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佚名 《小读者》2011,(11):I0011-I0011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常常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儿童来讲.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情绪紧张。孩子长期处在这种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212名中学生及其父母为被试,考察父母的性别角色平等态度与孩子性别角色平等态度、性别角色的关系。结果发现:男生比女生、男生的母亲比女生的母亲更认为男女是不平等的,而男孩的父亲与女孩的父亲在性别角色平等态度上没有差异;父亲、母亲的性别角色平等态度与孩子的性别角色平等态度有显著的正相关;父亲的性别角色平等态度与孩子的性别角色没有显著相关,但母亲的性别角度平等态度与孩子的女性性别角色有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初中留守儿童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某农村初中中学抽取6个班,用<生活满意度问卷>和自编的<家庭一般状况调查表>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一般生活满意度情况,并分析它与一些相关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父亲单方出去由母亲在家抚养和由祖辈抚养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而没有固定带养人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经常与父母团聚的留守儿童、父母经常与之联系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较高.因此建议最好是父亲单方出去打工,母亲留在家里;如父母必须都出去打工,一定要为孩子找好可靠的有能力的带养人,并注意经常与孩子沟通和联系.  相似文献   

4.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留在家中生活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有的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祖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对我园留守儿童的调查,目前2~6岁的“留守儿童”占幼儿园幼儿总人数的14%,其中,55.5%的留守儿童是父亲外出,6.5%的留守儿童是母亲外出,3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相似文献   

5.
本期话题读书,两代人新世纪的共同选择1.4心理焦虑: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8关注母亲呼唤母教4.4教育先从改造母亲开始5.4今天的母亲究竟怎么了5.4服三年“母役”5.5民族的未来把握在母亲手中5.6生活中的十四种妈妈5.7最不受欢迎的妈妈5.7把“母亲素质”作为一项重大社会工程6.4未来,怎样做母亲6.5我是这样做母亲的6.6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7.4走出家庭教育的困惑8.4父亲———一颗永恒的赤诚之心9.4父亲———伟大的人格力量10.4少年儿童消费大扫描11.4孩子最想对父母说什么12.4“…  相似文献   

6.
“母亲意象”和“父亲意象”从不同方面塑造儿童的心灵,对于作家日后创作的影响,特别是对作品情感类型的影响极大。父亲在老舍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但是,在老舍的家庭结构中,“父亲之名”却并未消失,通过母亲的话语,甚至是通过一些物体得到体现,“父亲之名”——母亲——孩子构成了新的家庭三角平衡关系。于是,父亲的角色功能靠“父母之名”的形式存在于老舍的生活与心灵中,并对老舍的人生抉择与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徐乃侠 《考试周刊》2012,(88):180-180
工作以来当了十一年的班主任,几乎每学期都开家长会,但回想起来总觉得缺乏新意,收获颇少。对于家长来说,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是淘气,开家长会时常常会感到尴尬,颜面无存;对于孩子来说,每次开家长会时总是心有余悸,胆战心惊。有些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甚至以“父亲出差,母亲加班”来搪塞老师,不让家长来开家长会。家长会本是一次绝好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相互交流、协调的机会,但它背负了太多父母老师的殷切期望.以至于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8.
2.不良行为表现及其发生背景(1)在校不服从老师管理,经常与老师发生言语冲撞。(2)在家与父母沟通少,表现为顶撞父母,对家人很冷漠,逆反心理严重。(3)父亲从事出租司机,整天早出晚归,生活负担重,很少与孩子交流。母亲缺乏管理孩子的方法,遇事爱急躁,因此孩子不愿听母亲的话,也不愿与父亲交流。  相似文献   

9.
采用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知识问卷(Zeman,1996)和家庭情绪表达问卷(Cassidy,1995),考察了118名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家庭情绪表达与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的关系。结果表明:相比同伴在场和单独时,儿童在父亲和母亲在场时对生气的表达更多;父亲和母亲对儿童情绪表达的理解性要好于同伴。相比生气和伤心,父亲、母亲和同伴对儿童表达疼痛的接受性更高;男生和女生都对生气的表达最多;三种情绪最常见的表达理由是情绪最小化;生气和伤心最多的表达方式是言语表达,疼痛最多的表达方式是行为-活动。母亲的积极和消极情绪能够正向预测儿童的表达可能性;母亲的积极情绪能够正向预测儿童的表达理解性。  相似文献   

10.
男生女生     
在教师培训会上.王颖主任讲了她和学生之问的感人故事。其中有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超级捣蛋男生叫小磊.父母常吵架打架、闹离婚.父亲在外面找女人.母亲就常在小磊面前骂那些女人,小磊受到影响,开始讨厌所有女人。在班里不和女生说话,女生的东西掉旁边了,他立马用脚踩坏。还常常骂女生,脾气坏透了,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  相似文献   

