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顾问:有人说,搞新闻的人要有“点子”,带着点子去采访才有的放矢,从而避免大海捞针,事倍功半。可也有人说,应当有什么事写什么搞,如果带着“点子”去采访,往往容易造假。请问,到底能不能带着“点子”去采访?54676部队赵志军赵志军同志:要回答你提的J,1题,先要弄清一个概念:究竟什么是“点子”。有的通讯员通过认真学习上级的宣传精神和新闻单位的宣传计划(或者叫报道提示,宣传打算),从而根据本部队的实际,列出几条选题重点,壬。果把这些选题重点叫“点子”,我看带着这些“点子”去采访,确实有助于在采访中准确地确…  相似文献   

2.
谢顾问:我是一名司务长,工作之余,常写点宣扬身边好人好事的稿子。可有人议论说我写稿子是为名为利,不务正业、我不明白:难道当司务长就不能利用业余时间搞报道吗?56106部队王金城王金城同志:报纸是靠大家办的,’‘大家”就包括你我他,当然也包括司务长,司务长利用业余时间写稿本是件大好事,应受到鼓励和表扬。那么,为什么办了好事还被说成是“不务正业”呢?我不了解你的实际情况,只能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从主客观两方面作些分析。先说主观方面。无论干什么工作,都有“业”和“余”之分。你的“业”是司务长,“余”是搞报…  相似文献   

3.
来信简复     
问:有人说,为了使稿子不失时效,应该在新闻事件发生前就把稿子写好,这样行吗?(5105部队李向辉)答:如果把这样的稿子寄出去发表,最好在标题后面标上“小说”二字,免得国稿件失实而作检讨。问:我爱写些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可有人说,报道员搞创作会对报道工作有影响,是这样吗?(5487部队王满刚)答:一个人精力有限,与其搞新闻与搞创作兼顾,不如集中精力搞好一项——当然,分清主次业余,两项也许会互相促进。问:搞新闻的是不是只能读与新闻有关的书?(84879部队郭柏松)答:搞新闻的应是多面手,多面手应当博览群书,但多…  相似文献   

4.
谢顾问:我在采写新闻稿件时,常常因为稿件时效性不强而“告吹”。我向一位老报道员讨教,他开导我说,搞新闻要“打提前量”,估计一定要发生的事实,可以提前5—10天就把稿子写好,尽快发走。不然,稿子到了编辑手里,往往就成了“马后炮”。我不明白,为了不使稿子成为“马后炮”,就得“打提前量”吗?36232部队张景奇张景奇同志:那位“开导”你的老报道员说的话是不可听的。新闻报道稿件的确应注重时效,有时候,一篇稿子的时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稿子的成败。但是,提高稿件的时效性,主要靠快采快写快发,而绝对不能用“打提前量”的…  相似文献   

5.
谢顾问:我搞报道已有4个年头了,虽被军内外报刊采用过一些稿子,可都是些“小不点”,甚至只是三言两语的简讯。有人劝我写些“大块头”,我也想写几篇一鸣惊人之作,可就是写不出来。为什么我就不能写出“大块头”的稿件?54951部队别培海别培海同志:作为一个已有4年采写史的老通讯员,想写出点有分量稿子,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一定要明白,有分量的一鸣惊人的稿子不一定非是“大块头”不可,有些“豆腐块”新闻同样也很有分量,同样受读者欢迎。你注意到每年被评上奖的好新闻了吗?它们不少是几百字的短新闻。能写出高水平的…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在企业中搞报道,由于范围小、圈子窄,接触的也多是些“小人物”,写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新闻来。从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看,此话有失偏颇。确实,我在石嘴山矿务局,接触的多是些“小人物”,突发和重大事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但正是我们身边的这些“小人物”,谱写着企业精神的主旋律。宣传这些“小人物”,是我们记者、通讯员义不容辞的职  相似文献   

