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师,请你相信我,我真的没有拿钢笔。”这是我班一位学生回答我的话。说这话时,他的真诚眼光中透出了无奈,而那时的我,却未能去体会,去了解他极其无奈甚至是对我彻底失望的内心。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学生 A :老师我的新钢笔不见了!老师:什么时候不见的?学生 A :刚刚一会儿,我去交作业前还在,可交完作业后就不见了。老师:怎么几分种之内会不见东西呢,你有没有再找找看。学生 A :找过了,没有啊!老师:这节课你怎么没去上?学生 A :我有点作业需要补完。老师:那教室里还有谁在?学生 A: ×××同学,他身体不好,请假在教室里休息。老师:去叫他…  相似文献   

2.
记得有一次,我与孩子们玩耍嬉戏,玩得正起劲时,一个小朋友跑过来,迫不及待地 报告说:“老师,冬冬骂你啦!”我觉得奇怪,不相信地随口问道:“怎么骂的?”“他说知 道你的名字,喊你×××。”我笑着对他和身边的孩子说:“冬冬没有骂人,老师和你们一 样,都有名字,小朋友也可以喊老师的名字呀!”孩子们小声地重复着我的名字,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十分快乐地又追逐玩耍起来。之后不久,幼儿园来了一位新老师,班主任将她 介绍给孩子时,很具现代意识:“新老师的名字叫王丹丹,小朋友可以喊他‘丹丹老师’” 。这称呼新奇、浪漫、…  相似文献   

3.
(一)不安宁的十五分钟! 下课铃一响,学生乱哄哄地跑出教室,在操场上东奔西跑,横冲直撞,相互追逐、扭扑……闹成一片。教师刚从教室走进办公室,就有好几个学生站在门口直着噪子喊:“老师,××撞痛我!”、“××打我!”、“××扯坏了我的衣服!”“……”於是一大群学生挤满了办公室。教师听完他们的争辩、哭诉,才开口“说理”或“指责”时,上课铃又响了! 集体谈话、个别教育都没有效果。教师们对课  相似文献   

4.
案例:师:4×7表示什么?生甲兴冲冲地第一个举手:老师我知道!4×7表示4和7相乘。师:是吗?师一边拖长疑惑的语调,一边将征询的目光投向其他学生。众学生立刻明白这个回答是错误的,纷纷举起了小手。生乙:4×7表示4个7连加,也可以表示7个4连加。话音刚落,还没等其他学生细细思索,老师就激动地将手一挥,说:“××真聪明。表扬他!”教室里顿时响起很有节奏的掌声:“嗨!嗨!嗨!你真棒!”学生齐刷刷地朝生乙伸出大拇指。以上所描绘的情景,我们经常可以在低年级的课堂上见到。尤其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老师普遍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摒弃批评指责…  相似文献   

5.
这天上课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计算下面各题(:1)273×37=()(2)273×74=()(3)273×111=()(4)273×148=()(5)273×259=(()6)273×333=()你能找出规律吗?请直接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十分钟左右,小翔举起了手。我一看他的答案,全对了。半节课过去了,只有十来个学生举起了手。我表扬了小翔同学。话音刚落,他的同桌就站起来毫不客气地说“:老师,他用计算器了!”这时,教室里一片混乱。有学生说“:怪不得这么快,没什么稀奇的!”“他用计算器老师还表扬他,那以后我们也用计算器了”……“同学们,老师建议先让小翔同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教室里马上静…  相似文献   

