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作为学校基层管理单位班级中的一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应该结合高校落实心理委员制度的工作实际,在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与职责、选拔与培训、工作方式与成效等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和再思考,从而构建心理委员的职责定位、科学选拔和系统培训三种工作模式,以便对持续发展心理委员制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级作为高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与五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心理委员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加强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业务培训与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协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理委员制度是指在学校班级设立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职责的班委成员的制度。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可以协助专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开展多项工作,如组织心理健康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时发现班级心理状况异常的学生,上报心理教师进行辅导和干预。心理委员的设立对于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蕊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6):144-144,146
本文从独立学院班级设立心理委员的意义、措施和如何做好心理委员工作三个方面对独立学院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设进行了阐述,希望对独立学院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心理委员制度指在班级设立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委成员制度。心理委员作为班委成员,可以协助专、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开展多项工作。心理委员制度的完善对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安兴 《中国德育》2007,2(5):74-75
“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是我校为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进行的尝试。它力图通过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加强对心理委员的管理和指导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建立这一制度的宗旨是:提高全班、全校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预防学生中各类精神疾病和变态心理的发生,避免校园危机事件;促进健康班级形成,改善班级学习氛围,优化学生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7.
班级心理委员是心理教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在班级中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者在自己所就职的普通高中学校进行了实践探索。本文从班级心理委员的业务培训、自身心理成长以及指导他们开展班级心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质量与效果,采用自编问卷对广西大学515名班级心理委员进行了调查,分析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满意度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进一步完善心理委员的选拔、培训、考核和激励等问题,以调动心理委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纷纷建立起班级心理委员制度,虽然国内心理委员制度起步晚、不完善之处很多,但是由学生担任班级心理委员具有教师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学生人力资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力,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A4):163-164
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不仅能减轻辅导员负担,而且能形成良好的朋辈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本文就高校低年级这一特定群体建立起辅导员和心理委员沟通反馈机制,推动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心理委员述职和填写心理委员工作表的方式加强辅导员、心理委员和低年级班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联系,完善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1.
实践心理委员模式,让班级拥有“心理咨询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许多学校纷纷设立班级心理委员,试图通过这种心理委员互助模式,为班级心里有困惑、烦恼的学生提供帮助,并以此深入推进学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360度绩效考核法的角度出发,探索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绩效评价方法,提高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能力,为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3.
程群 《教师》2014,(20):34-34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非常重视,职业院校也不例外。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除了拥有一支专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工作队伍,还建立了一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人数庞大的心理委员队伍,在维护学生日常心理健康和解决学生心理危机方面,正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心理委员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朋辈心理。  相似文献   

14.
心理委员制度是由班级设立的专门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委会成员制度。针对心理委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心理组织在心理委员制度中的作用以及学生心理组织在心理委员制度中的运用。以华南理工大学二级学院的心理资讯部运作为例,阐述学生心理组织在心理委员制度中的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15.
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心理委员制度对于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建立以"心理委员"为基础环节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并进一步完善体系中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班级心理委员能有效地、深入广泛地开展工作,从而达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贴近实际、时效性强、收效好等优势,其具体内容包括新生"心理断乳期"教育、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个体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等。需要通过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精心建设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加强班委会和班级制度的建设、实施心理委员制度等措施来有效开展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法国中学方向指导制度建立于20世纪初,主要涉及学业、就业、生活、心理辅导等工作,由方向指导顾问负责.方向指导融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其方法多种多样.国家教育与职业信息局、信息与方向指导中心、学校班级委员等组织和管理机构在该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其成功做法对我国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心理委员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设置班级心理委员符合并适用于我国国情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心理委员的服务对象是同辈、同学或朋友,他们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自然性的鸿沟小,防御性低,互动性强,更容易彼此理解、沟通和接纳,更容易深入到学生内心。北京林业大学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在班...  相似文献   

19.
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活动组织、心理危机预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分析心理委员制度现实意义,了解心理委员制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委员制度在选拔、培训、管理考评、职能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析心理委员制度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寄宿制学校中有无必要开展心理委员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了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研究发现,接近80%的班主任谈到有必要在我校开展心理委员工作。在学生中开展的问卷调查发现,接近半数的学生有倾诉每周心事的需要。另外,达60%的学生能够积极响应在班级中定期开展心理宣传并设立班级心理委员一职。高中学生中女生比男生更期待参与到心理委员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