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青少年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读书研讨会”8月10日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举行。 由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百册本《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是面向青少年和一般读者的大型文化普及丛书,是国内百余名专家学者献给跨世纪青少年的珍贵礼物。已被列入团中央“新世纪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任继愈先生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中的几本。“编者献辞”里的一段话引起我的兴趣:“要让中学生和具有中等文化的读者掌握中国文化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文化辉煌的历史,继承、发展优良传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打下基础,这是一件宏伟的事业,也是我们编辑这部丛书的宗旨。”这里,明确地把“中学生和具有中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造了文明人。文明人无不以弘扬文化为己任。验之于古今,求之于中外,莫不如此。王恩涛、毕宝魁两位先生在授课之余,写出了24万言的《中国古代文化史知识》,交由沈阳出版社出版,这是弘扬祖国文化的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4.
方军 《出版广角》2018,(7):9-11
在互联网上,传媒、出版、教育融合之处正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互联网知识服务业.现阶段,新出现的知识产品与图书有很多相似之处,给出版业同时带来机遇与挑战.我们在产业实践中总结认为,互联网知识产品有五个独特的设计要素:边生产,边发布;增加服务的比重;营造参与感;引导用户行动;促进用户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早在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就提出了数字出版领域的四大工程,即数字复合出版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中华字库工程.知识资源服务中心是知识资源数据库工程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是知识资源数据库工程落地的重要抓手.从2006年起,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担了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两项重大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工作.2010年开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中华字库工程、数字复合出版工程先后启动,研究院承担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的总体组牵头工作.现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已经竣工,进入了实施推广阶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知识服务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产品形态,为出版机构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成为带动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新引擎。本文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运作比较成熟、效益比较明显的知识服务项目——《广东省新高考选科选大学选专业指南》一书的出版和运营为例,从项目负责人的视角具体呈现知识服务推动出版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并对其中的困境进行思考,以期为传统出版社推进融合出版提供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7.
霍速  贺伟 《图书馆学研究》2012,(24):17-23,16
针对2000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被SSCI收录的知识管理、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3 600篇相关文献,利用Web of Science的分析功能,从出版年、出版语言、国家或地区、引用情况、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程得中 《编辑之友》2018,(6):98-102
民国时期文化史著作的出版是出版史上一座丰碑,很多著作成为经典,多次再版,20世纪80年代后不断有各种类似文化史丛书问世.文化史著作从西方引入始于20世纪初,顺应了新史学发展潮流,能够反映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遂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术著述体式推广开来.20年代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出现第一次文化热潮,是文化史著作的繁荣时期,代表性成果是商务印书馆《中国文化史丛书》的出版.抗战期间各大出版机构辗转内迁武汉、长沙、广州、重庆、桂林等地,在艰苦环境中仍有25部文化史著作问世,这些著述承担起存亡继绝的历史使命,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鼓舞斗志起到了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揭示数据赋能学术出版知识服务精准化的内在机理,提出实现学术出版知识服务精准化的路径,助推学术出版和学术强国建设。文章从学术出版知识服务精准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分析学术出版知识服务面临的困境:供给侧服务内容不够细化、服务类型单一,需求侧用户细分不到位、需求甄别不准等。探讨数据赋能学术出版知识服务精准化的内在机理:以数据思维重构学术出版知识服务逻辑,以技术赋能提高学术出版知识服务资源管理效率,以数据要素化推进学术出版知识服务供需平衡,以算法优化驱动学术出版知识服务精准营销。并从数据库建设、全要素应用、算法参与三个方面提出构建数据赋能学术出版知识服务精准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科技出版是知识性出版。面对政策环境发生变化、同业竞争更加激烈、自身生存迫切需要这样的生存发展环境,科技出版必须重视知识营销。知识营销的主体是人,包括了科技出版物的所有参与者。作者是知识的主要生产者,编者是知识的选择加工者,印刷者是知识的复制者,发行者是知识的销售者,管理者则是知识  相似文献   

11.
陈晓堂 《编辑学报》2018,30(3):251-252
知识付费为出版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科技期刊在数字出版转型中要突破传统出版的盈利模式,在知识服务中探索知识付费模式;参照出版业知识服务和知识付费成功案例探讨出版业尤其是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及知识付费模式,并指出实现知识付费的条件;科技期刊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依照互联网的用户特点实现知识服务和知识付费;知识付费将成为科技期刊新的盈利模式,并将成为新的出版业态。  相似文献   