6.
一、情景师:4×7表示什么?生甲(兴冲冲地第一个举手):老师我知道!4×7表示4和7相乘。师:是吗?师一边拖长疑惑的语调,一边将征询的目光投向其他学生。众学生立刻明白这个答案错了,纷纷举起了小手。生乙:4×7表示4个7连加,也可以表示7个4连加。该生话音未落,教师便激动地将手一挥,大声地说:“××真聪明。表扬他!”教室里顿时响起很有节奏的掌声———“嗨!嗨!嗨!你真棒!”学生们齐刷刷地朝生乙伸出大拇指。……二、2个聚焦镜头1:生甲答错后整堂课神情黯然,不敢正视老师,偶尔想举手也是犹豫不决。镜头2:生乙受到表扬后,兴奋得满脸通红,无法静…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上,我正讲到起劲处,突然,李×指着黑板小声地说:“老师,你有一个字写错了。”这时,同学们都停下来看着我,而我则看着他。他睁着一双大眼睛怯生生望着我。嘴唇轻轻动了动,但始终没有发出声音。我微笑着鼓励他:“不要紧,老师会听你的,请相信我好吗?”他眨巴着眼睛,好一会儿才说:“老……师……,匕……首的匕……一笔是撇,你把它写成了横。”想不到的是,李×的话音刚落下,全班一阵哄堂大笑。我心里一阵纳闷,为究其原因,我叫起班长,问他:“你笑什么?”他理直气壮地对我说:“老师,这不能算错,这只是写法的误差。”我注意到下面也有不少同学…  相似文献   

8.
在参观××学校的时候,看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现象。一个学生,检起一块砖头,在老师背后瞄准,并且狠狠地说:“我要把你的脑袋砸碎。”学校里的墙壁上,也有学生用粉笔写着:“打倒×××老师!”我有些不理解,学生何以这样仇视自已的老师呢?于是,我特别  相似文献   

9.
节外生枝     
课后,一个学生哭丧着脸,走进办公室向老师报告:“老师,×××同学打我一记耳光。”“把他叫来!”×老师继续埋头批改作业。“老师,他不肯来。”学生第二次走进办公室向老师报告。  相似文献   

10.
孩子们排队,男、女生自然地保持了距离,我装作没看见;孩子们悄悄议论:××喜欢××,我装作没听见。终于有一天,一个女孩儿满脸委屈地把一张写有“××爱××”的字条递给了我。我还能保持沉默吗?要知道我是多么不想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呀!我是多么渴望他们能永远保持那份童真呀!一节班会课上,我给孩子们带来了阿尔卑斯奶糖,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惊喜。望着那一张张兴奋得涨红了的小脸儿,我不由得深深感动了:他们是如此容易满足!我是那么深地爱着他们———55位孩子啊!“王老师为什么要给你们发糖果?”“因为我们这次考得好!”“因为我们这…  相似文献   

11.
镜头一:教师出示习题:“王师傅生产一批零件,3天生产了这批零件的15,照这样计算,其余的还要几天完成?”“请大家仔细想想,该怎样解答?”“我相信,每个人起码能想出两种解法!”老师在积极鼓励学生,。短暂的沉默后,呼啦啦一排排小手高高举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答起来:(1-15)÷(15÷3),1÷(15÷3)-3,3÷15-3。“肯定还有别的解法。”老师对学生充满了信任。沉默。“刷”,教室里又高高举起两只小手。3×(1÷15)-3,3×犤(1-15)÷15犦。镜头二:教学《海底世界》,在理解“景色奇异”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提问:“海底有光吗?海底有声音吗?”“有光有声…  相似文献   

12.
还记得在上政治课讲到青春期时,政治老师告诉我们说“酷”(cool!)这个词在英语中就是凉的、酷的、凉爽的意思!自从上了那节课,我就发现我的同桌叶××,在考卷、本子等要写名字的地方都由“叶××”改成了“叶cool”!有一次,在送同学贺卡时,写上了“叶c001赠”,我一时兴起就对他说:“你今天是不是觉得很凉爽了?你是不是觉得全身上下很凉?”叶××被我的一番话问傻了眼,说:“你今天怎么尽问我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呢?”听了他的话,我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让学生提前读写又轻松愉快,几年来,我充分发挥“注·提”优势,在一年级进行开篇训练,有头有尾有中心地搭起文章的架子。 一、进行句型训练,教学生说写完整句子 从入学教育开始,我就在阅读、说话课上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地方有××?这是××?×时×在×地干什么?”等句型训练。学生根据问题就完整地回答出:“学校有学生”、“这是教室”、“上午学生在教室上课”等。这样,他们就建立了说完整句的概念,9周后,我还让学生用拼音写下来读一读,课后交老师批改讲评。  相似文献   

