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柳宗元诗文创作的繁荣,柳宗元与佛教的深入接触,都发生在其被贬永州时期.贬谪之后,柳宗元与佛教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他更多地从切实的内心感受的角度体认佛学义理的境界;同时,柳宗元的诗文创作出现许多新变,从题材内容、创作手法到文学风格,都受到佛教影响并留下很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2.
鲍照诗赋与佛学的关系体现在与僧人的交游、山水诗歌的意象运用、辞赋中的佛学观念三个方面。鲍照的佛学思想主要从登庐山、悟佛理开始,从被动接受转而主动地通过佛学思想来表达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他的诗文主要体现了佛学无常观、般若观、涅槃观、佛学悲观情怀等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3.
纳兰性德爱好佛学,他的诗文作品中有明显佛学色彩.本文从环境、阅读、修行等三个方面,探讨了纳兰性德对佛教的认识,及其在诗词创作中所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释居简是南宋著名的僧人,工诗书,流传下来的诗文十分丰富。他坚持操守、品行高洁,而且关注社会人情,爱憎分明。他从儒道中汲取养料,为佛学在南宋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从释居简所创作的辞赋中,可以管窥其文学成就与思想品格,更好地对其进行了解和评介。  相似文献   

5.
王维终身学佛奉佛,诗画艺术成就与其较高的佛学修养难分难解。佛学,作为影响他世界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不对他的诗画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王维山水诗的主要艺术特色,就在于他创造了一种言可尽而意无穷的虚幻、空寂的境界,同时佛学思想也使其绘画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6.
结合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对他的生平、交游以及参与的佛学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受佛学思想影响较早,修为较深的作家。他的佛学因缘启发并丰富了他的山水诗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彝尊作为清初大儒,在经学、文学、目录学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在诗文创作方面,他是与王士祯并称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文创作和诗学思想备受研究者关注。朱彝尊自幼深受经学的陶养,然而,他的诗文理论、诗文创作与经学根基之间的密切关系尚无人论及。本文以朱彝尊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考察他的经学根基对他的诗文理论及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安尊华 《安顺学院学报》2011,(5):107-109,119
清末民初佛教出现全面复兴的景象,引起学者对佛经的研究兴趣。梁启超是兼治佛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研究佛经目录,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佛经目录有历史观念发达、辨别真伪严格、审慎、搜采遗逸甚勤和分类复杂完备等五个优点;佛经目录引导佛经的编纂和新目录体例的产生,引起学人对佛经史料的注意。这些思想犹如一盏明灯,引领后学研究佛经并开出硕果,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佛教出现全面复兴的景象,引起学者对佛经的研究兴趣。梁启超是兼治佛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研究佛经目录,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佛经目录有历史观念发达、辨别真伪严格、审慎、搜采遗逸甚勤和分类复杂完备等五个优点;佛经目录引导佛经的编纂和新目录体例的产生,引起学人对佛经史料的注意。这些思想犹如一盏明灯,引领后学研究佛经并开出硕果,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继儒是晚明时期颇具影响力的一位名士,他与嘉兴文人交往十分密切,很多诗文的创作都在嘉兴展开,嘉兴诗文交游成为帮助他谋求生计、增加识见、形成学术思想及创作风格的重要活动。本文通过对陈继儒在嘉兴的行踪遗迹及其与嘉兴名士的诗文交往情况进行考述,全面探索陈继儒的思想及诗文创作来源,同时也展现晚明嘉兴文人的创作及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玄奘是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大佛学家,也是我国译经史上杰出的翻译家。他毕生致力于佛学 研究,对我国翻译事业作出了卓绝贡献,他是中国佛经四大翻译巨星之最,是开创佛经“新译”的开山鼻祖,提出 了翻译的标准和“五不翻规则”。  相似文献   

