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冰冻圈水文学:解密地球最大淡水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冰冻圈水体以固态存在,固态水融化后在流域、区域乃至全球尺度上影响水文、水资源和水循环。文章从水文学视角,重点从冰冻圈水文功能、融水径流过程及其影响、冰冻圈水文生态与环境效应等方面介绍冰冻圈水文研究的内容和最新进展。冰冻圈水文功能主要表现在水源涵养、径流补给、水资源调节3个方面。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冻圈水文过程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冰川消融期提前,冰川融水径流增多;融雪期提前,多年冻土退化导致冬季径流增加,对流域径流的年内调节能力增加。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冰川融水持续减少,其变化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带来更大挑战。冰冻圈水文过程变化也对寒区生态系统和生态工程、洪水灾害及可持续发展、乃至地缘政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路施工期水资源污染影响分析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夏远志 《西藏科技》2011,(11):37-40
结合青藏高原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和公路建设的特点,从水资源保护角度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公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机理。认为公路施工建设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有公路开挖对地下水流和对地表径流形态的影响;公路弃渣对地表水体水文条件的影响;公路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以及路面径流雨水对地表水体水质的影响。结合国内外公路发展中水资源保护技术及工作经验,提出了青藏高原地区公路施工过程中水资源保护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郭建斌  朱鲁  弭尚震 《科技通报》2000,16(5):367-370
根据大汶河流域水资源量的形成、多少及其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地表水系、植被、地面岩土类型等水文下垫面要素以及降水量大小与分布的影响等特点,在利用GIS建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汶河流域水资源分布特征与形势并提出了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4.
王海亚 《金秋科苑》2013,(8):123-124
摘要:采用MIKE11模型对周公宅水库、皎口水库及周公宅~皎口区间的水资源量计算进行具体应用,并与传统的水文比拟法计算成果对比,验证了Mike11模型在水资源计算中应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流域的水资源保护规划主要侧重流域水质的保护,流域水量的保护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流域的水资源保护规划中应加强水资源量的保护规划,根据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实践,提出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中水资源量保护的意义及水量保护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其大部分地区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人均占有年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的五分之一。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资源状况进一步恶化,特别是1972年至2000年近二十年期间下游断流频繁发生,不仅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而且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冲击。尤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开发的加剧和自然条件的变化,黄河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交织的严峻局面。为此,中国科学院刘昌明院士主持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2006,(7):12
水文研究人员预测:未来100年黄河水越来越少。兰州黄河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所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未来100年,黄河源区的水资源量将不断降低,水量的年际分布也将越来越不均匀,旱涝威胁日趋严峻。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配置的水循环响应定量研究——以宁夏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源生  赵勇  陆垂裕 《资源科学》2006,28(4):189-194
水资源配置是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体系实现,这些措施将从水循环过程和路径两方面改变区域水循环状况,区域蒸散发量、地表地下水资源分布、产汇流、入渗、地下水位等将发生显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区域未来水资源量、需水量和生态环境等状况,也关系着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否。本文以宁夏为例,针对不同的研究区域,系统分析了水资源配置措施可能带来的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情况,提出了水资源配置对区域水循环影响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且给出了水资源配置措施下宁夏平原区、扬黄灌区和南部山区所产生的水循环变化,为水资源合理配置决策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9.
所谓水文就是指自然中关于水的各种不同的变化情况以及相对应的运动规律。了解水文是一个国家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工作,水文资料的充分与否也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当前我国的水资源还面临着相对严峻的使用形势,尤其是在西北等地区,水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为了实现好水资源的合理调配,能够可持续循环的使用好水资源,满足水文研究方面的种种要求,详细真实的水文资料必不可少。本文以都江堰为例,探讨了水文对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性,有效分析的研究了新时期的水文监测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新形势下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湿润半湿润地区水资源评估水文模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岑岭 《资源科学》1994,16(6):32-42
本文提出 了适应湿润半湿润地区水资源评估的水文模拟方法,对水资源总量、地下水量、陆面蒸散和蒸散发能力等的评估模拟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理论系统性、成果客观性和生产实用性。并通过水文模型参数的规律性研究,初步解决了缺乏水文资料地区的水资源评估问题。  相似文献   

11.
