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图像的容量之大。种类之多,功能之完整是老教材所不及的。作者对初中新教材第一、二两册和老教材《世界地理》上,下两册分别作了统计。老教材两册共有彩图37幅,单色图192幅,合计223幅;新教材两册共有彩图91幅,单色图452幅,合计543幅,是老教材的两倍多。课本图像的大幅度增加,是地理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变老教材以文为主而为图文并重。  相似文献   

2.
根据财经类中专数学教学大纲新编的招收初中毕业生的财经类中专数学教材已陆续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共四册,其中三、四两册也可供招收高中毕业生使用),第一、二两册为初等数学部分,第三册微积分,第四册包括矩阵及其应用(投入产出、线性规划)、概率论、数理统计。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也将随之出版。  相似文献   

3.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本前的彩图无疑是该书的眼睛。无论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的编者都睿智地巧用了这一点。力求给读者视觉上的冲击,同时体现该书的价值取向。比较两个不同版本第一册的彩图,笔者发现有如下共同点。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高级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一册(从原始社会到隋统一中国),已经出版。它将于本年度在全国高级中学的历史教学中推行。我认为,编者的工作是新的,教者的工作也是新的,新事物总是在开头的时候有些困难的。然而,新鲜的问题对我们说来却考验我们创造性的活动。从本书编辑工作方面讲来,编者的工作性质虽然是一种创试,但是他们的严肃而谨慎的创试工作,已经表现出不少的成绩,概举之有  相似文献   

5.
粉碎“四人帮”后统编的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二、三、四册,从1978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依次试用了两年(第一、二两册用了两次,三、四册用了一次)。在试用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热情地来信,既肯定课本的优点,又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建议。我们也在各地和有关单位,召开各种座谈会,征求意见,并向史学界的专家学者请教。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课本进行了修改,并重绘和增绘了一部分历史地图。现在四册课本的历史地图共五十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委托我院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审稿会七月中旬已在武昌举行。《中国当代文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年,计划编成三册,现已完成并印出第一、二两册讨论稿,约七十五万字,第三册的编写工作也在积极进行。应邀与会的同志对两册讨论稿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一致肯定该书已经取得了可贵的成绩,有自己的优点和特色,为进一步修改成一部比较好的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下一步的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根据教育部指示,从1955年开始编写小学历史新课本。到目前为止,已经编成第一、二、三三册。第一、二两册从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上半年,在北京、上海、保定三个地区的部分学校进行了试教。在编写和试教过程中,出版社曾向历史专家和小学历史教师征求意见,并加以修改。从1956年下半年起,第一、三两册将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现在我们把这两册课本的特点,简单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小第一册自然,是本学期新改编的;改编后的教材,在内容上有的课文是将旧教材两课改写为一课的,如新教材的第一课就是由旧教材第一、二两课合并而成的,又如“饮水的清洁”,“自来水”,“水的热涨冷缩和温度计”等课也都是将旧教材的两课改写成为一课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对 7— 9年级写作阶段目标中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就给我们作文教学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 :作文教学应如何开放课堂 ,走向生活 ,引导学生在与文体对话的同时 ,走向社会 ,走向大自然 ,开展与生活、自然的对话。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笔者主要在开展活动与作文教学结合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如浙江省编义务教材语文第三册说明文单元作文训练 ,编者只给了作文范围“介绍一处名…  相似文献   

10.
《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可以说是一篇老课文了,位于旧人教版的第一册第五单元文言文单元的第一篇,是高一新生在进入高中文言文学习阶段首先遇到的一篇课文,编者这样安排可以说是独具匠心,从中也可见这篇课文的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在新的人教版中,这篇课文位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一】阅读鉴赏第二单元文言文阅读鉴赏的第一篇,其作用和地位同样重要。为此,笔者是这样来设计讲授这篇课文的。  相似文献   