12.
知识管理是21世纪出版企业面临的新课题,出版企业的知识管理是一种与知识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管理.本文从分析出版企业的知识特征入手,揭示了出版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实现出版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范军 《出版科学》2007,15(1):91-93,39
2005年,有关出版文化史的研究成果丰硕,可圈可点.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辑录全年公开刊行的相关论著(含部分旧籍新刊本和修订本),为关注出版学术文化的同道提供参考.我们所录出版文化史著作包括出版史料、出版史、出版学术史、图书文化史、新闻传播史(含报刊史)、印刷史几类.因仅为一年的著作,数量并不很多,编排不再分类.部分书目非经眼所录,而是来自相关报刊、出版社网页、网上书店等,不准确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诸君指正.  相似文献   

14.
从知识生产角度对出版知识的生产与运行、出版学科的构建与发展进行探讨,以期为出版学科建设提供思路。根据学科概念,基于“知识即目的”“问题为导向”“知识集群”三种出版知识生产模式,探索出版学科的内在构建路径与发展道路。“前科学”阶段的出版知识形态大致有三种,分别是基于问题研究的出版知识碎片、基于领域研究的出版知识集群、基于范畴研究的出版知识体系。由于学科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以,当完成了在知识空间的内在系统化构建并形成出版学科之后,出版学科的发展仍然需要遵循知识逻辑和制度逻辑,学科形态的出版知识运行除了要遵循知识生产逻辑之外,还会受到诸多社会建制的影响和约束。结合出版学科处于“前科学”阶段的特征和我国学科制度改革的现状,从知识生产角度梳理出版学科的构建过程与发展路径,为前瞻性地谋划出版学科的建设与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技术和政策推动下的出版企业从内容供应商到知识服务商的转型也成为未来出版企业发展的趋势,知识服务中的知识转移效率理论给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转型过程中树立用户思维、建立全过程思维、建设知识社群、加大技术投入和打造学习型组织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聂静 《出版发行研究》2018,(5):44-48,22
数字时代,学术出版知识服务行为体现的系统性、非线性及动态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本文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学术出版知识服务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及知识服务行为演化特性,设计学术出版知识服务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学术出版机构应强化和提升知识技能,完善和健全知识服务保障机制,营造和建立互信共赢的知识服务情景,优化互联网环境下的学术出版知识服务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张窈 《编辑之友》2023,(11):75-82
文章立足于出版知识服务的实践场域,从信息社会中知识生产景观的四种变化入手,提出知识概念认知的泛化、知识生产主体的扩张、知识生产要素的重构、知识生产客体的多模态,本质上重塑了知识生产流程与模式,并要求出版业与之相适应。结合具体实践来看,出版知识服务在机制层面、主体层面、要素层面与客体层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困境。据此,文章从配套管理机制建立、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技术与数据要素投入、业务流程改造与资源集成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出版文化史研究论著目录(2000-200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军 《出版科学》2005,(3):56-61
本文辑录了2000-2004年有关出版文化史研究方面的论著(含译著)的书目,总计218种.入编书目分为"出版史料类""出版史类""图书文化史类""新闻传播史类""印刷史类"五部分.各部分编排一般依时间先后为序;出版月份不清者,或置于内容相近的书目后,或放在所在年份的最后部分.对少数书名中不易看出出版文化史含义者略作提示.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7,(7)
《文史知识》: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文/高俊林窗户是内外沟通的渠道,是内涵向外袒露的洞口,也是外界探视内涵的门径。对于一份杂志来说,折射其思想宗旨、内在灵魂的“窗户”则是它里面所设置的各个专栏。我喜欢《文史知识》,尤喜欢其中的“文化史知识”专栏。正是通过这...  相似文献   

20.
林盼 《出版史料》2010,(3):95-97
近年来,出版史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的突破,在所有的史学门类中都是罕见的。仅以2008年为例,不仅各大学术刊物大量刊载出版史论文,而且对出版机构、出版人、印刷史、报刊史等课题的探讨也日渐专业与深入。尤其在西方出版文化史研究注重学科交叉,借用社会史、文化史、经济史、人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