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清末民初佛教出现全面复兴的景象,引起学者对佛经的研究兴趣。梁启超是兼治佛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研究佛经目录,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佛经目录有历史观念发达、辨别真伪严格、审慎、搜采遗逸甚勤和分类复杂完备等五个优点;佛经目录引导佛经的编纂和新目录体例的产生,引起学人对佛经史料的注意。这些思想犹如一盏明灯,引领后学研究佛经并开出硕果,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佛经专科目录的出现,是与佛教的传人、盛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从东汉开始流行.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很大的发展.到了唐代,佛教经过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比前代更加盛行,并形成了许多宗派.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使翻译佛经著作风行一时,出现了寺院经藏目录,即佛经专科目录.佛经目录是我国古代专科书目中一个很大的部门.最早在曹魏时,出现朱士行专录汉代诸家译经的《汉录》,西晋有竺法护专录自译经论的《众经目》和聂道真通录古今的《众经录目》均失传.其后有东晋释道安编成的《综理众经目录》.现存最早的是南朝梁武帝时释僧佑的《出三藏记集》、唐代留下了著名的《大唐内典录》《开元释教录》.明末有著名的《阅藏知津》.在此,我们着重介绍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佛经专科目录的形成与发展.(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经专科目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经增多.相应的  相似文献   

3.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桓帝末年开始汉译佛经。近两千年的译经历史中,佛经的汉译对中土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经语言与中土语言不同,与佛教原典语言也不同。它不但了补充了中土文献的语料,而且很多新词新义都能在佛经文献中找到更早的例证。80年代以后,语言学界将研究重点转向佛经文献。综述近20年来佛经词语研究的现状,以期引起研究者对佛经词语研究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4.
佛法自两汉之际东进中国,所译佛经约达八千余卷之巨(参见《实用佛学辞典》序一),论佛之书更是无可计量,历代出现的佛经专科目录也至七十七部之多(见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宗教篇》),但对经录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却屈指可数。宋郑樵撰《通志·校仇略》,对目录的类例、著录和提要等多发前人之未发,成为目录学系统研究的开拓者;清章学诚著《校仇通义》,提出目录应起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著名论断,于目录学多有创见。但是,这两位目录学大家都未涉及佛录,故有人叹道:“郑渔仲、章实斋治校雠之学,精思独辟,恨其于佛录未一涉览焉,否则其所发伪必更有进,可断言也。”(梁启超《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文见《饮冰室合集》专集第十五册,下简称《位置》)梁启超以其深厚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近代目录学的先驱人物,姚名达确立了目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打破了沿袭了两千年多的传统“七略”“四部”分类法,系统地研究了佛经目录,提出目录实用学说,在目录学研究方法上他注重图书分类、编目的重要性并提倡主题法思想。文章以姚氏的三本目录学专著《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为核心材料,对其目录学理论做一述论。  相似文献   

6.
《楞严经疏解蒙钞》是钱谦益晚年的一部佛经疏释的力作,是他反经明教的佛教改革思想的具体体现,显示出了钱氏作为学者式文人的学术修养,在佛经文献疏钞类著作中具有独到的文献价值,在目录、校勘等方面都显示出钱氏深厚的文献学功力。  相似文献   

7.
唐代佛教盛行,官方佛经抄写活动频繁,与官方佛经抄写制度关系密切.通过研究表明:唐代官方佛经的抄写有专门的组织,由官方寺院及僧人、官方抄经机构及地方政府完成.官方佛经在进行抄写时,有一整套严密的抄写流程,并由专职政府官员对其流程加以监督,同时政府有完善的后勤供给措施来保障佛经的顺利抄写.总之,唐代官方佛经抄写制度具有严密、完善、规范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8.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以下简称《索引》,王重民编,中华书局出版)及《敦煌遗书最新目录》(以下简称《目录)》,黄永武主编,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中的卷名,因一些卷子首尾残缺或其它原因,多笼统称“佛经”和出现别误、漏录等。现将S.0001——0300号这一部分中不妥之处更正如下,供有关方面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汉译佛经被动式的研究,约略有四个方面:利用中古译经进行汉语被动式或佛经被动式研究;揭示汉译佛经被动式与中土文献不同的使用特点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挖掘,解释中古译经新兴被动式的来源、规律及成因;利用中古译经被动式的特点,进行早期汉译佛经的语料鉴别和考察。今后还应加强两方面的研究:揭示中古汉译佛经被动式的全貌;解释中古汉译佛经特殊被动式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详细考证了佛经目录《众经别录》的撰著时间及体例,并着重论述了《众经别录》在目录学以及佛教文献分类学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宝卷”是从唐之“俗讲”宋之“说经”演变发展而成.说唱宝卷包括:唱“头子”;唱“曲词”;说“散白”;念“偈言”;念“佛号”。《五戒禅师宝卷》是由“说经”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改写而成。  相似文献   

12.
《历代三宝记》为隋费长房所撰,书成于开皇十七年(597)。它不仅是研究佛教经录、佛教史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隋以前政治史、思想史、佛经翻译史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虽然该书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献学价值,在历代的重要藏经中均有收录,且在近代以来的目录学专著或佛教史专著中屡次提及,但至今尚未有单行本问世,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校点,整理出一个比较好的版本,以推动国内外学界对该书的关注,有效改善目前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佛经翻译在中国翻译史和中国文学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它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举,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首屈一指。译经工程巨大,遂由私译而至合译,又由小译场而为大译场,组织及分工细密、严谨。近年来,随着佛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外文佛学论著的不断涌入,翻译工作者正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重点回顾了中国佛教译场的发展状况,评述其科学性,并对今后佛典的翻译、梳理和整合,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译场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场,既是翻译佛教经典之处,也是我国古代佛经典籍集体合作的翻译组织,其发展经历了发端、成熟和严密三个时期。译场的功能不断充实和完善,其管理也越来越规范。译场的设立提高了佛教经典的翻译质量,保证了译文的准确性,译经的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促进了译经事业的发展。无论是译场本身的组织结构和翻译程序,还是译场所开创的集体合作的翻译形式,都对后世的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涅是佛教学说的基本观念之一,也是修行的最高目的.大乘佛教兴起后,涅的含义较之原始部派佛教有了重要转变.<维摩诘经>是重要的初期大乘佛典之一,该经的涅观念初步体现了大乘佛教发展初期涅观的基本内涵.考察该经"世出世间不二"涅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成因,将有助于从理论和历史背景的层面更好地理解大乘佛教积极入世的利他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以来,日本佛教学者对汉译佛经的概貌、译者、疑伪经等作了翔实的考证研究,其中不乏对东汉译经的考辨;荷兰著名汉学家许理和(Erich Zürcher)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东汉译经的语言面貌,论述了东汉汉译佛经不同阶段的翻译术语和风格,并提供了考订后的东汉译经篇目。  相似文献   

17.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桓帝末年开始汉译佛经。近两千年的译经历史中,佛经的汉译对中土的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经语言与中土语言不同,与佛教原典语言也不同。它不但弥补了中土文献的不足,很多新词新义都能在佛经文献中找到更早的例证。80年代以后,词汇学界将研究重点转向佛经文献。本文将综述近20年来佛经词语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桓帝末年开始汉译佛经。近两千年的译经历史中,佛经的汉译对中土的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经语言与中土语言不同,与佛教原典语言也不同。它不但弥补了中土文献的不足,很多新词新义都能在佛经文献中找到更早的例证。80年代以后,词汇学界将研究重点转向佛经文献。本文将综述近20年来佛经词语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