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推测、琢磨、感知词义方面,我总结了四种方法。一、寻找与词相对应的补充句词语在文章中总是有它特定的语言环境,上下文中有些句子或是该词的具体描写,或是该词的补充说明,这些句子表达的意思大体与该词的意思相二致。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找与词语相关的句子,  相似文献   

2.
缩句扩句是句子训练,主要在中年级进行。缩句,知道一句话主要的意思,体会什么是完整的句子,训练思维的概括性。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项训练着重在段、篇中进行,如概括段落大意,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等。在句的训练中也有体现,就是缩句。如“松鼠的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缩为“大尾巴翘着”,就是排除了句子次要部分的概括。扩句,学习如何把意思表达得更具体,训练思维的具体性。这项训练,从低年级补充词语开始培  相似文献   

3.
在扩句训练中起步。扩写句子是训练学生把文章写具体的基本方法,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看图扩写句子。教师每挂出一幅彩图或出示一张灯片时,首先让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出图意,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说出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或动物的颜色、神态、动作。通过提问,指导学生扩写句子。例如,写出句子“草原上有一群羊在吃草”,然后提出如下问题指导学生扩写:草原有什么特点羊群是什么颜色像什么白云是什么它们怎样吃草在对比训练中发展。对比训练有以下两种方法:教师出示一组具体的和不具体的句子,让学生对比…  相似文献   

4.
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一个陈述句改换成反问句,是小学高年级句子训练重要内容之一。掌握句子的一些不同表达方法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然而,在一次毕业年级的检测中,却吃惊地发现: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改出的反问句意思都与原意有不同程度的出人,个别甚至与原意恰恰相反。究其原因:把握不准句子的基本意思,未掌握改换的基本方法。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确保学生具备应有的表达技能呢?我想,应采用如下教法。  相似文献   

5.
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句子可以归纳为若干结构类型,简称句型,句型下面又可分为若干中句式。过去的语法研究只在孤立的状态研究个别的句式,例如汉语中的“把子句”、“被子句”各有什么特点,这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人们在语言实践中常常发现:有些意思既可以用这种句式表现,也  相似文献   

6.
第六册     
八角楼上犤题旨说明犦1.第1题,是对学生进行观察、阅读和思维能力培养的练习。教学中,应把指导学生看图和学文紧密地结合起来。首先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上画的是谁,在做什么?人物的衣着、动作、神态怎样?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桌上有什么东西?然后指导学生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有关句子是怎样表达图画意思的,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再指导学生勾画、思考:课文的重点句说明了什么?本题的重点是承接上期读懂每一句话的训练,可以用“说”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2.第2题,是理解句子意思的练习。所列的两个句子是理解课文思…  相似文献   

7.
本次基础训练包含如下训练点:一是巩固汉语拼音,以读拼音、猜谜语、绕口令的形式,熟练地拼读音节,并连成句子,领悟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提高学生语音的感知能力;二是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运用;三是凭借图画提供的形象,把句子补充完整,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低年级如何进行句子训练□李洪谟在低年级句子训练中,造句是重要的方式。通常我们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个词的句子,然后说说这个词的意思,最后用这个词说一句话,比如:“许多”,有个学生说:“我看见旁边有许多鲜花。”原来学生模仿课文:“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  相似文献   

9.
低年级句子教学两注意肇州县红旗小学李兆云九义大纲和全日制大纲就阅读教学对句子的要求都是理解句子的意思,只是九义大纲要求得更明确:“要使学生懂得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在句子教学中如何体现“完整的意思”呢?一、注意意思的联系九义教材和全日制教材对...  相似文献   

10.
邱文华 《学语文》2006,(1):29-29
“搭配不当”是《考试大纲》规定考查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一面对两面”是“搭配不当”的一种特殊病句类型。在复习和考试中,不少学生误以为凡是出现一正一反两方面意思词语的句子都属“一面对两面”。因此,我们有必要明确,判定一个句子是否“一面对两面”。不能光凭句中是否含有表示正反意思的词语,而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宋玉柱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由“V+什么”构成的问句表示两种不同的意思:一种是表示问原因,句子重音都落在动词上,如“你跑什么”,意思是“你为什么跑?”;另一种是以问句的形式表示制止,重音落在“什么”上,而且后边往往接上表示制止的句子,如“你跑什么?别跑了!”。郭继懋先生在谈反问句的类型时曾经谈到了“……什么”和“……什么……”结构,  相似文献   

