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在反映现实时 ,通过现实的符号化和符号的现实化两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对现实进行了重构 ,造成一种拟态现实。现代人更多地生活在这个拟态现实里。对电视构成拟态现实的追问 ,是为了培养一种鉴别能力 ,从而使人在这个视觉时代更加理性地把握生活。  相似文献   

2.
教育理论的现实化离不开对其自身特性的探索.本文试着对教育理论的特性对其现实化的影响进行探析,认为教育理论来源的多样性影响其现实化的取向、教育理论的相对性影响其现实化的效应、教育理论的层次性影响其现实化的表现,并论述了如何利用教育理论的特性来更好地实现其现实化.  相似文献   

3.
对师生而言理所当然的教学现实,其实正是由师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建构的,是师生对教学活动的知识表达。教学现实的建构既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又是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学现实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即客观的教学现实和主观的教学现实。客观的教学现实,首先表现为社会对教学的外部强制,而经由制度化、系统化和合法化过程,建构的特征被掩盖起来,突出展示出它的客观的、理所当然的、不证自明的特征。主观的教学现实则集中体现为主体的主动建构,是特定个体或群体的教学现实。  相似文献   

4.
余华的小说从来都不回避现实,他常常以夸张、荒诞的方式展开对日常生活的叙述,从《兄弟》到《第七天》,作家游走在虚构和现实之间,逐步寻求从表现的真实到艺术的真实。在《第七天》中,通过对现实的想象性重建、艺术荒诞和真实荒诞的二重奏展现了一幅独特的现实与虚构交叉景观,实现了以虚构抵达现实,具有了更强烈的现实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5.
感受的变形     
形象的写作中既有对现实的逼真描绘,又有对心理世界的精细描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完全写实的描绘是不存在的,作品中的现实无不是经由作者的眼光过滤过了的,是现实在作者心灵上投下的影子。所以,在写作中既要善于精确地复制现实,又要善于大胆地以自己的感受去改造现实。感受的变形,就是作者"改造现实"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深化价值观研究与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是现实的根,是现实的源,不理解传统也就无法认清现实,对传统的弊端指认不准,在现实实践中就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走旧道履覆辙。中国传统价值观是由复杂的多种因素构成的,现实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也多种多样,我们应该以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体系为目标,围绕问题,有的放矢,合理分工,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对传统价值观的研究和现实中国社会价值观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人格仍然深深地影响着现实人格,阻碍着现实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转化。本文主要从人格的独立性上,通过对照分析传统的依附型人格对现实人格的影响,查找现实人格在独立性上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社会对培养独立人格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现实的关系是语言哲学及语言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语言源于现实,是现实和人的认知结合的产物,因此语言反映现实。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是有结构的,事物、现象之间也会有各种相互关系,作为对现实的反映,语言也必须体现出这种关系,因而受现实制约。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世纪,我们有必要在哲学层面对现实社会主义进行深层次反思,以深化对现实社会主义的认识。这对于我们在21世纪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极具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当代实际,结合历史经验,对现实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层次的哲学审视,并揭示出现实社会主义的三大特征:(1)现实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主义;(2)现实社会主义是暂时还无法彻底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主义;(3)现实社会主义是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这三大特征的揭示,为我们未来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陈凤婷 《文教资料》2010,(18):65-67
本文通过对穆旦40年代前半期作品中"梦想"母题的梳理,考察诗人在特殊年代的复杂精神路向。穆旦诗歌中对"梦想"的追求,历经了"异方的梦"、"人民"、"上帝"三个阶段,结合诗人生平史料和诗歌文本的细读,得出这三种梦想分别暗示了穆旦对待现实的三种不同情感态度,即对现实抱有幻想、对现实有所承担和直面苦难的现实。这三种态度之间也并不是毫无关联的,它们暗含了诗人梦想本身不断遭到现实怀疑、舍弃,自我不断分裂,并被新的梦想代替,直到诗人敢于直面现实人生的过程。通过"梦想"的不断消解,体现穆旦对现实重建的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事物与虚化事物进行交流、转化与生成的过程中,联想使诗歌有了构思的方向。关注联想训练,寻找适合儿童表达的突破口,在儿童诗与习作文本转换中打通联想与现实的通道,理清现实对儿童诗创作的作用,以及现实跟儿童联想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寻找适宜学生联想的形式和对现实进行创造性改造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是对现实的总结和反映,现实是不断演变的历史,通过学习历史,我们找到了昨天,我们更能发现今天和明天。历史课堂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怀古通今",打破地理和空间的界限,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找到现实中的历史,而这一切都源于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现实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对现实的感知是认知的基础,认知又是语言的基础,"现实-认知-语言"之间存在依次决定的序列关系。原文作者在现实体验的基础上创作了原文本,译者又以自己对现实和两种语言的认知体验为基础对原文进行认知解读和表达,因此,翻译是一种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的认知转换活动。  相似文献   