邹悦  张勃  戴声佩  杨明金 《资源科学》2011,33(7):1264-1271
水文过程变异点的识别与分析是近十几年来比较热点的问题之一,为准确识别黑河流域水文过程变异点,本文采用黑河流域莺落峡水文站1947年-2006年年径流序列资料,运用差积曲线-秩检验联合法来识别黑河流域水文过程变异点,并结合Brown-Forsythe法、有序聚类法、滑动F检验法来验证变异点的准确性,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水文变异点前后数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河流域莺落峡水文站水文过程变异点为1959年和1979年,水文序列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均值分别相差1.25亿m3、1.89亿m3。标准差值、变差系数值和偏差系数值变化显著,河流水文序列的趋势性和突变性特征反映了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对河流天然状态的水文序列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变化与水文科学新的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4  
该文是作者应邀参加 2 0 0 1年 7月 1 0日~ 1 3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全球变化科学大会和 7月 1 8日~ 2 7日在荷兰马丝特里特举行的第 6届国际水文科学大会的报告总结。前一个大会的主题是“变化环境下的挑战” ,后者的主题是“干旱地球的新水文学”。该文综合了两个大会的主要议题 ,反映出当前水文学科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于研究变化环境下的水循环时空演变规律以及不同尺度水循环物理过程间的联系影响。全文主要内容有 :全球变化与水文科学问题 ,水文科学发展与水资源安全 ,2 1世纪水文科学的发展机遇与展望。目的是介绍国际水科学研究新的动向、热点问题 ,思考中国水问题的基础研究和国家需求研究  相似文献   

13.
贺涛  杨志峰  崔保山 《资源科学》2006,28(1):128-135
流域生态配水是近年来在生态需水这一热点研究领域基础上提出的问题,旨在通过向生态系统分配合理的水资源以达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流域生态需水要求在实践中进行生态配水,而生态配水同时受到水资源总量的控制。本文简要介绍了流域生态配水的最新进展与动态,以及几种主要研究方法:制度配置、内因性配置、优化配置和协调配置。制度配置主要根据非科学技术手段对生态用水进行配置,内因性配置是根据生态系统自身需求进行生态配水,优化配置和协调配置则通过对生态-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优化或者协调进行生态配水。各种配置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共同的缺点在于对生态-社会经济-水资源复杂系统的复杂性考虑不足,研究问题片面,这也成为生态配水研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流域生态配水研究的发展趋势,即以整体性思维为出发点,向综合性、全面性发展,形成流域生态配水的完整理论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Rainfall and air temperature data from six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bove the Bengbu Sluice and hydrological and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data from the Bengbu Hydrological Station in the Huai River Basin from 1961 to 2008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climatic factors on the amou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Basin. There was a general trend of rise in its average annual air temperature, with the highest increase of 0.289oC/10a recorded at Bengbu in Anhui Province. Rising rainfall was mainly observ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while rainfall actually declined in the eastern part, i.e.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uai River. The Average rainfall in the study area was in a vaguely declining trend. In other words, the rainfall in the Basin is still much affected by natural fluctuations. On the whole, there was a trend of gradual decrease in the quantity of the Basin’s water resources for the period under study. Water resources quantity is found to fall with decreasing rainfall and rising air temperature. Regression analysis is used to establish a mathematical model between water resources quantity and climatic factors (i.e. air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in the Basin. Moreover, various scenarios are set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response of water resources to climate change.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changes in rainfall have a much bigger impact on its water resources quantity than changes in its air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5.
