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代的胡酒     
唐代 ,由于最高统治者实行不问华夷 ,对外开放的政策 ,唐王朝与周边诸国尤其是西域、中亚地区诸国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日益发展 ,交往日益频繁。当时的都城长安 ,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而且成为中外交往的重要都市。唐代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领域受到西域、中亚的影响 ,而且在饮馔习俗方面也形成了胡化的风气 :胡食 ,胡酒备受青睐 ,胡人开设的食店、酒肆遍于坊市间 ,“胡姬貌如花 ,当炉笔春风” ,吸引了众多的酒客狂饮其间 ,留连忘返。当时在城市中流行的胡酒比较著名的有三个品种 :葡萄酒 ,三勒浆 ,龙膏酒。…  相似文献   

2.
正唐代,中原与西域文化交往频繁,这可以通过在丝绸之路上行走的商人、僧侣、留学生和使臣凸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部分胡人选择在长安定居,并逐渐将其生活方式融入唐代社会之中。这其中,由胡族商人发起的,将胡姬与酒肆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吸引着当时无数的文人骚客或达官显贵为之折腰。"胡",在中国古代最早是指北方和西方以游  相似文献   

3.
大蒜──佐食佳菜 多效良药廖晓群,任彩元大蒜旧时称胡蒜,相传是汉代张赛出使西域时带回国内的,因出于胡地,故有胡蒜之名。传入我国已有两千余年了。因为它比野生小蒜略大些,所以称之为大蒜。它既是调味佳品、食用佳菜,又是预防保健、治疗疾病的一味多功能食药。民...  相似文献   

4.
唐代鲁山花瓷腰鼓是中国古代陶瓷与音乐结合的一个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花瓷腰鼓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随着佛教东渐传入我国的西域与西凉地区,并与当地音乐不断融合,于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后广泛运用于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唐代陶瓷手工业、音乐艺术繁荣发达,兼容并蓄,求新求变。唐花瓷腰鼓在唐代宫廷盛极一时,并随着唐乐的输出传入韩国和日本。宋代贵族政治没落,文学艺术向着平民化、世俗化与普及化发展,花瓷腰鼓也因此走出宫廷,在民间不断吸纳、受容,演变、转化,慢慢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相似文献   

5.
俞果 《寻根》2000,(1):4-9
1999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库车首次发现了开凿于唐代的一座石窟。窟中完整丰富的汉文化遗存在古西域地区千余座石窟中绝无仅有,专家喻之为“汉文化的形象博物馆”。这座石窟被名为“阿艾石窟”。  相似文献   

6.
唐女大有胡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华夏文化》2002,(1):22-23
鲁迅曾说“唐室大有胡气”。和前朝后世相比,此种“胡气”弥漫下的唐代女子健硕丰腴,朝气蓬勃,能大胆追求和创造美,具有较强的个人意识,更有一番迷人风情。  相似文献   

7.
狮子是原产于非洲与西亚的一种猫科猛兽 ,而非中国自古就有 ,自汉代始 ,我国典籍中才出现“狮子”的记载。那么狮子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呢 ?本文拟就此题做一考究 ,请指正。“狮子”一词在六世纪又记作“师子”。有关“师子”的最早记载出现在《汉书·西域传》 :“乌弋地暑热莽平 ,……而有桃拨、师子、犀牛。”在此前 ,也有“狻猊”一词 ,后人多认为是狮子的别称 ,至宋代后遂不再用。《尔雅·释兽》云 :“狻猊猫 ,食虎豹。”郭璞注 :“即师子也 ,出西域。”颜师古在注《汉书》时也说 :“师子 ,即《尔雅》所谓狻猊也。”出自战国墓涿冢的《穆…  相似文献   

8.
长安既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商业大都市。它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唐代诗人有2000多家,据清人所纂《全唐诗》,诗作有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唐代诗人或长或短都在长安住过一个时期,并在这里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因此,可以这样说:诗里常...  相似文献   

9.
王川 《东方文化》2003,(6):146-148
陈寅恪先生(1890—1969)平生注重姓名的研究,在讨论唐代九姓胡之“胡名”时指出,“胡姓”之研究,经桑原骘藏(1879—1931)等人的耕耘,已有成果;而“胡名”则“急待研讨”,他曾指导清华学生姚薇元(1905—1985)研究“胡名”,并在姚《北胡姓氏考》的“序”中举例说“胡名”对于历史研究重要非常,如“清代史事,则满名字之考证,殊与推求事实有关。治史不得置而不究”。  相似文献   