12.
李叔同(弘一大师)作为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和一代高僧,在文艺方面涉猎广泛,成绩卓著,其佛学成就和人格情操也令人景仰。从他的诗文创作来看,人们因为大多关注其爱国思想、道德精神、艺术风格或美学特色等而忽略了其中隐隐闪现的女性关怀意识。事实上,李叔同在诗文中不仅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女性关怀,而且其女性关怀意识的内涵也十分丰富多元。这种以儒家思想为底色的人文情怀甚至在他出家后依然得以延续,其女性关怀意识是贯穿一生而又不断升华的。  相似文献   

13.
东晋后期玄佛合流的趋势使社会思想变得平静,生活于其时的陶渊明在为人和诗文上都超出了当时士人,表现得更为平静,更为彻悟,极具佛教的意味。虽然他并未接受佛教的信仰,但使之致于虚静的迁化观正深契佛学的义理。他的虚静正是玄佛合流的思潮潜移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假玄立论以无为归——释道安佛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格义,即中国早期佛教学者利用中国固有的名词、概念以诠释佛经奥义的做法。事实证明,释道安对格义之法并不反对,他所否定的只是机械比附。无论是他的佛学本体论还是他的禅数思想,可以说都是通过借鉴魏晋玄学建构起来的。在处理外来文化时,在不扭曲其本质精神的前提下,却能将它与本土文化的矛盾降到最低,这样的明智做法显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通过释道安佛学思想的建立,我们可以再次看出我国早期佛界学人的博大心胸和高超智慧。  相似文献   

15.
玄Zang是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大佛学家,也是我国译经史上杰出的翻译家。他毕生致力于佛学研究,对我国翻译事业作出了卓绝贡献,他是中国佛经四大翻译巨星之最,是开创佛经“新译”的开山鼻祖,提出了翻译的标准和“五大翻规则”。  相似文献   

16.
所谓格义,即中国早期佛教学者利用中国固有的名词、概念以诠释佛经奥义的做法。事实证明,释道安对格义之法并不反对,他所否定的只是机械比附。无论是他的佛学本体论还是他的禅数思想,可以说都是通过借鉴魏晋玄学建构起来的。在处理外来文化时,在不扭曲其本质精神的前提下。却能将它与本土文化的矛盾降到最低,这样的明智做法显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通过释道安佛学思想的建立,我们可以再次看出我国早期佛界学人的博大心胸和高超智慧。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在柳州时期的诗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柳宗元在柳州创作了一百余篇诗文 ,这些诗文以治理地方、关心国事、抒发忧愤为主题 ,反映了柳宗元在柳州期间的思想和活动的轨迹 ,也反映了他在生活的最后岁月里创作上艺术风格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玄佛合流和陶渊明的空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后期玄佛合流的趋势使社会思想变得平静,生活于其时的陶渊明在为人和诗文上都超出了当时士人,表现得更为平静,更为彻悟,极具佛教的意味。虽然他并未接受佛教的信仰,但使之致于虚静的迁化观正深契佛学的义理。他的虚静正是玄佛合流的思潮潜移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许地山一直生活在浓厚的佛教氛围之中,自小就熟读佛教经典,并对佛经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因此佛教情缘便必然成为他一生中挥之不去的创作情结,使得他的作品无不饱含着佛经的元素。佛经对许地山文学创作的影响,很鲜明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佛经话语的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二是佛经意象在作品中的大量出现;三是“生本不乐”、“顺其自然”、“普渡众生”等一些佛教义理在作品中的反复宣扬;四是佛经的变文和譬喻等文体形式的巧妙借鉴。佛经对许地山创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作品的艺术特征方面,而且还体现在文学创作思想和理论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叶适,南宋永嘉学派著名学者。其早年即接触佛教,中年读佛经千卷,对佛学造诣颇深,晚年出资重修温州佛教名山松台山寺院,游居其间,并作《宿觉庵记》,流露出他对待佛学的矛盾态度:一方面叶适认为佛学为“世外瑰奇之说”,与本朝治乱本不相关:另一方面他对自己的佛学造诣颇为自许,对学者学佛不得要领多有讥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