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就是占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那些无用的谶纬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受到摒弃,在这种背景下,"人的觉醒"成为一个新的理念。云冈石窟作为这个时期突出的艺术成就,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人的觉醒"这个划时代的印迹。  相似文献   

2.
王充论证逻辑在两汉逻辑思想中很具代表性,其产生与王充特定的精神个性和时代思潮密切相关,是驳斥当时泛滥的谶纬神学和天人感应学说的思维武器.他对论证逻辑在理论上也有较深认识.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学发展到两汉时期,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逐渐取得独尊地位, 并称之为经学。经学与两汉专制皇权紧密结合, 加强了对史学的控制。其原因是统治者对史学功用认识的不断加深所致。其手段是皇权控制了史学工作的全部外在条件, 而经学则从内部控制了史家的史学思想与价值观念。皇权与经学对史学的控制使史学日益成为经学的附庸  相似文献   

4.
两汉是经学的昌明时代,就儒家经传的诠释而言,因五经立于学官而出现所谓今古文与师法家法之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汉注特有的灾异说经与注重章句训诂的解经特色。而两汉《谷梁经传》诠释,既凸显了这两大特色,又在形式与内容上具有《春秋》学特有的"日、月、时"例发微与浓重的伦理、礼法思想。  相似文献   

5.
两汉时期疫情较为严重,从地域分布来看,北至草原地带,南至岭南,均有疾疫。从发病时间来看,以春、夏两季居多。分析正史中关于两汉疾疫的记载,复原两汉疾疫概况,揭示两汉时人对疾疫产生的制约因素的认识,主要包括月令气候制约、环境灾害制约、天人感应鬼神怪物的制约等三个因素。同时,两汉时期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疾疫应对机制,包括医药治疗和禳疫两种形式。研究两汉时期的疾疫应对机制对我们现在应对流行性传染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是在两汉时期,其代表作是两汉的乐府诗,而“叙事情结”正是两汉乐府诗的一个重要特征。造成中国古代叙事诗“失语”的关键就在“叙事情结”的丢失。  相似文献   

7.
从春秋、战国之际的“礼坏乐崩”到两汉大一统盛世,中国经过了一个由周小一统中国之分裂而进至于汉大一统中国之建立的历史进程。与此相对应,先秦两汉士人也经历了一个由“闵周”、“从周”以至于“崇汉”的精神进程。作为民族的心灵历史、精神历史,中国文学从《诗经》到汉大赋,正以文学的形式对先秦两汉士人由悲悼、向往小一统中国之过去到拥戴大一统中国之现实这一精神进程做出了历时态的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8.
军乐与军乐歌辞是一个不应被文学或者音乐忽略的问题 ,中国军乐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 ,并且在军旅中频繁使用 ,而与之相关的军乐歌辞保存下来的却寥寥无几 ,这与先秦军乐的依附地位有关。至两汉 ,军乐渐渐独立 ,军乐歌辞的保存出现专类 ,这当是军乐与军乐歌辞发展的一大进步。本文试图通过先秦两汉时期军乐及其歌辞关系的初步探索 ,简单勾勒出这一时期二者发展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9.
西汉州部为中央政府设于郡国之上的监察区,《汉书地理志》注记鲁国属豫州,《后汉书郡国志》注记西汉时鲁国属徐州,清代以来学者对此各有所从,但以遵从后者为多。利用先秦两汉时期的旁证材料,从淮泗水路,鲁一东海的地域关系等方面加以考证判断,可见《后汉书郡国志》的注记可靠。并利用清人考证结果,对西汉鲁国之沿革作了系统考证  相似文献   

10.
东汉政权是在镇压了农民起义的血泊中建立起来的。这个以豪族大地主为支柱的反动政权,一开始就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农民阶级和地上阶级的矛盾十分尖锐,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各地不断发生。面对着这种形势,东汉统治者除了继续采用暴力手段镇压农民的反抗斗争外,还竭力从精神方面寻找统治人民的武器。东汉的第一代皇帝光武帝刘秀就说过:“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这样,经过西汉中期孔孟之徒董仲舒加工炮制的假借神意,欺骗人民的谶纬学,就被东汉的统治者视为至宝,奉为儒家思想的正宗,大力推行。刘秀的孙子章帝即位后,为了进一步排除异端,统一思想,加强对农民的思想统治,又亲自在白虎观召集一批儒生,论定五经,写成《白虎通》,进一步把儒家经学同阴阳五行和谶纬学糅合在  相似文献   

