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易·文言传》作为《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思想方法和哲学观照,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同时,它又是文学上的一个典范.《文言传》确实有出色的文学特点:一是骈偶争辉;二是音律天成;三是精雅灵动.《文言传》涵盖散文、赋、骈文三体;句式辞章之美,令人叹服;骈散相间,韵散兼行,更是后世古文的正体.  相似文献   

2.
薛英杰 《考试周刊》2009,(27):28-29
《昭明文选》在中国古代骈文与散文的分离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沈思翰藻”说为骈文奠定了文坛的正宗地位。《文选》的选录标准与后世的骈散之争有重大干系,特别是持骈文正宗论的学者,纷纷通过对《文选》选录标准的辨析,从而确认骈文的地位。本文以骈散之争的历史眼光.梳理阮元、刘师培、章太炎等学者对《文选》选录标准的论证,并探讨了《文选》的选录标准及这种论证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之纯《中国文学史》明确提出骈俪之文肇始于陆机。于景祥确实不知道骈文究竟形成于何时。骈文的起源或形成是在阴阳思想成为普遍的世界观即阴阳思想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之后,在辞赋的影响之下,在辞赋之外的散文中连续使用骈化句式。骈文最根本或最本质的特征就是骈,骈文是有意识连续骈化之文。辞采、典故、声律等是骈文在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次要特征和阶段性特征。荀子的《劝学》是"骈体初祖"或"骈文初祖"。一切分类包括文体分类只能是也永远是大致之分类。  相似文献   

4.
刘勰《文心雕龙》骈文理论对清代学者孙梅的《四六丛话》影响很深。本文从骈文的产生和形成问题、骈文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不拘奇偶论三个方面来探讨《文心雕龙》与《四六丛话》骈文理论之间的关系,发现孙梅在骈文的产生、发展、对偶的类型、典源、情文关系、骈散融合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文心雕龙》骈文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语言艺术角度,论析了《史记》在写人叙事中的语言句式技巧:长短句相间,参差之美;骈散句交替,音韵之美;直陈与设问相杂,语调之美;主动与被动句交错,舒缓悠扬之美。  相似文献   

6.
东汉班固作《汉书》,其中78篇沿用《史记》原有篇目,虽然在原有文句的基础上作了剪裁删削,但仍然保留了大量可用于比勘的异文材料。这些异文材料是研究《史记》版本、校勘、史实出入的较有价值的材料,并可由此上窥《史记》《汉书》古本之貌。《史记》《汉书》对校是《史记》校勘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运用他校与本校的方法对《史记》《汉书》九处异文进行校勘发现,《汉书》的确能对《史记》起到订正作用,同时也可以发现《汉书》的校勘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先秦文学不自觉的时代,《论语》出现了一些骈偶句式,短则三言、四言、五言,长则六言、七言。这些骈偶现象并非刻意为之,它们可以追溯到商周史官的格言。同时,受先秦君子文化的影响,孔子在言谈中经常将君子和小人对举,使《论语》更加倾向于骈偶化。而七十子后学的整理促进其格言化的完善,亦是骈偶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作为最早的骈文理论著作 ,《文心雕龙·丽辞》对骈文的产生、骈文的特点、骈文早期的发展都进行了一定的描述 ,并对骈散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具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9.
《口技》在行文上采用了散句中相杂骈偶的句式。这种散中寓整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转折多变,错落有致,表现了语言的参差美。散句讲求语言平易流畅,错综变化;骈语则讲求句式匀称对仗,整  相似文献   

10.
《滕王阁序》是古代骈文中的精品,在严格的形式束缚之中,作者有如“带着脚镣跳舞”,既充分发挥骈文特有的表现手段,又集对偶、声韵、事典、辞藻于一炉,且能运散文之气于骈偶之中,严整中有行云流水之势,因此学生很难读懂,即便对照注释一字一句也无法深入领会文意。况且本文摹写景物,笔法多变,字句绚丽,至极至美;述志言情,腾挪跌宕,语...  相似文献   