14.
“叮铃铃……”电话铃响了。我拿起话筒礼貌地说:“喂,您好!”“请×××接电话!”“谁?”哦,我明白了,原来是对方拨错号码了。自从家里装上了电话,就经常碰到这类拨错号码的事情。有一次,我和表妹正在下棋,电话铃响了。“烦死了!”我懒得起来去接电话,可铃声还是不断地响着,我只好拿起话筒:“谁呀?”“哦,请问×××在家吗?”“怎么搞的?你打错了,真讨厌!”我狠狠地回了一句,随后“喀嚓”一声挂了。从那以后,凡是遇到拨错号码的人,我都会毫不留情地“打击”他们。爸爸曾经提醒过我接电话时要注意礼貌,我根本没听进去。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忽…  相似文献   

15.
偶然,在杭州虎跑寺“李叔同纪念馆”里,读到了漫画家丰子恺的一篇回忆文章,大意是说,丰子恺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时,受教于李叔同。有个学生在上音乐课时老读闲书,有个学生则随地吐痰。他们以为老师未必知道,其实李先生一清二楚,不过他并不立刻当众厉声斥责。直到下课了,他才轻声说:“××和××等一下再走。”等到其他学生都走出课堂后,老师才缓缓地说:“下次上课不要看闲书,也  相似文献   

16.
[案例]在一次数学练习课上,我组织学生练习这样一题: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列出了(5×5+5×10+10×5)×2、5×10×4+5×5×2等两种解法的算式,我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正当我要鸣金收兵时,出现了如下一幕: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列式是5×5×10。”我打量了一下公式,马上“明白”了。于是“点拨”他:“你把题目看错了,把长方体的表面积错求成长方体的体积了。”众多学生都点头称是。“我没弄错!我求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个学生大声争辩。我大吃一惊,心想:怎能不错呢!好,看他有什么说法。于是,我说,“你能把想法和大…  相似文献   

17.
一、精心设计导语 ,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把生字分类 ,并把生字出现在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之中 ,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 :在开学的第一天 ,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朱老师。你能说说你的名字吗?”学生会很乐意地说 :“我是×××。”这样 ,利用老师和学生见面谈话的第一时间 ,我就相机出现生字 ,让学生认识“同学、你们、朱老师、名字、我”。又例如 ,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都喜欢猜…  相似文献   

18.
这学期,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要请学生站起来个别朗读时,他们就会一下子矮半截——头都埋得低低的!没有几个愿意站起来朗读;然而叫他们集体朗读时,他们一个个都精神饱满,读得有滋有味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找来陈涛同学询问,他是个胆大的孩子,回答问题挺积极的,可最近也不肯主动站起来读课文了。他的回答令我吃惊。他说:老师,你检查我们朗读时,总先说:‘请大家仔细听,××同学有没有读错的地方?’于是,大家都扳着手指头数他读错了几处。想到将要接受同学的‘弹劾’,我就会特别紧张,越紧张就越读不好,就不愿读了。”啊?问题竟然出…  相似文献   

19.
师德与师爱     
一天,学校出了一条爆炸性新闻:“原初二的××从少管所放出来啦!是学校保出来的,到姜老师班了。”“这下可有热闹看了!”“学校真是多此一举,这回够姜老师呛!……”当××犯了几次错误后,人们更是议论纷纷,有焦急,有不满,有幸灾乐祸……三个月后,又出了第二条爆炸性新闻:“××在期中区统考中,语文获全班第一名,总分全班第七名。”“××写了入团申请书……”人们为之振奋、惊异,同时也在冷静地思考:是什么力量使这个失足少年产生如此巨大变化?事实使我们做出了这样一个回答:“师爱是塑造儿童和青年灵魂的一种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20.
以往,我给学生的作文评分是:好的八十五分,顶天啦;中等的七十分上下;一般的六十分左右;差的五十分以下。学生对于这样的评分,常常询问:“老师,为什么我的作文只能得八十五分?要怎样才能突破你这道防线呢?”“老师,我的六十二分,××的六十五,他这三分是从那里长出来的?”“老师,我的五十八分,××的六十分,还差点什么才能及格?”初听,我不是充耳不闻就是训斥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