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实现方式,宪法的效力可分为直接效力和间接效力,但是,宪法是用来约束国家权力的,直接适用以裁决私人纠纷的“对第三人效力”理论实属背离宪法的精神。宪法的直接效力集中体现了宪法的最高效力,具体体现为对立法、对行政以及对司法的直接约束力。  相似文献   

2.
论宪法规范的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从立宪角度还是司宪角度来看,宪法规范都应当具有普遍直接的效力。这是宪法法律性的必然推论,也是宪政的内在要求。宪法规范在公法领域的效力是绝对的,公民基本权利对抗国家的效力是无限制的,但宪法规范在私法领域的效力则是很有限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传统的立宪理论,宪法仅以国家公权力作为约束的对象,在私法领域内宪法基本权利条款无法适用,但是进入现代宪法时期后,宪法理论将宪法效力逐步向私法领域拓展,相继出现了德国的"第三人效力"理论和美国的"国家行为"理论。在中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下,想要在私法领域内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尝试建立一种公民宪法基本权利诉讼机制,但适用私权诉讼制度的前提必须是穷尽一切救济途径,以防止权利滥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序言是否具有效力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从发展趋势而言,大多数学者认为宪法序言具有效力,但究竟是全部具有效力还是部分具有效力则存在分歧。本文旨在跳出单纯依靠宪法分析宪法序言效力的思路,通过引入一种有关法条的方法论,分析总结认为我国宪法序言应当全部具有效力。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宪法监督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宪法的效力这一被忽略却又十分关健的问题为论文的起点,划分出宪法的直接效力与间接效力,且与宪法监督联结起来,作为宪法直接监督与间接监督的理论根据。进而,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监督体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中,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害不仅来自公权力行为,还有私法行为。因此,宪法基本权利条款能否发生私法上的效力,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问题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文章试图对基本权利的私法效力问题所涉及的逻辑前提、规范依据、现实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找到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宪法学可在宪法科学和宪法哲学两层次上独立地展开,宪法科学以实然宪法的应用为中心,宪法哲学以宪法的应然为中心。我国传统宪法学含有科学主义的倾向,不仅影响了宪法科学的发展,而且严重妨碍了宪法哲学的产生。我国宪法学的未来走向是要在宪法科学和宪法哲学两个领域加大研究力度,一方面推进宪法科学的实证化,一方面提高宪法学的哲学品位。  相似文献   

8.
宪法具有最高效力从形式上本源于宪法的自我授权,但这种自我授权并不当然地保证宪法最高效力的实现,宪法要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人民体认,就必须保证宪法具有正当性。宪法具有最高效力在实质上本源于保护人民权利的需要,它的效力的最高性是“高级法”观念物化的需求,是实现人民主权的需要,是人权保障的法律归宿。  相似文献   

9.
教育平等权作为公民平等权的重要内容已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现实生活中存在侵犯公民教育平等权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忽视宪法保护.宪法保护公民教育平等权,是由宪法自身的效力和规范特点决定的.加强我国公民教育平等权的宪法保护的途径在于: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树立教育平等的观念,修改完善宪法,建立宪法司法适用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宪法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使人们对宪法的实际效力产生质疑。纵观西方的宪政史,宪法效力是和司法审查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结合中国的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宪政审查制度是实现宪法效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规范都在宪法范围内生效。作为根本大法,宪法的重要意义在于宪法对国家社会生活的指导作用的最高效力,任何社会规范的效力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与宪法相抵触的任何社会规范都是无效的。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自由应当在宪法范围内活动,遵守宪法的相关规定,并明确新闻自由与宪法规定的相互关系,新闻自由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宪法所规定的宪法自由。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我国宪法解释的现状,无论从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方式解释宪法的社会基础和活动空间亦即其面临的现实动力和压力方面,还是解释的运作方式和实际表现亦即其个案和附带性质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宪法司法解释得以规范和奏效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在我国几个效力不同、功能各异和相对独立的宪法解释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宪法解释体制中符合司法的特性及其依附的政治体制架构。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的法治国家中,宪法具有至上性和权威性,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从法律的效力等级来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效力,其他一切法律规范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所以宪法监督对于国家法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我国的宪法经过了多次修订,在宪法的监督制度上也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为了进一步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对域外的先进制度予以借鉴,以促进宪法监督制度的进一步法定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4.
契约法宪法化是私法宪法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现代私法的两个发展趋势紧密相连,原因在于由于高度专业化而导致的弱势群体保护。宪法权利对于私法有直接效力与间接效力两种学说。在契约法宪法化领域,德国与英国已经出现了相关判例。契约法宪法化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关键在于要适当限制契约法宪法化问题的适用以及适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宪法司法化是指宪法可以像其他法律法规一样进入司法程序,直接作为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据,我国宪法目前仍被排除在诉讼之外。推进宪法司法化的进程:要消解宪法司法化进程中的障碍因素,赋予最高人民法院宪法解释权和对法律的合宪性审查权,肯定宪法基本权利对于第三人的效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特定的权利形态,母亲权利应当列入基本权利范畴,由宪法加以确认.从属性上看,母亲权利属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之类,兼具积极权利和消极权利、对世权利和对人权利的属性;从主体上看,"母亲"作为特殊权利主体具有一定的伦理道德属性,其外延有待明确,与"女性"、"妇女"不存在主体的简单重复;从效力上看,一方面,母亲权利既有赖于立法和相关政策的保障,在应然层面也不能排除宪法救济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母亲权利既指向一般意义的国家.也指向特定情况下的公民个人.  相似文献   

17.
1803年,以美国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为契机,揭开了宪法诉讼的序幕,在该案中,马歇尔法官提出一个极有价值的宪法问题。一部违宪的国会立法是否成为国家的法律?他认为,宪法是由人民制定的,是人民设定未来政府的方案,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立法机构的权力是有限的。至此,以违宪审查制度的基础为宪法诉讼制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审查法律、法规以及某些重要的政治行为是否合宪来解释宪法的含义和保障宪法的实施成为宪法发挥其作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拥有一部完备的宪法,并不意味着必然会实现宪政。宪法效力的阙如,是没有宪政的表征,同时也是宪政发展的障碍。中国宪政之所以难以实现的原因,主要包括文化背景和制度因素两个方面。促成文化观念上的转变和进行制度层面的构建,实现宪法司法化,使宪法走下神坛,是实现宪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妇女作为人权保障的应然主体,理应享有同等的权利保障.然而,现实中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遭受普遍歧视.本文以我国妇女人权保障的必要性为切入点,讨论我国目前妇女人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救济措施,即为保障妇女权利的实现,必须要回归妇女作为人享有人权主体的地位.同时,需要在宪法中平等赋予和保障妇女的各项权利,并以宪法价值和精神来构建妇女人权保障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0.
陈冬 《红领巾》2004,(5):50-52,55
宪法变迁具有特定的含义,它不同于宪法的产生、发展和现宪法变迁,避免频繁修改宪法,有利于良好宪政秩序的构建和宪法权威的树立.宪法解释是宪法变迁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基于此,应赋予最高人民法院宪法解释权,使其与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的权力衔接,形成二元宪法解释体制,并为宪法变迁的实现提供制度基础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