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合成了对铜离子有很强选择性的罗丹明类荧光探针。在乙腈/水(体积比1∶1)溶液中,当加入Cu2+后,探针显桃红色,随Cu2+浓度增大,荧光强度增强,发射荧光波长红移。并在2.8×10-7~2.8×10-5mol/L范围内,Cu2+离子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它常见离子引起很小的荧光光谱变化,合成的试剂可用于高选择性的检测铜。  相似文献   

2.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荧光分子探针RBA,研究了其光谱性能及对Fe^3+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RBA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和乙醇/水溶液形成的混合介质中,对Fe^3+有高选择性、高灵敏性的荧光检测。在pH为7.0,553/576 nm条件下,随着Fe^3+的浓度递增,RBA荧光强度呈现显著线性增强。其荧光增强主要是由于Fe^3+诱导了分子中的酰胺闭环结构发生开环,导致分子结构的共轭程度增大。此外,RBA对其他常见金属离子Cu2+,Ag+,Zn2+,Cd2+,Hg^2+,Na^+,K+,Mg^2+,Ba^2+,Mn^2+,Co^2+,Ni^2+和Pb2+等的硝酸盐溶液几乎不引起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变化。  相似文献   

3.
根据间接设计荧光探针的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种带有2,2’-二甲基吡啶胺结构(DPA)的卟啉化合物(TPP-DPA),其选择性识别二价铜离子形成的络合物可以作为一种识别α-氨基酸的"Turn On"型的荧光探针.TPP-D PA在DMSO中强的荧光可以被少量的Cu(2+)有效的猝灭,所形成的(TPP-DPA+Cu(2+)有效的猝灭,所形成的(TPP-DPA+Cu(2+))络合物可以进一步作为识别α-氨基酸的荧光探针,尤其对含有巯基的α-氨基酸(如半胱氨酸)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以1,8-萘二甲酸酐、二乙烯三胺(DETA)、N-甲基哌嗪及丙烯基氯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季胺化、SN2亲核取代以及丙烯酰胺共聚合等反应,合成了水溶性1,8-萘酰亚胺高分子荧光探针。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它们在水、四氢呋喃和乙醇溶液中光物理化学性质,同时考察浓度和溶剂极性及取代基对荧光性能影响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此高分子荧光探针的光稳定性及荧光量子产率明显提高,随着溶剂极性增大,荧光量子产率增大,波长红移;当浓度超过8×10^-4g/m L时出现荧光浓度自猝灭;该探针在水中能对Cu^2+在392 nm处进行高选择性识别。  相似文献   

5.
以甘氨酸和苯甲酰氯为原料合成苯甲酰甘氨酸,在超声波的辅助下苯甲酰甘氨酸与醛类缩合得到噁唑酮衍生物4a-4d,并以荧光光谱法研究化合物对Zn2+、Fe3+、Cu2+三种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实验表明,随着金属离子的加入,化合物的荧光光谱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猝灭现象;化合物4c对Fe3+的识别作用最优,猝灭常数为1.57×104 L.mol-1,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偶氮水杨醛的酰腙类探针分子,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考察了其对Fe3+、Hg2+、Ag+、Ca2+、Cu2+、Co2+、Ni2+、Cd2+、Pb2+、Zn2+、Cr3+和Mg2+等12种阳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该探针在DMSO/H2O(体积比8/2)的含水体系中,对Cu2+具有专一选择性比色识别效果;且当加入Cu2+时,溶液颜色立刻由无色变为黄色,而加入其它阳离子则无变化,说明该探针能够实现对Cu2+裸眼检测。  相似文献   

7.
以纯化后的大黄素为荧光探针分子,考察了其对不同金属离子荧光响应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与Mg2+以2∶1的络合比形成强荧光配合物(λmax=599 nm),Mg2+浓度在01.05×10-5mol/L与荧光发射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对Mg2+含量检测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荧光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荧光光谱技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Cu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u2+使得内部疏水区域的色氨酸(Trp)等芳香环氨基酸逐步暴露出来,在荧光光谱中表现为BSA内源荧光的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Cu2+与BSA的结合常数为8.73×104,结合比为1:1。  相似文献   

9.
采用花菁染料设计的荧光探针,基于氢离子对其荧光的增强现象进行选择性测定,考察了探针溶液种类、探针浓度、溶剂、温度、反应时间、干扰物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最优条件下,即在乙腈溶剂中,50℃反应15min,探针1在10μM-50μM H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检测限为20μM,日内和日间精密度良好.该法简单,灵敏度和选择性较好,可用于自来水中pH值的选择性检测.  相似文献   

