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某焦化厂排水沟采集到污泥,通过以苯酚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逐步驯化,筛选出苯酚高效降解菌株.利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枪测、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筛选获得1株高效降解苯酚的球形芽孢杆菌HNND-3.HNND-3能够以苯酚为惟一碳源,耐酚能力高达2 200 mg/L,在30℃和pH 7.0条件下,42 h内...  相似文献   

2.
从某焦化厂排水沟采集到污泥,通过以苯酚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逐步驯化,筛选出苯酚高效降解菌株.利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枪测、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筛选获得1株高效降解苯酚的球形芽孢杆菌HNND-3.HNND-3能够以苯酚为惟一碳源,耐酚能力高达2 200 mg/L,在30℃和pH 7.0条件下,42 h内能将800 mg/L的苯酚彻底降解.  相似文献   

3.
生物降解含酚废水是一种既经济、有效而又无污染的方法,固定微生物可以加快酚降解和提高苯酚的忍耐能力,为此本试验以固定化菌株JY04作为研究对象,考察苯酚质量浓度、培养时间、p H值、温度、接种量对降解苯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苯酚浓度为600 mg/L,p H值为6. 58. 0,最适接种量为45 g,温度为28℃8. 0,最适接种量为45 g,温度为28℃34℃,在此条件下将固定化菌株JY04培养48 h,其苯酚降解率可达到93. 6%.  相似文献   

4.
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液对从绝缘材料厂排放的活性污泥进行驯化,从中分离筛选到1株苯酚降解菌,编号为JY04.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优化了该菌株固定化条件,并且考察了该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在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SA)浓度为5%,湿菌重/包埋剂为6/30,CaCl2浓度为3%时,固定化时间为8 h,降解率可达82.6%,并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确定其对苯酚降解最适条件为pH 7.0,苯酚浓度为400 mg/L,温度32℃,接种量为25 g,培养时间42 h,其苯酚的降解率可达97.3%.该菌株固定化细胞的降解苯酚能力和耐受苯酚能力均大于游离细胞.固定化菌株对苯酚有较强的降解和耐受能力,是处理苯酚废水的良好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5.
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载体,对苯酚降解菌株JY03进行细胞固定化,并对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合适的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5%,CaCl_2浓度3.0%,包埋菌体量0.3 g,钙化时间8 h.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2℃,pH值6.5,接种量30 g,对苯酚浓度800 mg/L降解36 h,其降解率达到88%以上.菌株JY03通过海藻酸钠固定化对苯酚的降解能力与耐受能力均大于游离细胞,这将为进一步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方法处理含酚废水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拮抗能力的放线菌,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具有较好拮抗能力的菌株21-3.根据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分析的手段对其进行鉴定,并且对该菌株的抑菌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21-3为灰略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  相似文献   

7.
一株互花米草耐重金属内生菌的分离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从互花米草根部和叶片获得内生细菌,经重金属筛选,分离到一种耐受重金属Cu2+、Pb2+和Cr6+的细菌.为了进一步鉴定分离菌株,利用 PCR 方法扩增其部分16S rDNA 序列,目标DNA条带约1500 bp,测序和在线分析结果后显示,所测序列均与基因库中已上传的 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菌株16S rDNA 序列(KJ878614.1,JN613478.1)相似性均为100%.初步鉴定该菌为 Lysinibacillus属球形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命名为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 QZ1-1.对该菌株采用促生长特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具有产生 IAA和 ACC的能力,同时该菌能在无氮培养基中生长,具备固氮功能,为日后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目标菌株.  相似文献   

8.
采用10倍系列稀释法从罹病斜纹夜蛾虫尸内分离出球状病原细菌IAM1218菌株,并按Kcoh规则进行侵染试验,同时,采用菌液PCR法扩增菌株的16S rDNA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同源序列搜索,通过Bootstrap analysis法进行1000次重复抽样分析和Neighbor-Joining法构建分支系统树分析等,结果表明,该菌株各浓度处理的斜纹夜蛾幼虫死亡率均较高,最低达(83.22±4.72)%,LT50值最高为(24.50±1.08)h;罹病幼虫体色变黑,体壁易破裂流出粘稠状物质;IAM1218菌株(GenBank No.KC790981)和酪黄肠球菌Enterococcus casseliflavus的16S rDNA区序列完全相同,相似性为100%,且二者聚类在一组,概率100%。综合分析确定该菌株为酪黄肠球菌Enterococcus casseliflavus,属于一种新型的斜纹夜蛾致病病原细菌。这为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四川某规模化猪场疑似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感染的病猪关节液、心包液、肺脏等病料进行了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经细菌分离培养特性、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PCR扩增,确定分离菌株为HPS.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该HPS菌株对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甲唑、林可霉素、苄唑西林等多数抗生素耐受,而对新霉素、头孢噻肟等较敏感.  相似文献   

10.
从酒酿、酒曲样品中,采用透明圈法对淀粉酶产生菌株进行初筛,并通过测定酶活对其进行复筛.对所筛选出的产淀粉酶能力较高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测定.经鉴定是克雷伯氏菌属,将其命名为Klebsiella sp.ZSY-I.通过正交实验对该菌株产酶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菌株产酶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KNO3、温度、淀粉和pH.该菌株在淀粉含量为2.5 %,KNO3含量为1.25 %的培养基上,30 ℃和初始pH为7.5,培养24 h后,酶活力达到最高为14.66 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