漳卫南运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漳卫南运河流域是一个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人类活动又非常活跃的地区。本研究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R/S方法对漳卫南运河流域50年来的水文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其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影响,50年来本流域气温上升了1.08℃,降水减少了83.2mm.而且这种趋势在未来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相对湿度的变化,在西部山区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呈下降趋势,在东部平原区受农业灌溉所产生的局部小气候影响呈上升趋势,但未来可能向相反趋势发展;径流量受人工调节,一致呈下降趋势,并且未来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漳卫南运河流域有可能进一步朝暖干化方向发展。从更大范围的水循环来看.从本流域蒸发的水量可能随着季风在其它区域形成降水。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分析包括土壤湿度、蒸散发、水汽传输和季风在内的区域水循环.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产汇流机理。从而找出区域干旱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水库径流预测一直是水文水资源研究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将自回归预报方法应用于水库中长期径流预报当中,建立水文预报模型。实验表明,自回归预测在径流预报中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分析参与水循环过程的不同水体中D和18O组成的变化特征,是应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水循环机理的必要前提。对北京地区的大气降水、地表水(河、库)、地下水(包括泉水)中的D和18O组成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平原区大气降水中的D和18O组成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是不同季节大气降水水汽来源的不同所致,即主要受控于季风气候,而区域气象条件只是次要影响因素;北京地区地表干流中δD和δ18O的均值介于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相应值之间,表明在维持有一定河川径流量方面,地下水的向河排泄在枯水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干流中D和18O组成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且沿着各径流方向总体有增大的趋势;地下水中的D和18O组成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其中在浅层地下水中的特征反映出含水层所处的气候比较干燥的蒸发盆地的特点,而在垂向上自上而下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则反映了全新世以来气温总体上逐渐变暖的气候变化特征;泉水与普通地下水在D和18O组成上的一致性,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比较密切的水力联系。根据这些研究结果还进一步分析了研究区的区域水循环机理和不同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结合公路建设对流域水文过程的作用机制,从公路建设、环境背景以及路河作用三方面选取12个基本指标构建指标体系,提出了进行公路对区域水资源潜在影响以及现状路网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并在层次分析法的支持下以綦江流域为例进行了评价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公路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程度受地形条件和路河位置关系影响显著,单位长度路段的影响强度取决于公路施工强度和影响范围,但不同等级的公路对流域尺度的影响强度则由公路长度和单位长度路段特征共同决定.研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区域水资源评价和交通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9.
汉江上游流域蒸散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及改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东  张万昌  徐全芝 《资源科学》2005,27(1):97-103
利用汉江上游流域13个气象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对SWAT2000模型内嵌的3种潜在蒸散量计算方法:①Penman-Monteith(PM)法、②Pristley-Tayler(PT)法和③Hargreaves法以及FAO Penman-Monteith(FAO PM)法、DeBruin法进行了蒸散量(ET0)计算方法的分析和评价.以气象站实测小型蒸发数据经过折算得到的陆面潜在蒸散量为标准,对模拟蒸散量结果进行检验,根据相关系数、解释方差、确定性系数以及相关曲线斜率等4个指标的比较,详细讨论了各方法的适用性及模拟精度,认为5种方法中PM法和FAO PM法模拟精度最高.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FAO PM法存在部分中间气象参量计算错误以及存在与实测数据偏差较大的情况,会影响到水文过程中其它子过程的模拟.因此选择PM法作为汉江上游流域蒸散量计算的首选方法,并通过数据分析提出利用高程对模拟结果进行修正,提高了蒸散量模拟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上游川江段气温、降水及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王顺久 《资源科学》2009,31(7):1142-1149
本文运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线性倾向估计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长江上游川江段气象水文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川江段气温、径流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而降水则呈小幅度增加趋势,年变化率分别为气温-0.0017℃、降水0.3023mm、宜昌径流-6.6668m3/s、寸滩径流-9.5840m3/s,其中寸滩径流量减少趋势十分显著,通过了5%显著水平的信度检验;②川江段气温、降水、径流序列具有不同的周期成分,如年平均气温具有4年、8年和23年主周期,年降水具有3年、6年和16年主周期,寸滩站径流具有3年、8年和16年主周期,宜昌站径流具有3年、16年和45年主周期,且在时域分布上也是不均匀的;③另一方面,在气温略有降低、降水略有增加的气候组合下,川江段径流却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同时川江段寸滩站和宜昌站的年径流量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在变化特征上也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这是因为人类活动所致还是气候变化影响所致,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