7.
我爱写“家里”的新闻。有人会说,偌大一个村都没啥新闻,你家的“小天地”里有啥写头?且听我道来。父亲是集镇上的义务“清洁工”,每天早上空车而去满载而归。恁深的粪坑不几天就填满。一天父亲正卸垃圾,串门的邻居说;怪不得你家的产量总“拔尖儿”。我听后一震,上级不正提倡多施农家肥,改善土壤结构吗?真是眼皮底下活生生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王桥 《新闻窗》2005,(5):44-44
前段时间出去采访,有人开玩笑说:搞新闻时间长了,我们记者都快成"熟练工"了。虽是玩笑话,却令人深思。如果记者只满足于把手上的材料,按"程序"简单地拼装打磨一下,就当作新闻成品交差了事,事前不积累,事后不琢磨,胸中无大局,那这篇稿件多半成不了"气候"。一个有追求的记者,不会这样写新闻。优秀记者的作品,尤其是代表作品,从中可以让人看到其思想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郑梦熊认为当前应当搞好两项改革:一是搞好新闻改革;二是搞好报社内部的体制、机制改革。这两项改革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缺一不可。新闻改革怎么搞,要从各家报纸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办出特色”。党报搞新闻改革,决不能把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性质改掉,不能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改掉。现在,报上信息量少,新闻质量差、可读性不强,是许多报纸的通病。讲竞争,首先是新闻的竞争。新闻改革应从加强和改进新闻入手。为此,要强调树立三个观念:  相似文献   

10.
初搞报道时,往往凭道听途说写稿,不深入采访就草草成篇。因事情没感动自己,文章就是写出来,也不会感动别人。结果稿于发出去不少,就是不见报。产一次我写了一篇小故事,自以为是“大作”,保准一碰就响。可让老新闻干事一看,说太子巴了。我不信这个邪,就投向报社。编辑回信说:文字基础还可以,但没真情,不能发。又一次,我耳闻目睹了~件事,感到很有意思,便写了一篇稿,老干事看了说,真实但不见真情,不可能采用。结果真的石沉大海。那么,怎样才算有真情呢?我在思索寻觅。一天,下连采访,得知战士姚宏亮因见义勇为而受伤住院…  相似文献   

11.
李文喜 《军事记者》2004,(12):48-48
偶读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自传》,有这样一段话让我们这些靠汉语吃新闻饭的人震撼。大师这样写道:“我在这里提出汉语来.也许有人认为是非常异议可怪之论。‘我还不能说汉语吗?’‘我还不能写汉吗?’是的.你能说.也能写。然而仔细一观察.我们就不能不承认.我们今天的汉语水平是非常成问题的。每天出版的报章杂志.  相似文献   

12.
论新闻批评     
新闻批评,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开展批评的统称。有人说,当今新闻批评太难搞了。这是实话。可是,细想想,新闻工作中的哪一项好搞呢!关键是要按规矩办。有些人总想突破规矩,于是受到限制或指责,就觉得不好搞。新闻批评与新闻工作的其他部分一样,是有规矩的;而且由于它的特殊性,它的规矩理所当然要更严格一些。 那么,什么是新闻批评的规矩呢?党对新闻批评的规定和新闻批评自身的规律性,就是。  相似文献   

13.
谢顾问:我初学写作,什么题材都想写。可一位老报道员对我说,初学搞报道,应多写身边的兵的故事,不要写部队中心工作的稿子。对此,我迷惑不解,果真如此吗?清指点。81252$队荣吉民范奋民同志:我翻看了不少文件和有关规定,屯问过一些从事多年新闻工作的编辑记者,从未见到或听到初学写稿者“必须写什么,不能写什么”的规定。因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也是讲新闻自由的。只要你写的稿子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利,内容又真实可靠,且不违反各种规定、法纪,写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完全由作者自己来决定。如果你对反映部队中心工作的题材…  相似文献   

