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一、日本中学历史教育和历史教科书在日本的中学,历史课归属于社会科课程。初中社会科课程包括历史、地理和公民课。高中社会科课程包括了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伦理、地理、世界历史、日本历史等科目,即"公民科"和"地理历史科"。其中,世界历史包含世界历史A、世界历史B;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地理文献的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有重视历史地理的传统.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官方曾多次组织修撰历史地理著作,许多学者也自发地加入到撰写历史地理著作的行列,因而留下了不少历史地理文献.这些文献或为志,或为图,或为经,或为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我们研究历史地理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3.
夏志芳 《现代教学》2007,(11):26-26
将历史思维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去,这个观点提得好!人们常说"史地不分家",为什么这样说呢?古人云:"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如此,只有将以"宇"为视角来认识世界的地理和以"宙"为视角来认识世界的历史结合起来,才能构成我们对这个大千世界的完整认识。这也许是历史和地理不能分开的原因之一吧。  相似文献   

4.
美国学者拉铁摩尔在其一系列著作中都有对于新疆的观察和研究,他将天山视为与长城相连的过渡地带,天山不仅是新疆的地理重心,也是新疆历史的重心。在拉铁摩尔的观察中,新疆作为"内亚边疆",不仅具有地缘政治的战略重要性,同时还具有历史地理的特殊性、人文生态的多样性。他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考察新疆社会,从而展现出新疆社会历史更多的内在生动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完成过许多地理志方面的著作,其中相当一部分失传。本文从散佚的此类著作中挑选出南北朝末期顾野王所编的《舆地志》进行了探讨,根据集到的佚文对建康、京口及其它地方的地理情况做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并没有在他的有生之年明确地提出过环境教育的口号和理念,但是在他的教育著作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与环境教育密切相关的思想。尤其在《地理和历史的重要意义》一文中,杜威深刻地阐释了地理和历史学科对于学生成长的重大意义,集中论述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学生了解世界、体验世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样的理论对于环境教育来说是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杜威关于环境教育的思想有助于促进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深层探究,这对中国的环境教育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继《河山集》后又一部历史地理著作《河山集》二集,已由三联书店出版。全书收入了作者从1972年以后陆续写成的十三篇论文,除了最后四篇论述《禹贡》著作年代和探讨古代长城遗迹外,共余九篇都是关于黄河历史地理的论文,几占全书篇幅的80%。这九篇论文,虽然论题互不相同,内容各有所主,但各篇之间却紧密联系,互相发挥,把黄河历史地理上  相似文献   

8.
<正>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跟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门"开放的复杂巨大系统"。常言道史地不分家,地理和历史有着众多的联系,特别是世界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历史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地理知识的掌握。一、精选与地理教学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青少年教育的永恒主题,应该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之中,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广大青少年  相似文献   

9.
葛剑雄 ,祖籍浙江绍兴 ,1945年 12月出生于浙江吴兴县 (今湖州市 ) ,历史学博士 ,教授 ,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并任国际历史人口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等 ,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主要著作有 :《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 ,1986年 )、《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1年 )、《统一与分裂 :中国历史的启示》(台湾锦绣出版公司 ,1992年 ;三联书店 ,1994年 )、《中国历代…  相似文献   

10.
叶辉 《教育》2012,(24):57-58
郦学泰斗陈桥驿系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终身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谘询委员。他在郦学、历史地图学、地方志和地名学研究、城市研究、古都研究以及翻译等方面造诣精深,成就卓著,曾赴日本、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多所大学访问讲学,并被聘为日本关西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出版著作70本,共2000万字。谁能知道,在大学已度过半个世纪的陈桥驿,却  相似文献   