11.
现存的王肃《论语》注与郑玄《论语》注,其差异主要是表现在两个学术层面上:第一,知识层面上,因为经文文本文义的模糊不清或经文的断句分歧、字词训解不同,从而造成了郑玄和王肃对同一经文理解的不同,不是王肃故意与郑玄注对立,属于正常的学术争鸣。第二,学理层面上:“王学”反对“郑学”注经时掺杂谶纬,王肃《论语》注既较郑注更为简约、理性,少有谶纬说经,而其少部分又注重义理发挥。郑玄《论语》注和王肃《论语》注的上述差异,远不能反映郑(玄)学、王(肃)学之争,尤其是两者在今古文经学的纷争。仅就此而言,当前学术界似有夸大郑王之争之嫌!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六个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共同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先秦雅言、两汉通语到六朝时期共同语的南北分化,以及中古时期的中原雅音(正音)、近古时的官话,再发展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华民族共同语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在元明清以来官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六个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共同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先秦雅言、两汉通语到六朝时期共同语的南北分化,以及中古时期的中原雅音(正音)、近古时的官话,再发展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华民族共同语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在元明清以来官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两汉社会存在着的官私奴婢是否影响两汉的封建社会性质呢?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两汉官私奴婢主要是通过破产农民、掠夺贫穷人民的子女、极少量的罪犯及亲属和战俘而产生的,两汉社会的基本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奴婢仅是奴隶制的残存孑遗,在社会生产关系中仅作为一种补充辅助性劳动,主要是皇亲贵族和大官僚、地主富人豪奢生活的装饰品。因此,官私奴婢的存在不能影响两汉社会的封建性质。  相似文献   

15.
两汉时期的"脂""微"两部分合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其中主要有两派观点,一派是以王力先生为主的主张脂微分部,一是以罗、周两位老先生为主的主张脂微两部合为一部"脂部"。本文以两汉诗词韵文为主要材料,探究两汉时期"脂微"两部的分合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法家思想的影响下,秦代确立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刑法解释原则,私家释律的刑法解释范式被明令禁止。同时文理解释、扩大解释、限缩解释、连事比附解释、指导性解释和修正性解释等多种刑法解释方法在秦代的司法实践过程中被广泛地加以使用。在秦代刑法解释理论与解释方法发展的基础上,两汉时期的刑法解释在指导思想层面上经历了由黄老之学向儒家思想进行转变的过程。受此影响,“应合经义”的刑法解释原则得以确立,私家释律的刑法解释范式迎来了发展契机。与此同时,包含了“声训”“形训”“义训”“互训”四种解释技巧在内的“经学训诂”解释方法在两汉时期的刑法解释过程中被广泛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最早的铜镜是距今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的铜镜,已发现了两枚。殷周时期,铜镜渐多。春秋战国时期,铜镜的铸造工艺有了更大的提高,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到了两汉新莽时期,中国铜镜达到了空前鼎盛。三国魏晋南北朝,因国家分裂,战乱频繁,中国铜镜出现中衰,而隋唐时期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封建文化得到极大的发展,中国铜镜从铸造工艺、型制、图  相似文献   

18.
两汉时期是汉字发展的大变革时期,是汉字由篆向隶演变的关键时期。两汉碑刻文字,篆、隶并存,形态多样。两汉碑刻为我们保存了许多字体介于篆书和隶书之间,似篆非篆,似隶非隶,篆中带隶,隶中带篆的一种特殊字体,我们称之为篆隶体。研究发现,两汉碑刻中的篆隶体,绝大部分不是汉字由篆向隶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自然书体,而是在隶书已经取代篆书成为通行字体以后,人们为了求古求雅,对成熟隶书进行艺术化加工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辞赋教育谈起,及至唐宋时期的"散文教育",从而引出对我国古代社会教育中的纯文学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古代足球运动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末期,起源于原始的娱乐活动。经历了战国时期的萌芽时期、两汉时期的规范化时期、唐朝的飞跃时期、宋朝的完善时期及元、明、清的衰落时期。通过对中国古代足球运动的起源和演变进行研究,以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士气,为中国足球加油、助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