10.
作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交通路线,丝绸之路萌发于早期贸易的自发往来,在公元前2世纪晚期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后,转变为在中原王朝刻意经营下的自觉拓展。丝绸之路在唐代达到鼎盛,经由绿洲、草原和海上三大干线,中国的丝绸、瓷器、铜镜、茶叶和四大发明等传入西方,西方的珠宝、玻璃、金银器以及动植物等输入中国,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  相似文献   

11.
据史料记载,西洋画传入中国,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大秦(即罗马)景教(即基督教)徒阿罗本携经像来长安,即为西洋画入传中国的最早记录。但这一以宗教为题材的西洋画并未产生任何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2.
4、唐代韩混《五牛图》 唐代韩混《五牛图》卷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后人称“牛马二韩”(另一人为韩干,擅画马著称)。 韩混(723~787),唐代画家,字太冲,长安(今西安)人,少师休之子,以荫补骑曹参军。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急骤的鼓乐声,一位身着艳丽胡服的舞人在一方园形的毡毯上快速旋转,灵活腾跃,跳起了具有高难技巧的舞蹈。这是我国诸多唐诗中对于当时西域乐舞的描述,例如著名诗人白居易《胡旋女》诗:“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元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这些唐诗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想象余地,近年在宁夏盐池县发掘出土的一座唐墓的两扇石墓门上,各刻有一名男子正在跳着这种旋转如风的(胡旋舞),更为人们提供了直观形象。其实,早在西汉,自张春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以来,与经济贸易交往日益增多的同时,西域乐舞便…  相似文献   

14.
大约在东汉时期,佛教由印度经西域传到中国。最初仅在宫廷、贵族中信奉,以后渐播民间。据史籍所载,西晋时长安与洛阳的寺院已达180所,僧尼3700人。这一数字虽是后人所记,未必即为信史,但当时长安的“寺庙图像崇于京邑”则不庸置疑。世居敦煌的月支人竺法护,...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印度都是驰名世界的文明古国 ,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可谓源远流长。公元前 3世纪中叶 ,佛教由中印度传入西、北印度。不久 ,中亚地区大月氏、康居以及安息的佛教僧侣纷纷沿“丝绸之路”东来传教。自汉至晋 ,佛教在中国内地传布渐广。佛教既受提倡 ,佛典的翻译便显得格外需要。西域各国、印度、月氏、安息、康居高僧来华后 ,在洛阳与汉族沙门、清信士合作 ,从事梵典的转译。自汉开始 ,迄于唐代 ,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翻译事业。佛教传入中土后 ,佛教文化交流成了中印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两国佛教僧侣的传道求法又成为中印佛教文…  相似文献   

16.
唐代少阳院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前期,太子居住东宫。玄宗以后,太子多随皇帝居住在大明宫寝殿旁的少阳院。 有关大明宫少阳院位置,一些唐宋史料记载不尽一致。李肇《翰林志》云:“翰林院又北为少阳院。”宋敏求《长安志》卷六《右别见》亦云:“内侍省、右藏库次北,翰林门内,翰林院学士院。又东,翰林院,北有少阳院。”  相似文献   

17.
编後     
编後距今已是一千二百零八年以前的唐贞元五年,刚满十八岁的诗人白居易来到长安。当时担任著作郎之职的顾况读到白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句,为之叹服,并打趣我们的诗人,说"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唐代长安的物价究竟如何,因此"居易"还是"居大不易",且不...  相似文献   

18.
当惊世界殊     
敦煌,是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北有北山(马鬃山),南有南山(祁连山),是一个冲积而成的绿洲,由南山流来的古氐置水(今党河)泛滥所造成,绿洲周围多戈壁和沙丘。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接中原,西邻新疆。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原通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是名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由敦煌出发,向东通过河西走廊去古都长安、洛阳。  相似文献   

19.
葛承雍 《寻根》2000,(5):100-106
在中国北方汉语方言中,有许多地方将用湿适中的黏土放在模子中夯打而成的方形土坯,叫作“胡墼”。例如陕西关中“胡墼”,又写用“胡基”、“胡期”或“胡其”,山西太原、忻州、万荣等地就叫“胡墼”,青海西宁地叫“胡墼”  相似文献   

20.
西域,汉代史籍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一大片狭长地带。自张骞“凿空”以来,不但政治上开始汉族与西域诸国的交往,遏制匈奴势力,稳定了边关,且西域诸国物产源源不断输入中国:同时,西域诸国绮丽多姿的音乐舞蹈也给汉族以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