10.
Pd2+与9-溴菲(9-BrP)生成稳定配合物,能对9-BrP产生显著的的荧光增敏效应。9-BrP-Pd2+体系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47和364nln。荧光加强理论计算表明9-BrP与Pd2+形成了配位数为n=3的配合物,结合常数K-A为2.812×10-4,线性相关系数r2=0.9983。9-BrP—Pd2+体系荧光强度在Pd2+浓度为1×10-7~2×10-5mol/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2)。Pd2+与9-BrP反应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常见金属离子不会对其造成干扰。水样测定与加标回收实验结果也较为理想(回收率〉100%),表明9-BrP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水体中Pd2+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9-(2-羧基苯基)-3,6-双(二乙氨基)和乙二胺合成一种分子荧光探针Dy AN,并用红外光谱对探针结构进行检测。在乙醇-四硼氰酸钠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探针分子DyAN与Fe~(2+)、Fe~(3+)、Co~(2+)、Ni~(2+)、Cu~(2+)、Zn~(2+)、Hg~(2+)等不同离子的相互作用,同时探究了Hg~(2+)的物质的量对谱图的影响。结果表明,探针Dy AN对Hg~(2+)有较强的选择性响应,加入Hg~(2+)后溶液荧光强度增大,紫外光谱发生红移,在560nm处出现强吸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色,实现了Hg~(2+)的裸眼识别。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能够特异性识别Zn2+的荧光化学传感器([E)-2-(((1H-benzo[d]imidazol-2-yl)methylimino)methyl)phenol-HA]。通过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关于Zn2+的识别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A与Zn2+形成了1:1的配合物,导致HA的荧光光谱发生蓝移,从454 nm位移到403 nm。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索了以CuSO4·5H2O为铜源,乳酸为络合剂,应用恒电位法在导电玻璃(ITO)上沉积Cu2O薄膜的工艺条件.主要研究了Cu2+与络合剂乳酸的摩尔比、络合时间、溶液的pH及电镀面积对薄膜结构的影响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Cu2+与乳酸的摩尔比为1∶4~1∶7,pH=9~11的特定参数范围内的Cu2O膜为砖红色,膜面均匀致密,属于立方晶系结构,晶体择优(200)面生长.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罗丹明B为原料合成了含苯甲酰基结构的罗丹明衍生物L,其结构经1H NMR,质谱和元素分析表征。通过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目标物L在CH3CN-H2O溶液(体积比1:1)中与金属离子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目标物L作为探针可选择性比色识别Cu2+。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以核桃隔膜为原料,利用Cu^2+使核桃隔膜色素提取液荧光猝灭的特性,对水溶液中Cu^2+离子进行检测的一种新方法.结果表明,常见的阳阴离子对测定不产生干扰,其对Cu2+的检测最低浓度为1×10^-7mol·L^-1,检出限为5.53×10^-8mol·L^-1(0.035μg/ml)  相似文献   

16.
将科学研究前沿和热点的荧光检测技术引入本科教学实践,合成了一种具有快速、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新型荧光探针CMC/Tb(Ⅲ)复合物,用于对自来水中Mn~(2+)的快速检测。该实验的实施,对学生开拓知识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等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培法研究了不同Cu2+浓度(0.5,1.0,2.5,5.0,10.0 mg/L)对水生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及Cu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2+胁迫对凤眼莲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及Cu2+-ATP酶活性的影响与 Cu2+胁迫浓度及胁迫时间均有关,在 Cu2+胁迫时间为1,3,10 d 时,各Cu2+胁迫浓度下均有利于凤眼莲叶片蛋白质含量的积累.一定浓度和时间的 Cu2+胁迫使凤眼莲体内蛋白质含量应激积累增多.在Cu2+胁迫时间为1 d时,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凤眼莲根系活力逐渐增大;当胁迫时间达10 d时,根系活力在Cu2+浓度为1.0 mg/L Cu2+时达最大,以后逐渐降低.试验表明,随着 Cu2+浓度的增加,叶片Cu2+-ATP酶活性在0.5 mg/L时达最大,之后逐渐降低;随Cu2+浓度的增加根系Cu2+-ATP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叶片Cu2+-ATP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配价语法理论,结合成分移位的分析方法,对“V1P+V1+得+MC”结构中“V1P”的动词V1省略情况进行分析,并尝试归纳出该动词省略所需的前提和条件;此外,还探讨了该结构中动词、论元、情态补语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最后一部分针对“V1P+V1+得+MC”结构动词省略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教授提出了个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将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综合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了荧光探针对氨基酸手性识别及光学组成测定的综合性实验。阐述了荧光探针的手性识别原理、实验流程、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分析。该实验属于手性化学、光物理、光化学、分析化学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领域,能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该实验还具有可拓展性,能弥补传统综合实验的重复性和单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童晓峰 《学语文》2014,(3):62-63
一、述补结构 在N1+V1+(N2)+V2+(N3)这个格式中,有一些句子是以V2P为目的补语的,即在句法上,目的补语V2P内部是由一个表示目的的功能范畴Purp扩展的,在汉语中,功能范畴Purp常常可以语音实现为“来∕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