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陈亮是南宋时期名的思想家、学家。他生活在金人侵扰、朝廷屈辱苟安、国势危殆的时代,一生力主恢复,反对议和。他反对夸夸其谈的道学,提倡建立事功,是南宋事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他认为,赏以劝善,刑以惩恶,这是“圣人所以御天下之大权”,因而在法制建设上提出了赏罚亦利、执法公平和宽简刑罚以及法律的因时而变、与时俱进的主张。这些主张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亮是南宋时期浙东学派的杰出代表,他不满理学空言性理天命的迂阔,提出了实事实功的主张。他认为:治学要通其委曲,以求见诸事功;治世要取王霸之杂,事功之会;修为要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他的事功思想对南宋以降的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历史大转折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陈傅良是南宋中兴时期永嘉学派的著名学者和文学家,其文学思想有独到之处。他的文道观属于理学家一脉,又植入事功因子:他重视作家节操,主张作家应胸怀家国;他倡导中正平和的诗风,讲究诗歌声律。  相似文献   

4.
陈亮是南宋爱国学者,事功派著名代表。他从南宋社会现实出发,在同理学的论战中,形成了带有浓厚事功特色的教育思想,其中不少精辟、独到之处,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仍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宋时期,民族危机严重,山河破碎,事功学派积极主张抗金保国,恢复故土,以事功救国。他们坚毅执着,求真务实,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的途径,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奋发有为、自强不忠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试论叶适的经济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适作为追求事功的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具有许多重要而有价值的经济思想。他反对“抑末厚本”及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多干预,追求一种类似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想目标:他还理财是为了富民,希望建立一种小而不费的廉价政府。叶适的这些主张,是适合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进步思想,不仅对南宋以后温州的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构成当代温州社会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传统文化背景及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7.
“德”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南宋永康学派的陈亮提出了颇具特色的功利德论:反对理学空谈道德性命之说,肯定道德的功利性。在伦理层面上,主张“功到成处,便是有德”,提倡才德并美、济时达务的理想人格;在政治层面上.主张德化为本,杂王霸、会事功的富国强兵之说。陈亮的功利德论在中国古代“德”范畴的演进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我们全面理解道德的内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颜元作为教育家,他有着"教以济养,养以行教"的教育经济价值思想。他提倡事功教育,反对空疏无用的讲读,主张教育的内容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与社会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教育方式上,他重视习行,主张教育与社会经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颜元教育经济思想的根源是他的重利观念。颜元的教育经济思想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南宋时期,商品经济日渐繁荣,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始终尖锐.在此背景下,陈亮反对程朱理学的空疏、狂妄,追求民生和抗金复国的实功实效,形成了自己极具特色的功利主义法律思想:政治上,主张改革"祖宗家法",建立起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各项制度,以实现宋室的中兴;经济上,主张农商并重、藏富于民,以发展封建经济,实现民富国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陈亮是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主要代表,他的事功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本从他的人才价值观、教学内容观及教学方法观三个方面对其事功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陈亮的事功教育思想在历史上曾产生重要作用,对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及实践活动也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由问题恒古而又常新,是思想家反复探讨的重要的论题之一。作为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在自由哲学领域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将自由界定人的一种状态,一种强制的不存在。他认为,自由只能是“法治下的自由”,自由与法律相互联结,自由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法律的目的是保障自由的实现。他探究了西方人为了保障个人自由而逐步形成的各种制度,并提出了确保自由实现的一系列原则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儒家人本主义思想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古代法制打下了人本主义烙印,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其中的德主刑辅、贤人治国、谨狱恤刑及重义轻利等思想,对于我们当前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邓小平始终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对纪律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思考。纪律与法律是紧密相连的。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非常重视法制教育,强调要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是邓小平一贯的思想,他把抓好建设和法制看作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思想。他根据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任务,将建设法治国家作为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在经济建设中完善法制,推进从进行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在文化建设和创新中促进法治化的进程,创造法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彭真曾长期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对我国新时期的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彭真对司法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思想,他主张加强党对政法机关的领导,严格依法办事,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政法队伍的建设,政法机关严格执法等。这些思想对改变政法队伍的观念,适应改革开放,稳定社会治安,打击犯罪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荀悦从“性情相应”的人性论出发 ,强调“法教”对人性的改造作用 ;在国家政治结构关系中 ,主张君臣民三位一体 ;在治国方略上 ,把道视为总纲 ;在治民方面主张“德刑并举”。他的思想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魏晋政治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Alfred Nobel was born in Sweden, but lived in many countries in Europe at different points of time. He went through many ups and downs during his life. He invented dynamite, a controllable explosive, which greatly enhanced the pace of industrialization by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canals, bridges, tunnels, dams and other structures, and the digging of mines. His business swelled and spread to many parts of the globe. He braved many adverse situations including poor health and frequent factory explosions, one of which took the life of his young brother, hostilities and criticisms. At the same time he earned a huge fortune. He set aside most of his wealth to institute awards, now known as Nobel Prizes. Nobel was not only a prolific inventor (with 355 patents), but also was endowed with literary talent.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位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家,范仲淹具有修德省刑的法律思想和精审法令的立法主张。在法制变革的实践中,范仲淹又持有令出为行的执法理念、明法慎罚的用法原则。其法律思想集中体现了儒家重情恤刑的慎法精神。  相似文献   

19.
沈家本:中国近代比较法学的开拓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家本开近代中国中西法律横向比较的先河,他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沿革得失的认真考察,通过与西方法律的综合比较,得出中西法律可以互补的真知灼见,他在主持清末修律时“会通中西”,翻译和引进西方的部门法学,主张效法西方的法治,改良清朝的司法制度,使中国法制走向近代化的开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沈家本都不愧是中国近代比较法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20.
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是列宁法律思想中贯穿始终的一根主线。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列宁十分重视法律的作用,主张依法治国;提出党应当通过苏维埃机关在苏维埃宪法的范围内来贯彻自己的决定;强调从严治党,对共产党员的惩办应比对非党人员加倍严厉;要求在全民中加强法制教育,树立法制观念,以培养对社会主义法律的真诚信仰。列宁法律权威观构成其依法治国理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