11.
《史记》诸表的问题很多,有的文字脱、衍、错格,有的纪年舛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史记》、《汉书》诸表年数差异及本身歧义的地方提出粗浅的看法,在考订《史记》诸表的同时,对相应的《汉书》诸表也多有补正,不妥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12.
自历史散文的进程观,《汉书》在文学史上与《史记》同样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汉书》具有严谨有度而又曲折多变的结构,其语言典则而不乏灵动,情感虽内敛而仍然丰富,其刻画人物,每于细微处显精神。《汉书》在叙事体例、叙事内容及语言锤炼方面更为精当。与《史记》雄放酣畅的风格不同,《汉书》整体上呈现一种在严格法度之下具有的从容娴雅之美。  相似文献   

13.
自历史散文的进程观,《汉书》在文学史上与《史记》同样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汉书》具有严谨有度而又曲折多变的结构,其语言典则而不乏灵动,情感虽内敛而仍然丰富,其刻画人物,每于细微处显精神。《汉书》在叙事体例、叙事内容及语言锤炼方面更为精当。与《史记》雄放酣畅的风格不同,《汉书》整体上呈现一种在严格法度之下具有的从容娴雅之美。  相似文献   

14.
《喻巴蜀檄》是司马相如散文名篇,《史记》、《汉书》、《文选》均载录,但文字并不完全一致。《史记》、《汉书》、《文选》各注本、近年出版的《司马相如集校注》也大都提到《喻巴蜀檄》诸本文字间或有异,但并未对歧异处全部加以解释,甚或解释有误,乃至有未提及其歧异处。本文即对《史记》、《汉书》、《文选》所载《喻巴蜀檄》进行校读以及试作解释。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史记》《汉书》过程中,颇感其记述及注释有可疑之处.今摘取其中三例,求证于方家:梁玉绳关于《史记》《汉书》所载张良卒年皆误的说法并无根据,实则二书皆存正确之可能;公孙弘年寿及生年《史记》《汉书》所载相异,是历法中并本、除本的区别;《史记》所载汉武帝元光年号非司马迁本记,应为后人所追记.  相似文献   

16.
作为骈文理论的集大成者,孙德谦全面继承了有清一代“骈散合一”的思想,但侧重于“骈散兼行”,即骈句与散句并用.在孙德谦看来,“骈散兼行”能使骈文具有舒缓的气韵,而这种舒缓之气正是骈文区别于散文的本质特征.孙德谦“骈散合一”思想既能融合骈句、散句各自的优势,又保持了骈文、散文各自的特色,解决了以往“骈散合一”论者既要骈句、散句合域,又要骈文、散文分疆的矛盾,这是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认为两晋六朝"迁书既美善,引起学者研究兴味,社会靡然向风。"而著者在阅读《隋书·经籍志》过程中发现,唐代以前对《史记》和《汉书》的接受和研究著作极其不均等。事实是《史记》传者甚微,而《汉书》注家如云。文章探讨唐代以前《汉书》和《史记》的接受情况,并分析"《史记》传者甚微,而《汉书》注家如云"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徐珊珊 《文教资料》2012,(34):21-22
《史记》和《汉书》都是非常重要的史学著作,且二者关系较为紧密,汉高帝刘邦元年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的史实可互为佐证,现以中华书局出版的金陵局本《史记》作为底本,校以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先谦《汉书补注》为底本的《汉书》,对其中列传部分进行重新校读,以札记形式整理成文,期望对阅读和研究《史记》、《汉书》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郑丽冰 《文教资料》2011,(34):111-113
《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都有关于刘邦的记载。对于这个色彩斑斓、瑕瑜互见的开国君主,《史记》和《汉书》在其形象塑造时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两书对刘邦的称谓.对史料的处理方式.以及对项羽的态度的不同进行比较,从而论证《史记.》比《汉书》更具有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20.
骈语是《庄子》语言艺术的重要体现,骈骈相连、骈散结合,散中有整、骈中有繁的句式特点是构筑《庄子》语言优美特风格的主要因素。单句对式冯语的分项有,主谓谓语句、动 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和名词谓语句,复句对式骈语的分项之间有并列、承接、转折、因果、假设、解释、目的、条件等关系。并列和承接关系骈语的意义表现形式有四关,平行式,回环式,中式,连锁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