11.
慎扮红白脸     
综观眼下众多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施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白脸”,负责调节,使孩子感到家庭的安全、温馨和父母的亲情。其实,这种家教分工并不科学,往往利少弊多: 1、直接影响父母在孩子面前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成熟年龄的提前,中学生的情感问题日渐提上教育日程,学生中因情感问题而引发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班里的一个男生很喜欢同桌的女生。圣诞节的时候打算请女生在内的周围同学去吃饭,而女生被另一个男生邀请去了和同学开Party。他回到家,痛苦的流着眼泪对妈妈说“我很孤单”。男孩的家庭父母离异,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家庭生活的冷清,情感上的失意使他几次对我说起“感到孤单”,每次却又欲言又止,只是隐讳的用“学习起来挺孤单的”来表达他内心对感情的渴望。近来一些老师向我反映,班里的一个女生与同桌的男生过从甚密,形影不…  相似文献   

13.
如今,以全家人共同参与为特征的“联合家教”,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所认同。然而在全家人共同进行这种联合家教的过程中,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分别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很值得研究的。综观目前众多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角色”:一个演“白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行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红脸”,负责周旋、调节,息事宁人,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长辈的亲情。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而为,也有可能是家长们无意识中…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全家人共同参与教育为特征的“联合家教”,日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所认同。然而在这种联合家教过程中,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分别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很值得研究的。综观眼下众多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施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白脸”,负责周旋调查,中介说情,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父母的亲情。现实生活中,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而为,也有可能是在潜…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参与。但在日常生活中,母亲常常被认为是子女教育的主导,而父亲则被描述成养儿育女的局外人,事实上,父亲与母亲一样,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一位名人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父亲在家庭中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的骤增,父亲缺失和父亲投入不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了,所以从父亲投入的角度来研究儿童的发展,可以为家庭教育的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如何出色地扮演这个角色,需要每一位父亲用心思考:陪孩子玩耍、让孩子明理、懂调解关系、炼坚忍品质、学平等交流、做学习家长,说起为容易,做起来难。父亲是楷模,父亲是航标,父亲是巍峨的山峰,更是润物无声的清泉,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生动的父亲。  相似文献   

16.
高校女大学生比例上升现象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一种现象:女生数量逐年增加。文科专业中,女生人数超过男生的情况已屡见不鲜,而且学习成绩也往往超过男生。这种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争议。到底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一、女大学生确实增多了,但远不够据资料显示,1952年我国高等学校学生总数中女生人数占23.7%,1965年为26.9%,1978年为24.1%,而1997年为37.3%。由此粗略看出,我国大学生中女生比例长期处于总量的1/4左右;改革开放20年,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女大学生比例上升到1/3…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父亲分担育儿职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某些作用甚至是母亲无法替代的。这是因为父亲常常以不同于母亲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母亲的游戏方式经常是静止的、较保守的,而父亲的游戏方式是动态的、富有创造性的;母亲常常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来启发孩子的智力,而父亲往往依靠游戏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并在游戏中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各种问题。为了给托班孩子创造与父亲一起游戏、交流的机会,我们对父子游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设计了体育游戏、感知觉游戏、智力游戏、建构游戏、生活游戏等系列游戏方案。以下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的现状与特点,本文采用问卷法对农村普通中学的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进行测量。结果发现:①单亲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朋友和环境的满意度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双亲外出儿童的生活满意度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别;②对于单亲外出儿童来说,初一男生的家庭满意度高于女生,初二女生家庭满意度高于男生,初一儿童的环境满意度显著高于初三儿童。③对于双亲外出儿童来说,女生的家庭和学校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初三年级的儿童自我满意度显著高于初一。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团队,父亲应该是这个团队的“首席执行官”,是家庭的领袖,同时,也是为孩子的青春期成长“擎大旗”的“领旗手”。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关注社会和自己的理想,常常对妈妈的唠叨非常反感,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爸爸应该尽早成为孩子信赖的靠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父亲们越来越忙碌,在有些家庭中,养育孩子成了母亲的“专利”,所以,许多孩子完全在“女性环境”中长大。当孩子跨入青春期,母亲难于招架,父亲才不得不被动“出场”,因而,有的父亲就扮演着“打人机器”和“消防队”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抚养人的育儿方式及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要抚养人态度调查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049名初中生(306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父亲外出组在心理健康多项因子上得分高于其他组;初三年级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虎、适应不良因子上的得分比非留守儿童高;留守女生抑郁因子得分高于男生.留守儿童临时抚养人在严厉、干涉程度上均低于父亲或母亲.结论:与母亲一起留守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初三"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差,留守女生比男生更加抑郁,这些与抚养人的教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