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陇东岁时习俗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习俗,而是人类早期的观念、信仰、仪式等诸种化因素的积淀物,我们可以透过这种习俗看到远古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祖先神灵的崇拜以及他们用以与自然作斗争的仪式与禁忌。  相似文献   

2.
由于对水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纳西族产生了水崇拜习俗,并在其生活中影响深远.这种习俗的形成不但与纳西族哲学的形成和独特的地域环境有关,还与纳西族的民族心理有关.纳西族的水崇拜习俗表现了纳西族对水的独特审美感受,同时通过对水这种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的感知和审美,表现出对资源保护,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珍视,最终表现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山神崇拜源于远古藏人的民间信仰,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简要的叙述了新龙藏区的山神崇拜习俗的历史渊源并对当地藏民在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的"煨桑"仪式及"十三"年节中的"拉泽"仪式祭拜山神的活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理环境、先民社会意识和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原因,《圣经》包含有圣石崇拜的显著特征。圣石在崇拜仪式中主要有神殿、鉴察者、祭祀和纪念碑四种功能。《圣经》中的圣石崇拜作为一种文学原型对后世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作为一种古老习俗,《圣经》中的圣石崇拜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圣石崇拜相比又有其独到之处,集中凸显了希伯来民族对耶和华上帝的独一信仰。  相似文献   

5.
"万物有灵"是原始宗教的精神支柱,梅山人对五谷的崇拜,便是人类原始的自然崇拜之一,形成缤纷灿烂的粮食消费习俗,展现了人类社会的原始风情,深含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龙神崇拜是指将龙作为神灵来加以崇拜,通过对龙神的祭献,使之为人类造福。武当山五龙宫的兴起,与历史上祭祀五龙以求雨的习俗有密切关系,武当道教崇奉的五龙神有人格化的特点,龙神崇拜赋予了五龙宫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神秘的道教色彩。  相似文献   

7.
树崇拜是早期人类的一项重要信仰习俗。我国古代的树葬,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青铜“神树”,春秋战国开始的墓上植树制度和西汉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及文献中的“桃都树”、“长青树”,以及从东汉到魏晋时期的墓葬中的“摇钱树”等,都表征着古代的树崇拜。树崇拜信仰习俗的历史演化,构成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树文化。  相似文献   

8.
借助《山海经》、楚辞、甲骨文、相关传世文献以及汉语音方言,对端午时节人们将粽子投于水中的习俗进行探究,可以发现,端节应始于夏前,粽子投水是先民谷神崇拜观念之体现,是史前报神仪式之余绪。  相似文献   

9.
所谓海神,是指人类在向海洋发展与开拓、利用的过程中对异己力量的崇拜,也就是对超自然与超社会力量的崇拜。所谓海神信仰,是人们在海洋活动中所产生的对神灵的信仰现象。而海神信仰作为海洋文化的一部分,在中日文化,或者说中日民俗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断发纹身、禁忌等两个典型例子,就可以阐明习俗是海神信仰的现实的、实体的反映,也体现了日本对中国文化在习俗和海神信仰层面上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10.
树崇拜是早期人类的一项重要信仰习俗.我国古代的树葬,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青铜"神树",春秋战国开始的墓上植树制度和西汉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及文献中的"桃都树"、"长青树",以及从东汉到魏晋时期的墓葬中的"摇钱树"等,都表征着古代的树崇拜.树崇拜信仰习俗的历史演化,构成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树文化.  相似文献   

11.
Many anatomy programs that incorporate dissection of donated human bodies hold memorial ceremonies of gratitude towards body donors. The content of these ceremonies may include learners' reflections on mortality, respect, altruism, and personal growth told through various humanities modalities. The task of planning is usually student‐ and faculty‐led with participation from other health care students. Objective information on current memorial ceremonies for body donors in anatomy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ppears to be lacking. The number of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t currently plan these memorial ceremonies and information on trends in programs undertaking such ceremonies remain unknown. Gross anatomy program directors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were contacted and asked to respond to a voluntary questionnaire on memorial ceremonies held at their institution. The results (response rate 68.2%) indicated that a majority of human anatomy programs (95.5%) hold memorial ceremonies. These ceremonies are, for the most part, student‐driven and nondenominational or secular in nature. Participants heavily rely upon speech, music, poetry, and written essays, with a small inclusion of other humanities modalities, such as dance or visual art, to explore a variety of themes during these ceremonies. Anat Sci Educ 7: 219–223. © 2013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atomists.  相似文献   