14.
这些年来,在大家的心目中,新闻工作的分量越来越重了,各种传媒都履行起了新闻舆论监督的神圣职责。于是,许许多多类似“包青天”的美誉也毫不吝惜地送给了我们的记者。但是,新闻界也确实还有人搞有偿新闻,搞不正之风,以至于年年要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会议敲敲警钟。这里一个棘手的问题出来了:谁来监督监督者?有人说,可以让学者来监督。要说学者,那当然是新闻传播学或其它相关学科的学者,守望新闻传播是他们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不难理解。可光靠他们,还显得势单力薄了一些,就像囿于学术圈的反腐败讨论并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蔓…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1日,我们电台播出了一封来自新桥乡荣庄村的听众来信,题目是《镇压麦田要因地因苗制宜》。3日,荣庄村来了一位村干部,气呼呼地找到我,说信中提到“荣庄村非让每人镇压一亩小麦不可”是假的。接着他质问:“电台能不能说假话?”我说:“我们绝对不允许搞失实报道!”他一听,拍桌子说:“明天我也写一篇假的,你也得给我播!你说不让搞事实报道,不就是叫说瞎话吗?”原来他不懂我们的新闻术语,误把“失实”当“事实”了。一场误会,使我想到广播新闻,起码有两点要注意:  相似文献   

16.
我从1983年开始写稿。采写什么样的稿件容易被报纸、电台采用呢?我采写的标准是:宣传贯彻党的政策、替人民说话和对发展生产有利。结果,县广播站用稿四百多篇,上级新闻单位采用一百多篇,连续三年被评为地、县模范通讯员。有一次,我下乡搞调查时,发现邢岗乡冯寨村缝纫专业户张长明,举办家庭缝纫学习班,每期每人交学费十二元,已办三期,共收学费三百多元,该乡工商所的人说他是“剥削”,罚他六十元钱。这是不符合政策的,我就  相似文献   

17.
说来也怪,从实际从事新闻工作到跨入全国唯一的军事新闻系一回想这几年走过的新闻道路,几多艰辛,几多欢乐。我和新闻批评结下了不解之缘,乐此不疲一愿为之呼吁,为之冒险。有人说我思想太偏激,专爱挑刺。也有一些关心我的首长和战友劝我:在部队摘新闻要报喜不报忧,还是少搞批评报道为好,但我天生就是块冥顽不化的石头。认准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以至于在我的周围,一些‘搞明”新闻同行背地里都称我为“傻冒”。别人怎么评价对我来说无所谓。记得但丁曾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我想,只要自己走得正,行得端,开展新…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前几年利用业余时间了解情况,写新闻稿件,每年都在市级以上报刊电台发表20篇以上稿件,曾几次被评为郑州市和主管局及区的年度优秀通讯员,受到过表彰和奖励。可是近一年多来,一直没有写稿了,主要是遇到了难题,这些难题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报道本单位的先进事迹难。就单位领导来说,也不愿意把成绩报道出去,因为,一经报道,上级主管部门就要加码,举鞭打快牛。还有人来参观,企业要招待,给企业增添麻烦。再是看到企业增产了盈利了,就八方伸手,敲竹扛,搞摊派,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如1984年我们报道了工厂效益好,三年迈出三大步,利润翻三番新闻后,当即被各种名目的摊派赞助、集资等要去10万多元,按职工人数计算,人均被要走100元,这些钱又不能摊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业余写稿的爱好。在这不大起眼的业余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多发现,渐渐有了写不完的素材。多学习,勤动脑,才能抓住新问题业余写稿和专职记者、通讯员比起来,新闻敏感差,对报道意图了解不透,加上采访活动范围受限,常常是有写作题材的机会少。因此,我注意在多学习,勤动脑上下些功夫:工作再忙,每天的报纸都要认真看,从中挖掘出有普遍性、针对性、值得写的新问题;上级下发的文件,无论长短,都认真学习阅读,及时了解上级的精神,给合实际,从中可以发现好的报道角度;一些有价值的书刊,经常翻阅,边看边琢磨从中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20.
我1975年加入新闻队伍,十一年来,没有出过一次假报道。有些同行要我介绍经验。下面我谈点做法,仅供参考。坚守“雷池”法。人们常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就是写新闻的原则。如果说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