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新闻报道要用事实说话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是用事实说话。就是说,新闻工作者在选择和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观点隐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个事实之中,让读者通过这一事实自己悟出某种道理。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通过报道客观存在的事实,把自己需要阐述的某种道理、某种观点、某种思想认识隐藏在其中,从而影响、感染、教育读者。美国著名记者、进步作家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是一本现代国际新闻作品中的杰作。年轻的记者不畏艰难险阻,不顾生死安危,在共产党和红军活动的地区进行实地采访,…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陆定一语),这是新闻工作者应该懂得的起码的常识。为什么又提出一个“原坯”呢?这是从一些失实报道引出的思考。现在有些报道之所以失实,就是因为我们的记者、通讯  相似文献   

3.
高莉芳 《新闻窗》2012,(3):110-110
有人说,新闻记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者,新闻报道只要求新闻工作者按照事实的面貌进行描述,用事实说话,给读者、观众提供充分的信息。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新闻工作者还需在真实、客观的报道中对新闻的资源进行深度、广度的开拓和挖掘,这样做出的报道才能反映出时代前进的步伐,弘扬新时代的精神面貌,揭露社会矛盾,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党的方针政策、先进人物、基层经验进行及时全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准则就是:新闻工作者报道新闻,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然而对客观事实的报道是有选择性的.由于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许多夹杂着爱国主义情感的新闻报道不绝于耳,这些新闻报道是经过筛选的,甚至是断章取义、有意误导读者听众。这种对历史、事实不负责任的行为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背道而驰,同时使其丧失了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事实是第一性的。几乎每部新闻写作的基本教材,开宗明义,都会首先讲到这一点。新闻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向读者报道“事实”,报道“新近发生的”,“广大读者应知、欲知未知的”“重要事实”。不是所有的事实都有新闻价值,但是有价值的新闻却必须由事实构成。因此,我们在学习新闻写作时,头一项基本功,就是要研究如何选择你所要报道的事实。如何选择新闻报道的事实?这里面的确有着很丰富的业务内容。诸如,什么是“重要”的事实?有些事情在你这个单位,或者在一定范围内的确应该算是“重要”的,可是,在更大范围里,它却不一定算是重…  相似文献   

6.
杨保军 《今传媒》2010,(3):43-46
在常态职业新闻活动中,新闻媒介的一些不当新闻报道、错误新闻报道,常常会对社会公众造成道德伤害,特别是对相关的新闻报道对象主体或其他相关主体造成伤害。这样的事实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一旦出现这种现象,新闻媒体和职业新闻工作者应该怎样做,也是非常实际的道德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7.
“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新闻报道的首要任务是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用事实本身的力量打动读者,引导读者接受记者企图表达的观点。对此,国内新闻界不会有人持有异议。问题只是怎样在新闻报道中安排事实,使之产生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换言之,新闻报道为什么要让事实说话的问题已经解决,现在需要深入研究的是怎样让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闻工作者在采编新闻的过程中,往往为了追求报道效果的最大化,不断施加对新闻事实的作用力,以使之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基于此,本文创造性地提出新闻报道中所存在的"蹦床效应",分析"新闻蹦床"是如何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弹出"新闻这一产品的,同时阐述了因选题落点不同、用力不同等各类"反弹因素"所导致的不同报道效果。并进一步指出,新闻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蹦床效应"的一般性规律,遵循适度原则和受众原则,从而保证新闻传播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数字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构成新闻事实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报道经济类新闻、政府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民意测验和调查报告时,数字本身就是新闻。如何收集、提供准确、有新闻价值的数字,并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从而让读者感兴趣、读得懂,成为对新闻工作者进行数字报道的要求。 数字报道的要素 菲利普·梅尔在《新精确新闻》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的事实与新闻侵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新闻报道不符合客观事实,引起新闻侵权诉讼,一般会被法院认定为构成侵权,但并不都构成侵权;新闻报道符合客观事实,并不一定不构成侵权。因此,探讨新闻事实与新闻侵权之间的关系,对于新闻界依法开展新闻报道,认真履行新闻舆论监督的职能,切实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一、完全真实的报道也可能造成新闻侵权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一则新闻报道,除了应符合新闻的其它要求外,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真实性。但是,是不是只要报道的内容是事实,就不构成新闻侵权呢?有的新闻工作者认为,只要我报道的是事实,就不存在着什么侵权。有的审判人员在审理新闻官司时,也单纯地只审查报道的内容事实,认为“报道是否属实”是“一场官司  相似文献   

