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高师音乐教育承担着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任,深化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提高音乐教育质量显得尤其重要,当前音乐选秀节目可为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改革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同时发展也推动了各项改革的深化。高师音乐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初步形成了一个基本适合中国国情的高师音乐教育体系,在学科建设、师资培养、招生规模、器材设备、科学研究、教材设备、课程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高师音乐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面临着不少困难和矛盾。  相似文献   

3.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的制订和颁布,是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建设成果。而作为高师工作母机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当通过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进一步深化高师音乐教改。  相似文献   

4.
宏观视野下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直接影响着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思想、课程模式、教学内容,宏观系统地审视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并探讨其改革发展方向,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1906年成立第一所官办艺术示范教育学堂至今,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发展历经百余年,其中涌现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音乐人士,在推动我国音乐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影响。回顾高师音乐教育发展历程,其中既有优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传承,也有很多经验教训需要我们汲取和反思。在这一基础上,结合现阶段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现状,通过深化教育改革、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为今后高师音乐的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专业音乐教育之一,鉴于高师与基础教育的特殊关系,讨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不能不考虑到高师的特殊性。以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过于向独立设置的专业音乐院校看齐,正是忽略了这种特殊性的缘故,造成了高师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的严重脱节,导致高师音乐教育自身发展困难重重。高师音乐教育太需要走自己的路了。与此同时,基础音乐教育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革,有关高师音乐教育的讨论显得更加迫切和需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发展何去何从,本文仅就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改革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同时发展也推动了各项改革的深化.高师音乐教育作为一个基本适合中国国情的高师音乐教育体系,在学科建设、师资培养、招生规模、器材设备、科学研究、教材设备、课程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专业音乐教育之一,鉴于高师与基础教育的特殊关系,讨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不能不考虑到高师的特殊性。以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过于向独立设置的专业音乐院校看齐,正是忽略了这种特殊性的缘故,造成了高师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的严重脱节,导致高师音乐教育自身发展困难重重。高师音乐教育太需要走自己的路了。与此同时,基础音乐教育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革.有关高师音乐教育的讨论显得更加迫切和需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发展何去何从,本文仅就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提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音乐教学法"这一内容单一的模式化理论课程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及社会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音乐教师的需求。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行重大改革举措的时候,高师音乐教育必须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其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进行一系列改革,使其尽快与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直接影响着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思想、课程模式、教学内容,宏观地审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及改革方向,对进一步深化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启教育改革的议程,是对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第一阶段教育改革的支持、肯定与超越。重启教育改革议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改革的支持力量需要再次积聚,这是重启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教育改革面对的顽固性难题需要继续攻克,这是重启教育改革的动力基础;教育改革的运行方式需要转换,这是重启教育改革的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世界教育改革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去集中化"的政府改革,以"教育券"发放取代直接对学校补助的财务改革,以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品质及教学成效为主轴的师资改革,以培育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焦点的课程改革,注重社会公平的平等性改革等方面.受其影响,台湾技职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试办综合高中,推动高中职社区化,采取招生管道多元化,实施课程统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行高等技职学校改制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育改革也随之推进。教育改革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和完善,然而教育改革并不仅仅是针对于高等教育的内部调整,对于教育体制以及外部的管理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深化下,高等教育管理需要开辟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批判性思维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二者互促共进。一方面,批判性思维是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高校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的主动、全面、继续发展和有效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防止高校课程改革仅停留在表面活跃的浅层次上。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改革推动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化为批判性思维教育积累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而且高校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是促进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有效方式。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时期,我们应深化批判性思维教育研究,加大国家政策支持,深入推进批判性思维教育,为高等教育改革做进一步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改革低效性之多维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学校教育改革正逐渐沦于低效性的危险之中,主要表现为不在改、不能改、不愿改。探寻其中的原因并突破这些低效因素,不仅必要,而且迫切。明晰学校教育改革的价值基础,顾及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刻性和艰难性,容忍多样化的改革生态,并将学校争取自身利益的途径纳入教育改革设计,是学校教育改革走出低效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改革价值观是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价值的看法与理解,包括了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某种价值取向的辩护,是确定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理想与目标的指导性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导性高等教育改革价值观主要是国家主义、经济主义、精英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产生了值得关注的后果。未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应该考虑校本主义、生本主义、大众主义和专业主义的价值路线,使得高等教育改革真正成为大学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促进大学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高职课程改革要求人们在放弃原有课程观、重新建构课程观的基础上,对课程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改造。高职课程有自己的改革方式,"一刀切"式的改革不适合高职课程。高职课程改革的外在动力是社会经济需求,内在动力是脱离普通高等教育,自成体系,满足不同需要。高职课程改革的本质是价值观念的改变,是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博弈过程。在高职课程改革中应当关注教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方兴未艾,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层出不穷,对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在此次改革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高职体育教育如何改革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笔者就高职教育的特点、体育教育面临的困惑、采取的对策、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等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教。  相似文献   

19.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地方基础教育改革进行分析和讨论,将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人们对地方教育改革发展状况的认识和判断。通过对《人民教育》的文本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基础教育改革随年代变化呈逐步上升趋势,但同时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改革案例占了六成以上;地方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因为发展驱动;地市、县区级地方改革是地方基础教育改革的主体;教育改革的内容以为教师发展、教学和行政管理改革为主;行政单方推进是地方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式,社会参与的比重非常小。建议加强对中西部地区教育改革的关注,构建地方基础改革的共同体模式,同时处理好改革意愿、改革行为和改革绩效之间的关系,鼓励发展驱动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0.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包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个核心,学校和家庭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两大路径,以及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人力资源、充足的教育经费的财力资源、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公平的价值引领三大条件。完成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重大改革任务的关键驱动力是要提高教育改革的效能。教育改革效能是人们为不断满足教育系统内外的要求,有效获取和充分利用对培养人有利的各种资源,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通过教育管理和教育的过程,以实现培养人的目标为核心,进而使教育的组织和人得到相应发展的特性、有效作用及其状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需要提高教育改革效能,是由教育改革效能与教育改革思想上的引领性、理论上的一致性和实践上的同步性决定的。提高教育改革效能,要适应教育内外环境发展的需要,有充足的教育改革资源,有高效的教育改革路径和高效的教育改革过程,要以德树人,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改革的目的,注意处理好教育改革中组织及人的发展的特性、作用及状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