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数学,只“苦”是不够的,要有方法才能作舟。在数学学习方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们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数学,只“苦”是不够的,要有方法才能作舟,在数学学习方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光有这种“苦”的精神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寻求更好的学习方法.我现在就把我学习英语的方法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4.
勿庸置疑,学习是件苦差事,古人就有“十年寒窗苦”、“头悬梁、锥刺骨”之说,当然这些作法近乎自虐,不足为取。通常,我们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是由“苦悲入手”,没完没了的作业习题,各种各样严格的要求,天天要加班加点……孩子累得苦不堪言,难怪进入大学的许多学子再也不想碰书本,甚至把书撕得粉碎,由“苦悲”进入学习就是把人生无尽的阴霾过早烙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相似文献   

5.
学习一向被认为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读书人往往把“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座右铭。纵观古今。凡是劝学的文章无不勉人“苦学”;大凡学业上有成就者。其成功的要诀也离不开“苦学”二字。然而我们认为,仅强调“苦学”忽视“乐学”有一定的片面性。的确,学习有苦的一面,它需要忍受孤独寂寞,需要强化记忆。需要艰苦探索。它没有“闲庭信步”那样自在。  相似文献   

6.
让学习充满乐趣——对教育游戏发展的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习视为一件苦差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俗语无不反映了人们对学习的理解。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也常常告诉孩子要能吃苦才能取得成就,这使得尚处在发育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就产生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7.
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学生实现逆转,实现快乐学习的梦想,努力提高学习效益。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仅从教育观念的角度来分析,不难看出“学而优则仕”的教育观念更是根深蒂固,“悬梁刺股”的学习精神自然演绎着教与学“三苦”现象的反复循环(即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盼),从而导致多少活波少年过早的背上沉重的学业“压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不应死水一潭,而应丰富多彩。实践证明:巧妙入题,善待学生,灵活教学,拓宽空间,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采用活泼多样的教法,不仅可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也可让教师变“苦教”为“乐教”。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丰富的学习资源、形象的知识呈现方式、方便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工具,为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环境。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充分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性,使传统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教苦学,转变为乐教乐学,最终实现“愉快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语文学习内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人们为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个性倾向,它是制造活动的精神源泉,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系统中一个最现实而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是推动学习的强大的内在动力。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勤奋、刻苦固然重要,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2.
时下,教学改革中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接着也便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的苦叹:“语文课没法教了”、“语文课不会上了”……我对此虽表同情,但更多的是为某些教师于当今形势的无奈,思想的守旧而担忧。  相似文献   

13.
丁玖 《教育文汇》2010,(4):12-13
中国父母常告诚子女“先苦后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旦孩子在不堪重负之下丧失学习动力,他们依然会苦口婆心再送上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他们的用意也许是好的,但一旦缺乏科学的态度就会物极必反,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4.
一天恋情     
生活中,面对那些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孩子,常有人说:”这种孩子,与其和他们讲道理,不如先让他们吃点苦,保证知道好歹”。话虽丑,理却端呢!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种种“吃力不讨好”的教学尴尬.用传统的讲授法去正面强攻,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不妨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先“多吃点苦”(来自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  相似文献   

15.
段菁 《小读者》2010,(4):19-2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苦似乎已经是公理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以快乐做船渡过学海呢?很多同学为了达到一定的考试分数,  相似文献   

16.
早在做学生的时候,就常听老师讲一些诸如“悬梁刺股”、“卧薪尝胆”、“凿壁偷光”、“积雪囊萤”的启蒙故事。这样,我便渐渐地懂得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于是,在语文学习上“苦”字当头,以期能学有所成。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这不仅成了一些病人甘于忍“苦”服药的精神支柱,而且不少人把它推而广之,成为一种生活哲理。尤其是将它推到教育工作中,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要教育好学生,使用的“药”以“苦”为良,似乎“药”越“苦”疗效越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到达科学的顶峰”,对待学习须“以苦为乐”,在学习的过程中“勤能补拙”。这是长期以来每所学校、每个家庭、每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发出的同一个声音。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强调“勤”和“苦”才能达到目标,似乎学习就没有“快乐”可言,更不用说“享受”了。其实英语学习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实践锻炼。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学生学习的特点,寻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兴奋点”,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获得积极的…  相似文献   

19.
陈翀 《辽宁教育》2006,(7):I0004-I0004
谈到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很多类似的成语诗词和顺口溜中通俗地理解,练武的讲究“拳不离手”,唱戏的讲究“曲不离口”,读书的认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总之,就是无论干什么,都要注意时时处处学习,勤于思考,只有积累了渊博的知识,才有可能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0.
五味清心     
五味清心这是一道以苦菜为主的时令凉拌菜。苦菜见诸文字最早的是《诗经》,《唐风·米苓》中有“采苦采苦”之辞,《邶风·谷风》中有“谁谓茶苦,其甘如荠”。茶即苦菜,可见我们的老祖宗们对苦菜也是情有独钟的。吴其的《植物名实图考》载有“苦荬”“筐荬”数种,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