12.
大纲对小学三年级阅读、说话和作文的要求是:“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为此,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在第五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继续以段的训练为重点,体现了中年级教学的阶段性。如何在第六册的阅读教学中进行段的训练,让学生说好、写好片断呢?一、教给方法,让学生学懂自然段,练习说说段落大意,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首先,教给学生读段的一般方法:(1)初读全段,对全段内容有初步的了解。(2)细读每句话,理解句子意思,了解句子…  相似文献   

13.
新编教材第二册与旧课本相比,增加了句子教学的份量,加强了对句子的教学。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句子训练。 一、加强词语训练,促进句子教学 1.补充词语。所谓补充词语,就是让学生把成分残缺(主要指主语和谓语)的句子补充完整。例如,学完《跳伞》之后,可出示这样一组练习题: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①___真好看。②蓝天上___。第一个句子缺少主语,没有说清楚什么东西“真好看”;第二个句子缺少谓语,没有  相似文献   

14.
按照大纲要求,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重点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句子训练,究竟应该训练什么?怎样训练?现就《吃墨水》一课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句子训练的内容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注意读写密切配合。读,重于理解内容;写,重于学习形式表达。句子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从理解角度讲,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本身的意思,另一方面还应注意通过句子训练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句子本身表情达意的作用。从表达角  相似文献   

15.
所谓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保留句子中的基本成分,即通常所说的去掉句子的枝叶,保留句子的主干。例如:“齐威王洋洋自得地夸耀自己的马”缩成“齐威王夸耀马”,使原句成为一个简明的句子。缩句的作用很大:一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句子的内涵,二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帮助学生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的原则有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成后仍然是句子。上例缩成“齐威王夸耀马”后,意思、结构不变,仍然是句子。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16.
读懂句子方法例谈黄焕勋读懂句子是读懂课文的基础。阅读教学中,各个年级都应当重视培养学生读懂句子的能力。这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重点标志。要使学生懂得一个句子的意思,单靠教师的讲解灌输是不行的,主要的应该教给学生读懂句子的方法。读懂句子的方法甚多,这...  相似文献   

17.
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段首先是自然段的训练呢?我认为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抓好以下五步:一、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自然段是由相关的若干句子,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连缀而成的。因而读懂一段话必须首先读懂每一句话。教学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进行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如《一个粗瓷大碗》,第一段有三句话,各写的什么意思?要一句一句弄清楚:①这个大碗现在陈放在哪里,谁用过的;②她曾经做过什么工作;③这个碗与她有什么关系。读懂每句话,训练学生概括主要意思,应着力反复训练,让学生从中学会思考的方法与表达的技能。基础较好的班级,在低年级就可以有机渗透,提早起步。  相似文献   

18.
小语大纲对三年级段的训练提出明确要求:第五册要求学生“了解一篇课文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整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第六册段的训练重点是:“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而所有这些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是凭借教材,依赖教材来进行的。训练的因素蕴含于一篇篇的课文之中。例如第五册《翠鸟》一课中的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教学这一段时,要通过让学生分析了解句子的意思,渗透连句成段的阅读能力及逻辑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9.
一、训练目标1.正确理解语句的意义。我们这里所说的“语句”,包括了通常所说的句子,尤其包括了由几个有完整意思的相关“句子”组成的较大的语言单位。从语法上说,它可能是单句(含比较复杂意思的单句)、复句,也可能是句群、段落。为解说的方便,我们对涉及到的一个或多个“句子”,统称为“语句”。理解语句的意义,一般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要搞清每一个句子,用了哪些词语,是怎样的语气,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二是要搞清几个意思连贯的句子,是如何拓展、又如何收束的,整体上表达了什么意思。语句的意思弄不明白,梳理、归纳就成…  相似文献   

20.
谈高三复习中的写话训练安徽省枞阳中学吴良仪笔者曾给高三学生布置这样一道题:“任写几句话,意思连贯。”收卷一看,做得全正确的屈指可数,很多都有用词不当、标点错用、句子意思含糊、语气不贯通等这样那样的毛病。这是一个学校一个班的情况,其他的学校其他的班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