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图书馆学家皮高品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高品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教授。先生字鹤楼,光绪二十六年九月九日(公元1900年10月31日)诞生于湖北省嘉鱼县簰洲镇一个普通城市贫民家里,六岁开始读私塾,后因家境贫寒,于1912年转入簰洲圣公会所创办的一所免费小学。1914年,簰洲圣公会以先生成绩优良保送进武昌文华中学(教会学校,后改名圣约瑟中学).1919年,正当先生即将读完四年级(即初中)时,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先生带着朴素的爱国热忱投入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同年,升入五年级(即高中)。1921年,正当先生高中毕业前夕,文华中学发生了美国传教士虐待学生的事  相似文献   

2.
昌荣传播副总裁肖昆肖昆先生毕业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从事专业广告工作23年,在全媒体整合传播、品牌战略、营销策划、广告创意及广告公司的运营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在2005年即率先提出媒体广告的主题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3.
文化老照片     
叶至善 《出版史料》2004,(4):F002-F002
父亲列名发起文学研究会,作文支持《小说月报》之革新,都由郑振铎先生通讯接头。1921年3月,父亲始访沈雁冰于其上海鸿兴坊寓所,第一个印象就是他思路之精密与知识之广博,又得见其弟沈泽民先生,亦一强毅英挺之青年。闻说郑振铎先生亦已莅沪,乃相约于次日游半淞园,商量创刊《文学旬刊》,印行《文学研究会丛书》,并摄影留念。父亲站于右边,沈雁冰席地而坐于其前,郑振铎坐于中间, 旁一少年即沈泽民。  相似文献   

4.
王湜华 《出版史料》2007,(2):127-128
丁景唐先生于2004年1月出版了他的一部文集,集名即称《六十年文集》,既朴实无华,又直截了当,他六十年的辛勤耕耘,于此集中得以结集。而景唐先生为此文集用的副标题是《犹恋风流纸墨香》,更进一步说明,先生一生献身革命,其中与文字纸墨的交道,是至为重要的。先生几十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5.
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在1937年7月7日爆发时,担任卢沟桥地区的宛平县县长王冷斋先生,便是一位历史见证人。 在三十七年前,即1957年卢沟桥事变二十周年的前夕,我们走访了王冷斋老先生。当时,他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这位鬓发如霜的老人,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参加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军。讨伐张勋  相似文献   

6.
南涯安春根先生(以下简称安先生)于1927年7月27日在韩国东部地区的江原道高城郡外金刚面南涯里97号出生。于1993年1月22日仙逝,享年67岁。他是一位著名的出版学者。 安先生又是著名的出版规划者,在开发优秀书籍方面有巨大贡献。他留下的著作有46册之多。  相似文献   

7.
研究近代河南报刊的人,常提出,河南近代报章究竟发端于何时何报呢?我国著名报刊收藏家冯翰飞先生在《开封报界小史》中写道:“开封当前清戊戍政变之时,即刊有河南官报一种,半月一册,实为河南(近代)报章之鼻祖”。冯先生在这里所说的“河南官报一种”,就是河南清政府官书局于1898年8月在开封出版的《汇报辑要》。过去,只见有冯先生的这一记述和开封市图书馆肖凤桂同志  相似文献   

8.
刚应邀出席台湾东华大学在花莲召开的“2010海峡两岸民俗暨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归来,即捧读到杨敏如教授惠赐的一组诗词,这是敏如师于其胞兄杨宪益先生仙逝后留下的近作,九十五高龄老诗人的韵句令我分外忆念着宪益先生。  相似文献   

9.
在编辑先师魏建功先生文集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作为学者、语言文字专门家的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从先师的文章中我得知,仲甫先生在狱中写的《实庵字说》,每在《东方杂志》上发表,钱玄同先生即于东安市场书摊“争先寻求,津津乐道,喜至功家清谈。从违取舍,间有发明。”文字学方面的文章,能  相似文献   

10.
《唐代翰林学士传论》上册(即盛中唐卷),于2005年12月由辽海出版社印成,2006年上半年发行。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此书一出版,就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得到首肯。古典文学界名家陶文鹏、韩经太两位先生,于2005年3、4月间就在《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刊发书评,后两位中  相似文献   