11.
张心澄一生,不仅对我国交通会计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在我国古籍的辨伪方面作了总结性的工作,给后人留下了《伪书通考》这样一部集古今考辨伪书之大成的辨伪工具书。该书的编者,最初是受了顾颉刚《古史辨》第一册的启迪。而该书所采用的编体例是受胡适《论辨伪丛刊体例书》的启迪和影响。它的编纂特点是对每一部被考辨的古书都按时代的顺序列举历代学者的考辨之说,并注明引文出处,同时还加上编者的案语,以表明作者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第二册第一单元看图学词学句教学建议□江苏周建高九年制义务教育统编小语第二册第一单元,编者安排的是五篇“看图学词学句”。纵观这一单元教材,编者都是从发展学生语言入手,先安排图画和短文,再从短文中提出要学的词,从词中提出要求掌握的生字,课后安排了体现教学...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义第一册《石钟山记》中有这样一句: 因笑谓近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者,魏庄子之歌钟也.”翻检通行的苏轼作品集,其中“魏庄子之歌钟也”,多作“魏献子之歌钟也”,原来是编者将其中的“魏献子”改作“魏庄子”了.究竟是魏献子,还是魏庄子?编者这样改动对不对? 我们说,应该是魏庄子,苏轼写作魏献子,显然是一处笔误,编者改对了. 为什么这样说?据《左传·襄公十一年》记载:“郑人赂晋侯以师悝、师触、师?、广车、辅车淳十五乘,甲兵奋.凡兵车百乘,歌钟二?,及其鎛磬,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一册第十二课《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 :居十日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汤熨之所及也。……火齐之所及也。编者注 :“还”同“旋” ;“汤”同“烫” ;“齐”同“剂”。按照编者的意思是说这三对字是“异体字” ,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中注解④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6.
一新编的高中中国历史第一册即将和教师同志们见面了。它跟初中中历史第一册比较起来,文字数量增加多了。在取材上、历史概念叙述上、理论分析上,广度和深度都比初中课本进了一步。但是教学时间跟初中是一样的,每星期三节课,一个学期教完它。在即将到来的新的学期里,同志们就要用它来对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学好这个课本,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教师同志有责任,编者也有责任。因此,编者愿意在这里谈谈这本书的编辑意图、编写原则,帮助同志们掌握这个课本,同时对教学上应注意的问题,也提出一些建议,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本前的彩图无疑是该书的眼睛。无论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的编者都睿智地巧用了这一点。力求给读者视觉上的冲击,同时体现该书的价值取向。比较两个不同版本第一册的彩图,笔者发现有如下共同点。一、追求书写优美中国的书法源远流长,书法家更是人才辈出。一手漂亮的字是莘莘学子的追求,也是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虽然彩图数量有限,但编者努力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让他们从中感悟。“苏·一”展示给学生的是苏轼的《〈赤壁赋〉手迹》“清风徐来”“羽化登仙”。“人·一”呈现给学生两幅:一是《宋代〈论语〉刻本》,让学生聆听孔老…  相似文献   

18.
高一册 阅 读第二单元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新概念】这是篇传统的课文 ,编者将其列在“理清思路”的学习要点中 ,并且将其置于本单元学习的开山之位 ,可见编者的匠心和该课的特殊地位了。以往的教学 ,多数教师将着眼点放在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挖掘主题上 ,对于文章的思路则简略带过或忽略不提。新的教材 ,新的要求 ,教师如何做到旧教材新处理 ?这是摆在试教教师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而又崭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首先将学习的重点确定为“理清思路” ,并将课时安排为 :第一课时理清整体思路和局部思路(小层次之间的思路 ) ,第二课时…  相似文献   

19.
从1988年秋季开始,中学语文统编教材使用新的修订本。《殽之战》仍然选入高中第五册,编者对这篇课文的注释作了大量的修改,重新调整了课文段落的划分,将课文的文字与标点也作了一些更动。应该说,前面两项是做得不错的,值得称道;后一项则比较复杂,有待具体分析。让我们看看《殽之战》的末段:前课本为: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  相似文献   

20.
一、目标定位策略目标定位策略的核心是揭示编者的研制智慧。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一、二、三册中的古代散文单元,大致是按文学史的顺序编排的。在学习完第一册的"先秦历史散文"与"先秦诸子散文"后,我们又迎来了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汉魏晋散文",《鸿门宴》便是其中的一篇教读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