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给语文课程定性时有这样一段话:“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这里,把“审美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并列在一起,成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三个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就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而言,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在课程标准中有很大份量的“审美教育”、“探究能力”、“良好的思想素养和科学精神”等等属于文学教育的方面却正在被弱化,甚至边缘化。  相似文献   

3.
教学面对的实际 1.课程定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文章写作与修改》(人民教育出版社)属于“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系列,重在培养这三项能力中的“语文应用能力”(涉及、兼顾其他两项能力),是高中所有语文选修中实践性最强的一门课。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给语文课程定性时有这样一段话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这里 ,把“审美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并列在一起 ,成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三个支柱之一。除此之外 ,《课标》还专用了一段对它进行了论述 ,阐述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重要性 ,具体范畴和内容 ,可见 ,现代语文教学已经把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来对待…  相似文献   

5.
王玉强 《山东教育》2007,(12):19-20
在一些人眼里,探究只是自然学科的事,文科学习中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要,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高中语文课标中就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6.
马尚奎 《成才之路》2011,(35):34-34
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审美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既包含德育、智育的因素,更包含美育的因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对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综观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无论是课标卷还是大纲卷,其都在不同程度上渗透了新课程理念,相比以往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强调对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而对这三种能力的考查落实到现代文阅读上,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过,语文教育就是美育。虽然有些偏颇,但也不无道理。“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非常明确地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牛彦玲 《成才之路》2011,(19):38-38
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审美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很多地方都提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在第一部分“前言”的第一条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前言”第二条中又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曲良豪 《成才之路》2011,(14):92-I0021
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审美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成玉峰 《语文天地》2011,(12):56-5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育内容。“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课标更把“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作为教学中最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要想提高语文素养,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晁成江 《语文天地》2014,(11):79-80
基于语文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探究能力离不开开展研究性阅读。笔者在电大高中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做了些研究性阅读的尝试。1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9.
语文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个性品质以及心理认知方面的积累和提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可见,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江春华 《语文天地》2014,(10):73-74
高中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不仅要求教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而且要求教师注重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学方法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无论课标怎么改变,教学方法都是在课标理论的引领之下的。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应顺应时代,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