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区域经济及其协调发展的经济地理学,在人口剧增、环境恶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 日益走向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如仍把视角局限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上,已很难起到从根本上解决诸多区 域经济地理要素实现良性耦合的作用,更不可能达到协调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21世纪,环境道 德已成为制约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和力量,经济地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引入并重视对环境伦理道德 的研究,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人文(经济)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表现为以人地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实现资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克服了以往拼盘式或形式综合的缺点,体现了当今地理学走向统一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于促进民族振兴、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区域人力资源,推动区域健康协调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学者单良从地理学视角出发,运用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区域人力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运用经济地理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及产业发展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结合当代全球经济形势和借鉴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原经济区与黄河金三角试验区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对中原经济区与黄河金三角试验区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两个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对中原经济区与黄河金三角试验区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所谓产业结构问题,主要是指国民经济第一、二、三产业之间以及每一产业内部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并包括因时因地制宜而协调发展问题.对产业结构的研究是社会实践中的一大课题,是政府、经济等许多部门共同关心的,作为研究生产地域条件、体系、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理所当然的要研究产业结构.一、研究产业结构的必要性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地理学不重视研究产业结构,认为产业结构主要是其他学科的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地理学在研究产业布局时,只需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也就可以了.这是错误的,区域经济地理研究产业结构,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文地理学研究注重区域和空间的主线,并继承了人地关系的传统,使其研究领域和方法及手段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生态化、社会化、人文化倾向明显,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应用性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发展综合研究受到重视,但是,人文地理学理论创新较少,而且对传统的野外调查、观察的方法有一定程度的忽视。  相似文献   

7.
选取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密切相关的35个指标,分别建立区域社会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系统综合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距离协调度,构建了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陕西省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及其协调发展水平作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1997-2006年陕西省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趋好,由1997年的濒临失调衰退类经济滞后型演进到2006年的中级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研究期后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施加的压力持续增加,环境改善速度趋缓,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度水平下降,协调发展度水平增长缓慢并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8.
经济地理学产生于地理学体系,主要以经济及其相关区域系统为研究内容,涉及范畴包括经济地域体系的发展条件、建设机制、网络体系、类型模式、发展规律等。在我国,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体现了一定的学科优势特征。经济地理学在我国的应用主要涉及规划开发、区域条件、经济结构、发展调控等领域。另外,随着研究范畴的持续扩充,经济地理学逐步渗透至区域差异、资源分布、地域环境、生态条件、金融状况、创新发展、产业聚集与转移、统筹管理、政策调控等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在规划和思考中国的发展问题时,已具有协调发展的理念。他不仅强调经济与政治、化、社会的协调发展,而且重视产业的协调发展、各种经济成分的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孙中山的协调发展观,既反映了中国的国情,也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缩小区域发展上的差距成为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经济工作的中心重点。十六犬报告把“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今后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任务之一,并提出要加大国家支持的力度,改善西部投资环境,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2004年提出并开始实施东北地区等者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图是区域空间静态、动态信息的传输工具、存储形式和表达形式。区域地理学研究区域景观的空间分布与过程,需要对大量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景观制图无疑成为区域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手段。随着遥感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空间数据处理技术不断得到提高。3S 技术支持下的景观制图与空间数据分析已成为现代区域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进一步发展的支柱。一、区域地理景观制图的类型及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一、人文地理学社会调查的重要性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地域结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从学科体系看,人文地理学属于地理学的二级学科,研究对象偏重于社会环境,包括人种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等分支学科.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带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只有通过对区域的实地勘察,才能深刻理解人文地理现象的各种特征.而且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日益面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实践教学是人文地理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  相似文献   

13.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题,因此综观诸多地理学研究成果,均将区域人口数量作为重要的人文因素来考查.以行政界线为口径的人口密度统计方法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已显现出诸多局限性,社会经济发展亟需更为精确表述人口密度的一种新方法.人口数据空间化就是在GIS环境下,根据相关理论和实际的应用需求,把人口数据展布于地理空间上.本文通过收集大量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类总结得出: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尺度的区域人口密度模拟和微观尺度以及城市内部人口密度模拟方面,较少涉及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密度稀少的牧区人口密度模拟研究.研究牧区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对社会经济数据进一步空间模拟的先导和基础,为合理组织牧区社会经济空间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为同类区域人口密度模拟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工作者主要有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城市科学工作者和经济学者。他们一方面引用国外的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如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与网络开发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地域综合体理论、大推动理论、经济增长模型等;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到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经济区域的划分,资源开发等具体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丰富了区域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在区域经济的基本理论,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关系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重大经济问题乃至政治问题.中共一贯重视这一问题,并依据各个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社会历史条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了有益探索并提出了相应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其大致轮廓是:充分利用沿海,实现均衡布局——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中共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优先发展沿海,实现共同富裕——1978年到1992年中共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坚持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1992年后中共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中共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过程是党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其探索经验可总结为:一是在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发展重点,政策步骤等战略确定上要精心研究、实事求是、科学统筹.二是必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三是必须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四是要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五是要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诸多城市加紧实施新区发展战略。城市新区的发展确定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在分析研究城市新区特征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与传统的老城区发展相比较,研究城市新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城市新区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比较方法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广泛运用和相关成果的积累促进了比较经济地理学的产生。比较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经济地理单元的比较,属于经济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比较研究应遵循可比、应用、动态、客观、系统等原则;研究类型包括综合比较与专题比较,结构比较与功能比较,静态比较与动态比较;研究重点为区域发展条件的比较和区域经济决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目前地理界中区域地理学和部门地理学之间的不相协调发展现象,从分工历史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最后提出二者的协调发展应该以寻找新的结合点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结合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特点,从对泛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状态的实证研究入手,深入地探讨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关系的协调发展及利益调节机制、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及保障机制、区域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及互动机制、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及生态补偿机制、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的动态协调及流动讥制、泛长三角与区域外部关系的协调发展及合作机制等问题,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人类生存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人居环境已成为地理学、人居环境学、社会学等研究的热点问题.对近年来国内外人居环境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国内对于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尺度下人类住区适宜性的评价;国外对于人居环境的研究范围较广,在研究尺度上更加多样性.文章对国内外人居环境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发现:国外在研究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比国内更深更广,国外研究主体类型更为丰富,在研究角度上更集中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非正规居住区升级改造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人居环境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