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台湾民主国的败亡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因的“甲午战争”,大败清军。次年,清廷被迫派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日本政府派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为代表。3月20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开始谈判。24日会后,李鸿章返寓所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在1862年代理江苏巡抚期间开始对日本有所了解。随后,他曾以南洋通商大臣身份与日本官商打交道,主张与日本通商。1870年,日本派员前来谋求通商修约,李鸿章力排众议,说服了总理衙门大臣并于1871年与日本签订了修好条规和通商章程。次年,当日本方面派员改约谈判时,李鸿章则以约定守信的明确态度加以拒绝。与此同时,他还多次建议总理衙门向日本派驻使节以加强两国的相互了解和联络。李鸿章在这一时期所提出的对日主张应该说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实际和世界潮流的。  相似文献   

3.
答:清政府谋求和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签定和约的活动,早在义和团还在天津、北京等地英勇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1900年7月7日,天津战败的消息传到北京,那拉氏即命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井兼程北上,主持对外事务,准备向帝国主义投降议和。17日,李鸿章离粤赴沪,21日到达上海。其时,天津虽为寇军所占,但北京尚在义和团控制之下。李鸿章认为议和之机还未成熟,使以“盛暑驰驱、感冒腹泻”为由,滞留在上海以观风色。他一面向那拉氏提出“义和团是匪非民”,祈其“痛加剿洗”,一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中日琉球交涉占有特殊的地位,身为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在交涉中的表现为世诟病,然考诸史实,李鸿章虽在琉案发生之初持消极态度,但后来他坚持“兴灭继绝,护持弱小”的原则,否定日本灭之琉球的两分办法,提出“存琉球”案以复国的两分琉球主张,并反对总理衙门与日使草签《琉球条约》《配加条款》是应当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王龙 《学习之友》2010,(3):36-37
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中流砥柱。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  相似文献   

6.
1884年12月,日本侵略分子和朝鲜开化党人借中法战争之机在汉城发动了甲申事变,随即被驻朝清军平息。此事引起中日两国关于朝鲜问题的交涉。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经过外交谈判,签订了《中日天津条约》,解决了两国争端。  相似文献   

7.
日本记者佐藤铁治郎写了一本书:《袁世凯》。该书于1910年即辛亥革命爆发前一年由天津时闻报馆出版。该书记载对袁世凯的评价与现今流行的说法大相径庭,仅举数例以说明:要而论之,袁世凯当日(指在朝鲜时期)之谋,实有令人可惊可畏者。使清政府与李鸿章能明断敏迅,出师图韩,一跃而登,真令我日军无从措手。即我日奋然而作,然以当日海陆军论,尚不知鹿死谁手。袁之外交,诚有飚悍之手腕哉。1895年4月李鸿章在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后,与伊藤博文、陆奥宗光闲谈,李鸿章面对当时大清国与小日本的地位变化,今不如昔,感叹道:“人材难得啊。”伊藤博文…  相似文献   

8.
余瓗是清政府派遣的首任驻日本长崎领事,驻扎长崎长达六年。他在担任领事期间积极开展对日情报收集活动,并上书总理衙门及北洋大臣李鸿章,建议防范来自日本的威胁,发展海军援护朝鲜。他最早提出设立海军衙门以统一海军指挥权的建议。在完成了由传统封建文人向近代外交官转变的同时,余瓗也为晚清的国防建设带来了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格兰特践诺     
1879年,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设宴,款待卸任的美国第18任总统尤利塞斯·辛普森·格兰特. 席间,李鸿章注意到格兰特随身携带的一根名贵手杖.那手杖通体雕刻暗纹,装饰富贵华丽.李鸿章提出赏看的请求,并将手杖拿在手中久久不肯放下.格兰特看出了李鸿章的喜爱,便通过翻译说:“中堂既然如此喜爱这根手杖,我本当慷慨奉送.可它是两年前我国工商界赠予我的礼物,代表着国民的公意,所以不能擅自转送.待我回国征得大家同意后,定将奉赠.”  相似文献   

10.
建军的是他,打仗的是他,战败谈判还是他!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二十七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忧郁和悲愤中辞世。这以后,李鸿章被定论为“卖国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辛丑条约》签订90周年。 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以慈禧为首的腐败的清王朝为维持其反动统治,向帝国主义屈膝投降,于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同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900年8月7日,正当帝国主义侵略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的途中,清政府便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谈判大臣,负责同帝国主义侵略军进行议和谈判。帝国主义未予理采。14日,侵略军攻陷北京,慈禧等仓惶西逃, 24日,慈禧在西逃途中发布上谕,让李鸿章会  相似文献   

