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的哲学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一个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对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种种误解实质上对马克思哲学的误解,即都可本质地归之于对马克思哲学在存在论基础的误读,这种误读就是把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还原、归并入近代理智形而上学的本体论中去了。因此,还马克思共产主义以本真的科学性,就只能在马克思哲学全新的本体论境域, 即其存在论境域中展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比较完整地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他立足于人的解放,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着眼于对经济事实的批判,使这一思想蕴含多重特性。文章基于对经典的解读,从生成逻辑、实现条件和路径等方面揭示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现实性;通过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学和其他共产主义思潮的批判以及关于未来社会的表述揭示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超越性;从本质规定和唯物辩证法视角论证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科学性;从以人为本和人的解放视角说明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人本性。  相似文献   

3.
《手稿》是马克思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其中"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个部分,包含着马克思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第一次以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来阐述美和美感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光辉起点,同时也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因此,对马克思《手稿》的哲学美学解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于1932年问世后,引发了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热烈讨论。书中包含的两种逻辑,使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出现了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两种不同解读模式;也就出现了“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的对立。《手稿》有其内在逻辑的统一性,文章旨在阐述这一统一性,而切入点则是包含于这一统一性的中心概念——异化。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第一条中的nicht不应该理解和翻译为"不是",而应该理解和翻译为"没有";<提纲>第六条中的in seiner Wirklichkeit应该被解读成in menschlicher Wirklichkeit,这里的die menschliche wirklichkeit应该从人的感性的实践活动出发去理解,马克思的名言"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应该理解为"人的本质,在人的现实性上(即人的实践或感性活动的意义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提纲>第十条中的die menschliche Gesellschaft(人类社会),应该理解为扬弃了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在西方"末世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历史终结论题",而该论题只适用于纯哲学的理论领域。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科耶夫对黑格尔片面解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误解了其本义,将论题政治化,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的背景下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即是历史的终结,而后写成了《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一书,目的在于进一步宣扬西方中心论,其本质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严重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只有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为基础,从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等方面批判福山的错误言论,才能凸显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7.
这篇纪念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的论文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跨越论",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毛泽东实行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进行了一定探讨.重点落在对马克思、列宁特别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分析.文章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异化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异化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批判改造黑格尔异化观和费尔巴哈异化理念的必然结果。马克思站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上解读了异化问题,在用历史唯物主义充实改造其内容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分析了异化问题与私有财产的关系,把异化看作生产力不发达阶段的派生物、历史上暂时的东西,从而指出共产主义的改造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并不是马克思的直接考察对象,而是马克思通过对考察对象的逻辑分析后得到的结果。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的共产主义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即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人的复归。"一个核心"具体表现为"三个统一",即人与自身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社会的统一。这一共产主义思想具有重要价值,这种重要价值既体现在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影响上,也体现在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意义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异化"理论的同时,提出了重要的"复归"理论。事实证明,复归理论同异化理论一样,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成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阐述和解释人本质和共产主义学说的重要维度和视角。通过马克思对形形色色复归理论的批判,使我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复归理论的深刻性、严谨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人自由本质复归"的共产主义,其实不存在固定的路径范式,这就是马克思声称的"共产主义本身并不是人的发展目标,并不是人的社会的形式"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美学思想直接得益于黑格尔、费尔巴哈、席勒,但他的美学摒除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念,接过费尔巴哈和席勒的人本主义的旗帜,以政治经济学的眼光切入美学和文艺学,使他的美学拥有了独特的政治经济学色彩。黑格尔美学中的"异化"和"复归"、"对象化"和"自我观照"都在绝对理念或精神的统摄之下,而这些观念在马克思的美学中得到了彻底改造,由精神领域转向实践领域;费尔巴哈是在神学体系中观照着人,马克思则将人放置到社会关系中进一步还原,克服了费尔巴哈的抽象性;席勒的美学理想是"完美的人"、"全面的人",还是一种偏于抽象的人的理想,马克思则将席勒的人的理想扩展为一种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完成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2.
教育哲学需要一种全新的思,召唤思的转向。存在论在教育中的到场,召唤教育哲学从"存在"的维度重新追问教育的本真存在。存在论的融入帮助教育先行从"教育存在""教育如何存在""教育存在着"这三个维度区分"教育是什么""教育如何是",以及"教育是着"的存在论意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教育是什么",而在于"教育如何是"。在基础性建构方面,存在论的到场优先烛照出教育与世界的存在性关系,教育展开世界、实现世界,教育与世界相互召唤、相互照映,并相互贯通;在教与学的关系方面,存在论揭示出教难于学,教的本质在于"让学"这一生存论教学观;在师生关系方面,存在论认为师生关系是共属一体的关系,师生之间相互成就、相互馈赠。"做一名教师仍然是件高尚的事",从而在共在、共栖的教育之境域中实现教育"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3.
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假说",历经经济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检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古典经济学发展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学本体论的架构实现了从"经济人"本体论到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本体论的转变.伴随着这一历史性转变,经济学理论界的学者们对我国政治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反思,人们逐步达成了共识:经济学理论也应当有自己的本体论.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体系和内容,以实现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学本体论看似是一个老问题,但是以往的研究却停留在一个较肤浅的程度上,甚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如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的关系,即能否把哲学本体论移植到文学研究领域的问题,至今都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结合近年来哲学本体论研究的新发展,对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的关系应进行必要的梳理,以推动文学本体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道是老子哲学立论的基础。老子的道在其哲学系统中主要包含本体之道、规律法则之道和人生准则之道三重意蕴。本体之道是具有高度抽象意义的存在本体,又包含宇宙生成的动力和物质性的存在两种含义。规律法则之道是对事物运动变化的把握,主要包含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和循环运动规律。人生准则之道是人生活方式与处事的方法,包含生活方式和人或事物状态两种意蕴。本体之道是老子哲学的出发点,规律法则之道是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人生准则之道是老子哲学的落脚点。三重意蕴下的道紧密相连,在老子哲学中贯通始终。  相似文献   

16.
时间间距是构建伽达默尔理解本体论诠释学的阿基米德点,时间间距为视域融合提供了可能,为意义的创生提供了渠道.理解时间间距的诠释学意蕴对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欧阳玄文论是元中期文道合一思潮下的产物,它建基于"文本于道"的文学本体论,并据此建立了"诗得乎性情"的文学创作发生论和"深厚悠长之味溢出言表"的文学风格论,三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鲜明地体现了欧阳玄以理学为精神底蕴的文论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李泽厚思想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批判传统的本体论.李泽厚批判的主要是理性本体、欲望本体、圣爱本体、语言本体、"Being本体".李泽厚的批判是从他自己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出发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坚持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基本内容的人类物质实践活动的本体性,以此反对传统本体论的精神本体性;坚持从人的现实生存的完整性上肯定人和人的生命,以此对抗传统本体论对人性的单面认定;坚持人的历史性生存的多样性、流变性、当下性,以此颠覆传统本体的单一性、恒定性、彼岸性.  相似文献   

19.
胡风文论与《文心雕龙》都受到传统整体思维的影响和制约,具体体现为创作论上的“天人合一”,作家论上的“内圣外王”和文艺本体论与功用论上的“体用合一”。本文旨在厘清二者之间既有差异又存在相同之处的复杂关系,证明现代文论与传统文论之间割舍不断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20.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上的第二代诗人,追求现代经验的形式化,体现了从个人意识的觉醒到诗歌本体意识觉醒的重大转变,给“新诗”带来了诗情的内敛和艺术的价值。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提出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建行建节原则;二、发现了现代汉语诗歌节奏的基本单位:“音组”;三、引进了有参照价值的西方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