11.
人总是从经验到的世界出发,力图以此把握世界,因而所谓的世界观有着显明的主体性,从而有着历史性;对世界的理性把握,尽管超越了直观的素朴,但它仍然是主体对世界的诠释而具有主体性和历史性。任何一种直观与理性的世界都有合理性与局限性,体现过程性。真正地体现时代精华的哲学就在于不断超越"已"和"个体"的限制而展示为"类"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论世界观与哲学方法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观与哲学方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但世界观决定哲学方法,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哲学方法。世界观反映什么和如何反映以及反映的深刻性、全面性和相符性达到什么程度,决定着哲学方法准确、深刻和完善到什么程度。充实和丰富世界观理论是完善哲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实践是世界观与哲学方法统一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为人们提供了一条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现实的关系是语言哲学及语言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语言源于现实,是现实和人的认知结合的产物,因此语言反映现实。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是有结构的,事物、现象之间也会有各种相互关系,作为对现实的反映,语言也必须体现出这种关系,因而受现实制约。  相似文献   

14.
人所置身的物质世界由三个不同的世界所构成。一是权力的世界,它所遵循的原则是权力,并由此建构起自己的价值观念;二是经济世界,它所通行的是金钱原则,并由此形成自己的价值准则;三是两性世界,爱情原则是它的价值准则。精神价值并不否定权力价值、金钱价值、爱情价值,但精神世界的存在和坚守,为避免物质世界里权力原则、金钱原则和爱情原则的互换所必须,从而承载起社会发展和灵魂拯救的历史重任。精神的力量则通常经由话语的力量而进入现实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论通识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不等于世界,理论的价值在于其与世界的同构度,人们利用它理解世界并创造世界。而知识分化裂解了世界,所以通识教育成为必要。通识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多种学科的视角、方法以及表达方式,从而开阔视野、激发创造。要有效地实行通识教育,必须兼顾教学活动诸多环节,全面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希杰先生将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统称为"四个世界"。它以语言世界为轴心,结合物理世界、心理世界、文化世界及"四个世界"之间的层次关系,探讨并完成"四个世界"理论对汉语修辞的思想观念上的革新、研究方式方法上的突破,并以此为切入点,着重研究解释汉语修辞的发生原理、运作机制,从而反映修辞的本质和规律。用"四个世界"理论阐述汉语修辞现象,理解起来简单明了,把握实质轻松自如,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精神内涵。利用"四个世界"理论,可以使我们从更为广泛更为宏观的方面理解修辞,更为简便更为明了地掌握修辞,更为恰当地发挥修辞的语用功能,从而超越以语言为本位的狭义的微观的传统修辞观念。  相似文献   

17.
社会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形式,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社会信息是自在的自然信息和人的精神活动的自为、再生信息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它是已被人类认识把握,以及人类意识和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那部分信息世界的总称.可以把整个存在世界划归四个次世界(一个物质世界和三个信息世界):世界一--直接存在的物质世界(以物质体的形式存在);世界二(信息世界一)--自在信息的世界(以自在信息体的形式存在);世界三(信息世界二)--自为、再生信息本身的活动(主观精神的世界);世界四(信息世界三)--再生信息的可感性外在储存(人所创造的文化世界).在三个信息世界中镶嵌着三个社会信息世界.社会信息被人类主体认识和改造了的性质,规定着社会信息具有信息三态、三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8.
王希杰先生将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统称为"四个世界"。它以语言世界为轴心,结合物理世界、心理世界、文化世界及"四个世界"之间的层次关系,探讨并完成"四个世界"理论对汉语修辞的思想观念上的革新、研究方式方法上的突破,并以此为切入点,着重研究解释汉语修辞的发生原理、运作机制,从而反映修辞的本质和规律。用"四个世界"理论阐述汉语修辞现象,理解起来简单明了,把握实质轻松自如,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精神内涵。利用"四个世界"理论,可以使我们从更为广泛更为宏观的方面理解修辞,更为简便更为明了地掌握修辞,更为恰当地发挥修辞的语用功能,从而超越以语言为本位的狭义的微观的传统修辞观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似非而是的隽语(paradox),揭示了它作为一种认知方式,而不是作为一种传统的修辞格对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的启示作用:它帮助我们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从而更透彻地分析现代社会中的矛盾现象,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隽语该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读者头脑中的图式知识,因此本文还从图式角度剖析了隽语的概念表达过程和读者对它的解读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对事物的认识也是相对的;美感认识是相对的、变化的、发展的。美属于人心的活动,艺术家用自己的观念表现不同的美感,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审美意识。自然关系是相对的,绘画表现自然的相对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