12.
李经方(1854—1934年)字伯行、端甫。安徽合肥人,李鸿章长子。 1890年(光绪十六年)9月9日,李经方以二品顶戴江苏候补道被清廷任命为出使日本国钦差大臣。翌年2月10日至日本。出使期间,他与日本关系甚密。据当时许多人揭露,其父李鸿章在日本有商号、洋行、茶山,李经方在日本也曾开有八百万资本的洋行一座,且与日本天皇“情意亲密”,时“与其宫眷相往还”,“倭王之女拜伊为义父”,“复议聘为儿媳”。这种与日本上层的复杂关系是导致李鸿章父子在后来日本侵华时“不欲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1891年9月4日李经方请假归国。翌年1月14日回到任所,至10月11日卸任。后长期跟随李鸿  相似文献   

13.
高畅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33-135
19世纪后期,中国出现边疆危机,而这一危机几乎是从西北边疆与东南海疆同时出现的。特别是70年代以来,伴随着日本的崛起及其逐渐显现的侵略野心,中日矛盾逐渐被激化。琉球问题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中日两国围绕琉球问题产生了一系列的交涉。面对此种"双边危机",中国形成了著名的"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作为北洋大臣同时又是"海防派"代表人物,从始至终都参与其中。正是在应对中日琉球交涉等一系列"海疆问题"的过程中,李鸿章的海防思想逐渐发展形成。  相似文献   

14.
1894年5月,甲午战争爆发在即,清政府仍不以为意。当此战云密布之际,李鸿章与定安(海军衙门另一位帮办大臣)奉命进行第二次海军检阅,并邀请英、法、俄、日等国官员参观。在奏报检阅情形时,李鸿章提到“即日本蕞尔小邦,犹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表示了一定的担忧。但随即又信心满满地说:“此后京师东面临海,北至辽、沈,南至青、齐,两千余里间,一气联络,形势完固。”完全出乎李鸿章意料的是,仅仅过了几个月,他所夸耀、赞美的舰队、炮台、要塞都在敌人的炮火下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习》2010,(4):1-1
清中叶,天津作为府和县两级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商业繁荣,人口聚集。随着西方的入侵和政治经济力量的扩张,天津一度成为对外交涉中心,尤其是1870年以后李鸿章和袁世凯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前后达33年之久的时期中,天津的政治功能极度膨胀,他们办洋务、建海军、兴实业、立自治等多在全国起示范的作用,已经超出了一个府或省级政府的职能范围,在全国的政治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的门户进一步洞开,中外交涉日多。在此期间主持清政府对外交涉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对外交涉的过程中提出了“外须和戎”的主张,并在以后长期的对外交涉中以此作为对外政策的基准,推行其和夷政策。李鸿章的“外须和戎”政策的提出与实施,在中国近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李鸿章本人也因此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本人将就李鸿章“外须和戎”政策提出与实施的原因、目的作一点探析,以期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李鸿章的这一政策和李鸿章本人。一、“外须和戎”是强弱形势比较下的变策近代中国,西方列…  相似文献   

17.
当地时间1896年8月28日,大清帝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乘"圣一路易斯"号邮轮抵达纽约,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李在美国受到了总统克利夫兰的接见,并和美国一些要员及群从见面,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礼遇"(《纽约时报》)。9月2日上午9时许,李鸿章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本文是1896年9月3日《纽约时报》对这次采访情况的综合报道,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8.
互换马关条约始末探源翟文奇1894年夏至1895年春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头衔担负着战争的实际总指挥并掌握着外交实权。他战前幻想列强调停,制止战争爆发;战起避战求和,“水陆交绥,战无一胜”;战终屈辱议和,死心塌地签约。“李鸿章...  相似文献   

19.
天津东丽中学王慧同学说,最近日本的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2007年1月9日上午,日本防卫省挂牌仪式在东京举行,首相安倍晋三任命的防卫大臣久间章生为牌匾揭幕。由此,“防卫厅”的门牌改头换面成了“防卫省”,防卫厅也从日本内阁独立出来,成为“中央一级主管单位”。  相似文献   

20.
一向为李鸿章所倚重的北洋舰队竟会在甲午海战中败给日本,这是李鸿章所万万料想不到的。清政府虽然对西方列强畏之若虎,但对日本却基本没用正眼去打量过它,认为臣伏了千年的小小岛国,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