11.
《全唐文》卷八四七录五代李琪文若干,其中有一篇上梁文:《长芦崇福禅寺僧堂上梁文》。杨挺先生在《不存在儿郎伟文体和儿郎伟曲调》一文中将此文系于天祐三年,注云:"此文见《全唐文》卷847。李琪于天祐三年九月随朱温至沧州(即长芦),丁卯军于长芦,故推测李琪作此文于天祐三年。可参见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古文献学家、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王绍曾先生于2007年4月13日中午11时30分在济南溘然长逝,享年97岁。王绍曾先生,字介人,江苏省江阴县人。生于1910年。1927年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师从国学大师唐文治、钱基博两先生,研治中国古典文献学。1930年毕业,毕业论文《目录学分类论》受到钱基博先生的高度评价。经校长唐文治先生推荐,任职于商务印书馆,协助张元济先生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深受张元济先生器重和影响,在古籍版本、校勘方面日臻成熟。1932年“一二·八”事变,商…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张季鸾先生逝世50周年,张季鸾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9月在陕北榆林召开。《新闻研究资料》总第56辑刊登了部分与会者的发言。在8位发言者中,有3位提到:张季鸾先生到日本留学后,不久即加入中国同盟会。同辑《新闻研究资料》另有《张季鸾先生入同盟会考》,作者刘耿列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在我国近代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民教育家和思想家,特别是在教育方面,曾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等众人所知的教育观点。  相似文献   

15.
北大图书馆与马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大图书馆号称全国第三(第一为国家馆,其次为上海馆),高校第一。2002年百年馆庆时,我献上拙作一首,中有一句:李氏珍藏马氏书。马氏书,即马廉先生“不登大雅之堂文库”藏书。马廉先生(1893-1935年),字隅卿,  相似文献   

16.
哀妇人     
舒芜 《新闻世界》2004,(11):43-43
本书精选名史学舒芜先生关于女性问题的章,凡七十篇(第一篇作于1944年,末篇作于2003年)。作从自己耳闻目睹和长期各界的感受出发,不断撰写此类章,并且有一简单的信念,即“哀妇人而为之代言”,因此他从政治哲学、历史学、首先伦理、社会指头等多个  相似文献   

17.
"预立遗嘱",即右老在其手创斗口农事试验场亲书刻石的那篇文字(见附图).先生文豪,一生著作不计其数,以"遗嘱"为极著名极有特色的一篇.关于这篇文字的写作时间,一般都认为是1934年.如张文生<怀念于右任先生>(<陕西文史资料>第十六辑)、马志勤<于右任先生创办斗口村农事试验场始末>(政协陕西省委、成阳市委、三原县委<于右任先生>)、佚名<于右任先生在故里二三事>(三原县<于右任纪念集>),及陈四长、播自新<民国奇才于右任>、许有成、徐晓彬<于右任传>等,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18.
鸣镝飞逝名永留——于鸣镝其人、其事、其文、其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为人、处事、行文、著书等几个方面概述了于鸣镝先生的一生,以此作为了解先生、缅怀先生并学习先生的一个纪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图书分类法》在台湾省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代由于《杜威十进分类法》的传入,出现了“仿杜”、“改杜”、“补杜”等分类法不下三十多种,其中刘国钧先生的《中国图书分类法》是较重要的一种。它是1925年刘国钧先生任金陵大学图书馆主任时编制的,1929年改订出版,又于1936年增订再版.在初版自序里刘先生指出;“本法题曰中国图书分类法,盖为我国之图书作也。我国图书馆中由来有所谓新旧籍之分,其不当于事情,论之者已众,而本法编制之始即祛  相似文献   

20.
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在1937年7月7日爆发时,担任卢沟桥地区宛平县县长的王冷斋先生,便成了这一历史的见证人。44年前,即1957年卢沟桥事变20周年的前夕,我走访了王冷斋老先生。当时,他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这位鬃发如霜的老人,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参加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军。讨伐张勋复辟时,他随军来到北京,后弃武从文。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造成华北地区“山雨欲来风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