Research Policy》2019,48(9):103820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the effect of research evaluation in terms of preserving and reproducing diversity. Through a large-scale natural experiment encompassing two entire cohorts of Italian economists, we document how candidates for academic positions, especially top-tier positions, in economics are pushed to increasingly conform to a standardised research profile. We find evidence of gender bias in research evaluation and observe substantial variability in the chances of qualifying for an academic position, depending on candidates’ main fields, topics and methods of research. Our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economists working on less popular research fields and/or with heterodox methods are less likely to qualify for top-tier academic positions, independently of their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相似文献   

14.
龙勇  赵艳玲 《软科学》2011,25(3):100-104
在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和对治理结构解释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战略联盟组织模式选择模型,并以某一机械制造企业为例,将相关数据代入模型,借助Matlap工具,得到该企业TCn+1的取值范围,在该范围内,企业将选择战略联盟组织模式。最后,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给出了企业战略联盟效率边界这一新概念。  相似文献   

15.
科学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就为现实中的科学提供合理性的辩护。但笛卡儿以来的近代哲学是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范式下进行的,其辩护属于认知合理性的范畴。具体而言,这种科学合理性辩护以主、客体二分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出发论证科学合理性,具体表现为实在论与方法论合理性。但这种认知模式的合理性论证一直局限于理论思维范围之内,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随着现代哲学的发展,理论哲学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生活世界”开始进入科学合理性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Research Policy》2022,51(6):104537
In response to criticisms about the status of causal explanation in socio-technical transitions research,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epistemological underpinnings of this emerging research field, mobilising insights from the wider social sciences where foundational debates have started to transform the understanding of causality and explanation. The article shows that socio-technical transitions are a special kind of research topic with phenome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at pose challenges for mainstream explanatory formats and therefore warrant particular approaches to causality and explanation. It first discusses three philosophical positions on causality and explanation (positivism, pragmatism, critical realism), and concludes that critical realism is most suited to address phenome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cio-technical transitions. Elaborating the critical realist approach, the article then discusses the relevance of complex causalities (especially conjunctural, configurational, and event-chain causality) for explaining transitions and how existing transition frameworks (MLP, TIS, SNM) can improve their use of these causalities. The article subsequently discusses the role of theories in explanations (including heuristic roles), and the relevance of conceptual frameworks, causal mechanisms, process tracing and narrative explanation in socio-technical transitions research.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ransition research are provided throughout.  相似文献   

17.
郑盼 《科教文汇》2014,(19):218-220
“王菲案”回顾和解读,从而进一步明晰了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文章从法经济学理论的视“,说明网络条件下对个人隐私侵权行为进行法经济学研究的价值。在此理论指引下,运用成本收益、需求供给等经济学分析工具,探析网络条件下个人隐私侵权行为当事人的成本收益和隐私权财产性价值,深入分析网络时代隐私权保护制度的需求与供给,揭示隐私权保护的制度完善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理解——立足于“此在”即人的存在及其活动理解和认识自然科学,有助于沟通与弥合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在事实与价值、客观与主观、科学与人文等重大问题上的分歧和冲突,与此同时也提供了迥然不同于长期流行的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对自然科学的一种新的诠释,开启了“另一种科学哲学”——科学诠释学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逻辑实证主义与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界有较大影响的两大流派。就其理论产生的根源来说,批判理性主义是波普尔在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中创立起来的,他们之间有许多观点是针锋相对的。其中,尤以证实与证伪原则的争论最为激烈。然而,从争论的对象、焦点和归宿等方面来看,证实与证伪并不是非是即否,非此即彼的两个从根本上无法相客的观点。因此任何关涉二选一的争论都注定是褊狭的伪争论。  相似文献   

20.
普特南一生曾提出过多种实在论。我们认为,他最近的观点实际上仍是一种在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间的联合,即他先前所谓的"内在实在论"。要准确把握普特南内在实在论,就必须澄清他是如何克服形而上学实在论:即破除关于真理和理性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二分和破除事实和价值的二分。我们主要讨论"常识实在论"和"实用主义实在论"与"内在实在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