11.
在常态职业新闻活动中,新闻媒介的一些不当新闻报道、错误新闻报道,常常会对社会公众造成道德伤害,特别是对相关的新闻报道对象主体或其他相关主体造成伤害。这样的事实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一旦出现这种现象,新闻媒体和职业新闻工作者应该怎样做,也是非常实际的道德选择问题。但就当下现实来说,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其主要特点有:客观性,新闻工作者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带个人偏见地、客观地反映事实、报道新闻;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不仅要达到部分真实或细节真实,而且必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记录和反映。新闻事实成为新闻报道.大都是经过新闻工作者精心选择的。从文字上看,新闻工作者只是客观、忠实、朴素地向公众叙述他所见所闻的新闻事实,但是在叙述这一事实的过程中,却无不渗透着新闻工作者的观点,进而对社会起着导向作用。甘肃省静宁县广播电台1989年曾播出一篇题为《一些单位不治真山造假山》的新闻稿件,作者选择的新闻事实~是农民改造真山的艰难,另一个是一些机关单位花巨资造假山。尽管作者没有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些造假山的单位提出批评,但听众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中,已明显感受到作者报道的意图…  相似文献   

14.
提起会议报道,读者、听众、观众无不埋怨新闻传媒;提起会议报道,新闻工作者每每摇头叹息。虽然改进会议报道呼吁多年,呼声日烈,新闻媒体也作出了许多探索,但会议报道仍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大难”。  相似文献   

15.
一、用心比较,发现新闻。发现,是搞好新闻报道的前提。没有新闻的发现,就没有进一步的采访,更没有写作,所以善于发现新闻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用心联想,深化主题。我们认为,记者面对新闻事实,应该用联系的现点进行分析,而不能孤立地看待事实。一个重要的新闻事实,总是同其它相关的事物联系着的,找到这种联系,就可能深化报道的思路和主题。当然,报道的主题应当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而不是新闻记者主观臆断而赋予的。在当  相似文献   

16.
张玉梅  耿枫 《新闻知识》2012,(10):12-14
新闻报道忠诚于基本的新闻事实、集中并深度分析窥探新闻事件背景和真相是整个传播活动的基本要求。新闻工作者在保证向大众展现基本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更应该挖掘出其潜在价值。媒体在形象宣传与价值推广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美化浮夸,我们倡导选择更好的切入点,在客观报道新闻事实保障受众知情权的同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国家形象公关。  相似文献   

17.
改革新闻报道,开创一个与我们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相适应的新的报道局面,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要改革报道,办好报纸,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讲究新闻的可读性。唯其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报道在读者中产生共鸣,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事实渗透到读者的脑子里发生作用,从而推动各项工作前进。可读性,是个外来语,它的原意是易读、清楚、有趣味。西方新闻界对可读性的研究,着重在用短词、用短句和语言通俗上下功夫。我们探讨可  相似文献   

18.
新闻作品结构的第一个特点和要求是:简要。 新闻报道主要是报道新闻事实的,或者是报道事实中有新闻价值的方面或部分的;新闻报道一般是急就章,拖了时间就没有新闻的生命了;读者读新闻作品是比较匆忙的;新闻作品一般的篇幅是比较短的……这些特点的综合,就要求新闻作品在结构上必须是简要的。  相似文献   

19.
所谓深度报道,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深度报道旨在揭示新闻事实的内部联系和因果关系,反映事实产生的原因、环境及其发展过程,挖掘其深刻的社会意义,从而打破一事一报、一事一议的新闻报道旧框框。可以说,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走向成熟的标志,是电视魅力的具体体现,更是观众日益提升的收视心理、审美情趣的需要,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努力做好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的指导性和可读性,是衡量新闻报道社会作用具有决定意义的参数。我国新闻界对指导性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指导性就是直接指导人们应该如何行动,不应该如何行动,只有报道各项工作经验、方法,才有指导性;另一种认为新闻报道具有沟通情况、传播知识、指导工作、教育人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