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向五位大师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廿世纪中国教育史上有五位构建中国教育系统工程的大师。他们是:陶行知(1891-1946)、黄炎培(1878-1965)、雷沛鸿(1888-1967)、梁漱溟(1893-1988)、晏阳初(1890-1990)。以上按逝世先后为序。以上五位大师,除雷沛鸿外,都早已蜚声中外。1940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党发出《关于向全国教育界小派别小团体推广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对他们已有肯定的评价。指示中说:“教育界各小派别中,以陶行知所领导的生活教育社,黄炎培、江问涣所领导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晏阳初、陈筑山所领导的平民教育促进会,梁漱棋所领导的乡村建…  相似文献   

2.
黄炎培(1878-1965)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职业教育家,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始人。其一生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国初期首倡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教育观;二是自1917年起提倡、实验并推广职业教育。其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最具特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黄炎培和陶行知作为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大量的教育实践形成了他们各自的劳动教育思想,认为劳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论文运用NVivo12.0软件从劳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途径三个方面研究了两者劳动教育思想的异同点。研究表明,两者都认同劳动教育的目标包括学习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学会互相合作、体认劳动价值和树立健康人格。劳动教育内容涵盖了生产劳动教育、日常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劳动教育途径包括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两者又各有偏重。黄炎培的劳动教育目标更侧重于每一个人得到提升,树立健康人格;陶行知更关注增强独立谋生能力,掌握劳动技能。黄炎培提倡劳动教育内容更多体现在生产劳动教育,陶行知则认为更多体现在日常劳动教育。黄炎培主张做中学,更注重学校教育;陶行知强调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些分析为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吕宝芬 《生活教育》2014,(22):87-89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独创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其中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形成了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笔者从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践行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理论的实践中寻找到了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真谛,充分体现了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和职业教育精神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方明 《农村教育》2007,(9):35-36
“平民教育”是我国近代教育家的理想和为之献身的事业。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民生凋敝.满目疮痍,却涌现出一批献身于平民教育的志士。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还有黄炎培、张伯苓等教育家,他们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立志教育救国,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活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在西方,以法国启蒙运动的巨匠卢梭的自然教育(实际上是较早的生活教育理论)和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的思想最有影响;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和特殊功能已经达成共识,都非常关心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职业教育家,他积极倡导职业教育,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黄炎培(1898-1965)字任之,上海浦东川沙县人。他深感我国旧教育脱离实际,社会又急需大批实用人才,为此他毕生致力于职业教育。1917年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为中国职业教育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职业教育应重视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潘东标 《生活教育》2010,(12):25-27
陶行知、黄炎培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尤其是职业教育史上影响深远的两位教育理论家、实践家,他们分别提出了生利主义教育思想和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职业教育目的观,对于当代的职业教育发展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与黄炎培高奇蔡元培(1868──1940)和黄炎培(188──1965)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活动家已为人所熟知,但蔡元培是黄炎培的老师,对黄炎培的思想和一生的事业有很大的影响,倾力支持黄炎培从事的职业教育活动,他们之间的交往和友谊有些...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体●胡晓风陶行知是中国生活教育运动的先驱。他在中国率先与黄炎培共同提出职业教育,并以试验主义相伴随,而使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走上生活教育的宽广大道。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教育运动起始于职业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最为重要的是开始走上生活...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黄炎培,陶行知,蔡元培,晏阳初,陈鹤琴等一批教育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尽管其职业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有所差异,但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剖析其职业教育活动,探讨其职业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对于当代中国的职业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黄炎培的勤工俭学实践与理论概述北京市教育局于东平我国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坚持改革旧的“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传统教育”。在大力倡导职业教育的同时,提出了“大职业教育”观点,把勤工俭学、生产劳动教育做为一种谋生计...  相似文献   

13.
张澜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在家乡南充任职期间曾大胆地进行职业教育改革;黄炎培则是我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民主主义活动家,也是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开拓者。虽然他们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不尽相同,对职业教育也各有其独到的见解,但他们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都起到了异曲同工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姜河 《职业教育研究》2012,(12):179-180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国平民教育运动的先驱,乡村教育的开创者。他在自己一生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博采古今,兼容中西,对我国当代的教育发展和改革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包含有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挖掘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所蕴含的职业教育思想,对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燕 《新课程研究》2009,(3):188-189
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在长期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本文对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中国教育史上树立起了一座伟大的丰碑,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教育理论的宝库。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命脉,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我们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政治活动家黄炎培(1878年—1965年)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创立七十周年。黄炎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研究黄炎培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对了解这一教育流派的产生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贡献,以及如何批判继承这份珍贵的思想遗产都有重要意义。这里准备从整体上对黄炎培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浙江女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1868-1940)和黄炎培(1887-1965)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都是我国倡导职业教育的先驱,恰恰又都是我校前身浙江女子职业学校的校董。追寻前辈史迹,探索前辈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指导今日的职业教育是极其有益的。蔡元培,字鹤卿,号子民,浙江绍兴山阴县人。曾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1900年,弃官南返,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南洋公学特班教授、宣传民权、女权思想。1902年创立中国教育会,任会长。1912年任教育总长。黄炎培,字任之,上海浦东川沙县人,清朝末年举人,1901年入南洋公学特班成为蔡元培的学生,辛亥革命后任江…  相似文献   

19.
朱伟方 《成人教育》2012,32(6):76-77
陶行知作为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摒弃一切外来及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积极推行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探索,并创立了他的职业教育思想理论,其“生活教育理论”即是其中的代表.“教学做合一”是与生活教育理论紧密相连的概念之一,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探索对于我们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炎培和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两位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理论与实践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等因素,他们的教育思想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在教育出发点、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实施途径、教育情怀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但在对中国问题的把握角度、切入教育的视角、乡村教育的实验重心和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又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