14.
张炜是一位热衷于理想主义创作的作家,但他又是在现实中生存的作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本文意在通过小说人物理想与现实,人物生存的现实境域与对民间大地的幢憬,民间叙事的探索与现实语言的追求之间的矛盾的揭露来阐述《刺猬歌》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栾芳 《现代语文》2004,(11):18-18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文人为了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常常借助于描写一个理想的世界来反衬.而在文章的构思模式上也常常是采用从"现实"到"理想境界"最后又"回到现实"的构思模式,用理想境界的美好来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来反衬对现实世界的厌恶."现实--理想--现实"的构思模式在反映现实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发挥了特有的效果.现就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混合现实(MR)作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高级发展阶段,以沉浸式、跨时空、强交互等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国内外文献分析发现,学界对混合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效果仍有分歧,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存在较大差异.为探究混合现实技术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2010-2020年间国内外...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日益走向信息化的今天 ,虚拟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而信息时代的道德教育 ,也极有必要且完全可能利用这一方兴未艾的虚拟技术。所谓虚拟 ,是以数字化方式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及其过程的模拟 ,其中也包括在客观基础上通过发挥人的想象力而产生的对于某些非现实的事物的数字化建构。虚拟具有超越现实的品格 ,它不等于现实 ,而是凭借数字化手段对于现实的超越。但人们之所以要以虚拟方式来超越现实 ,其目的又在于满足人们现实的需要。因此 ,虚拟虽然不等于现实 ,但它的根却植于现实之中 ,它以现实为基础 ,又反过来为现实服务。近…  相似文献   

18.
以理论生产和知识生产为业的人,常常会忽略现实,或者以理想的现实替代真实的现实,这似乎成为我这样的大学研究者的习惯。但随着教育田野现场的长期浸润,对教师日常生存方式体认的加深,我开始有了对一种乌托邦式冲动的警惕:以抽象的冥想替代具体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传唤理论是阿尔都塞研究意识形态现实实现的重要理论成果,对我们科学认识和研究意识形态的现实实现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其对主体的界定、对意识形态现实实现的永恒性和物质性、对意识形态误认功能的分析,又客观地局限了理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我们也只有对这些内容进行批判地研究,才能有效地突破阿尔都塞意识形态传唤理论的局限性,才能以主体的回归将意识形态的现实实现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市场化年代的文学何以超越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化年代的文学常常引发的是人们的现实意识而非文学想象,“伤痕”以后文学超越现实只是一种姿态和假象,实际上急切地反映着现实情绪,文学屈服于现实意识,使文学永远找不到超越现实的出口。市场化年代文学的成功之处是它博得了现实的喝彩,但也失败在无法超越现实,它与现实等量齐观,不再成为文学意义的文学,而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现实意识本身。一个把自己当作现实追随者而缺乏想象力的文学,不可能让人信任它对现实的反映是真实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