12.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参与度最高、最为隆重的节日。春节不仅仅作为度量时间的一个单位,将自然界描述清楚,而且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春节的诸种事项活动及其所蕴含的意义,是通过仪式来实现的,仪式使得节日的意义形象化、具体化。过年仪式活动彰显个人情感归属功能、文化价值认同功能、社会规范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3.
黄佤一生需经过三个婚礼仪式才能完成婚姻的缔结,整个缔结仪式跨度时间长,仪式繁琐,但这种缔结习俗传承至今。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黄佤婚姻缔结仪式是其传统文化的原传介质,族群认同的重要标志,调控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投降礼仪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的战争中,经常会出现投降服输的行为,其中往往伴随一些礼仪活动,有专家称之为投降礼仪。研究发现,春秋时期战争中投降礼仪经常出现,且不同国家间的礼仪有很多相似之处;战国时期投降礼仪明显减少,礼节也十分简化。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在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体制下,学校的一些仪式逐步被纳入学校的制度和日常教育教学的管理程序之中,本来生动而有内涵的仪式在步入程序化的轨迹中渐渐失去教育的意义.同时,一些有价值的仪式却被淡出了学校的教育视野,学校仪式的德育价值走向衰微,学校德育因为失去科学有效的仪式支撑而更显无力,如何认识学校仪式与重建学校仪式的德育价值是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死亡出发,传统乡村的世界观中包括了神、鬼、祖先的观念。这亦是传统王朝世界观一个缩影。因为,在皇帝看来,“人鬼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因此,施幽祭祖的仪式,贯通与对应着从乡野到庙堂的王朝统治秩序。朝廷的规定既是对地方行为的规范,也对地方传统的承认;而在乡村礼仪实践的过程中,村民、仪式专家展演出来的往往是因应于自身环境的对王朝礼仪的改写、创造与表达。祖灵的祭祀关系到地理的范围以及财产的权利,人---祖先/神---地连接在一起,这就是地域社会的根据。但是,在南中国家庙形制的祠堂在景观上成为乡村的核心却是明中期以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遗产具有文化内涵丰富、风格迥异、层次明显、禁忌严格、面临挑战等共同的特点。少数民族的人生礼俗在服饰文化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诞生的隆重、成年的喜悦、嫁娶的热烈、死别的悲怆表现得特别的深刻。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具有民族识别的族徽、幸福吉祥的象征、生产与生活的反映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巫术与神话是世界各地古老而原始的宗教文化形式,同时又是各国、各民族基础性文学艺术的母题。在人类还处于蒙昧与野蛮的原始社会时期,巫师与神职人员就借助于宗教、音乐、舞蹈、杂技、诗歌与戏剧等形式来沟通人与神、天与地之间的文化联系,尤为神秘莫测、名目繁多的如各种出生、成年、婚嫁、丧葬、祭祀与大小宗教秘仪,更是生动、形象、完整地记载着人类原生形态的生命流程。  相似文献   

19.
羌族婚俗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从羌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和羌族婚礼的形成及其特征看,羌族婚俗具有其深层的文化内涵:羌族婚俗不光是一种单纯的民俗现象,而且是羌族宗教意识的体现物,民族精神的象征物,民族的人文观念、伦理道德的寄托物。  相似文献   

20.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如果说西周以前的“礼”过多地体现了它的伦理功能,而西周以降则使“礼”更多地体现了它的政治功能。周公礼教思想的形成与实施则完成了礼的伦理化向礼的政治化的转变。因此,周公礼教思想之于中国后天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