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通过查考字书、系联文献用例、方言求佐等方法,考释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中的"(齿)"及相关字词,认为"(齿)"本是个吴方言字,借到粤语里使用,跟方言音变有关."(齿)"与"(啙)""者""宁""贮""箸""著"都能记录表示"贮藏""盛物于器"义的{贮}词,其中"宁""者"为初文本字,"贮"为"宁"的本义分化字,"(啙)""(齿)"为"者"之变形分化字,"(齿)"又可看作是"(啙)"的增义符异构字.本义为"筷子"的"箸"及其俗写异体"著1"在表示"贮藏、盛放"义时为"(齿)""(啙)"的借用.而表示草木义的"著2"则与{贮}词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异体字整理后,"(互)"形皆作"亘",二者有不同的来源和演变的轨迹,在演变过程中二形也有交叉.文章结合"(互)"、"亘"及所从"(恒)"、"恒"、"(柜)"诸字形义的分析,厘清了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3.
题中的"(山弄)",壮族称石山间的小片平地.广西有不少地名用"(山弄)"字,如"七百(山弄)"、"三(山弄)"、"(山弄)雷"等.(当地人现今一般写作"弄")  相似文献   

4.
《左传·成公二年》"不介马而驰之"的"介"字,或训"甲",或认为是"(马介)"的古字,或认为是"(马介)"的假借字.文章分析了"介"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指出"介"与"(马介)"不是同源关系,也不是引申、假借关系.训"甲"是."介""(马介)"词义不同,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古代突厥语、察合台语及现代维语这三大语言时期谈及人称词尾"( )"的使用情况,"( )"在现代维语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多种语法意义以及构词和词性变化上的作用,说明词尾"( )"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词尾.  相似文献   

6.
说"巠""(亂)"     
"巠"、"(亂)"这两个字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而实际上两字含有共同的构件"I"或"(I)"."I""(I)"的同一问题,我们已经作过详细的讨论,此不重述①.下面先说"巠"字.  相似文献   

7.
"(發)"在古今众多字书中少有收录,在古今字书对其注解的基础上结合书证,对"(發)"及与其相关的字词进行释义梳理,得出结论:"(發)"是古代江东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对粗芦席的称谓,是一个在现代方言中还有残留的古方言词.在此基础上从古音通假和古代税收制度的角度分别对<文献通考>中"米"和"钱"的含义作初步考证得出结论:二者实为一物,是五代及宋时官府通过"折变(折纳)"的制度把征收的"(發)"(粗芦席)转为征收谷物之税目的名称.最后从训诂学及制度的严密性来考察,认为采取折变说(制度说)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8.
“ ”在甲金文及其它先秦传世典籍里难觅踪影,而在楚简里则大量使用。对楚简里“ ”的构形造意进行考察,有利于我们构想“ ”在早期的使用形态,揭示“ ”、“敝”、“幣”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考试》2008,(7)
一、高考话题作文从试题类型大致(一)关系式话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2005年全国卷Ⅰ)"位置和价值"(2005年全国卷Ⅱ)"铭记与忘记"(2005年全国卷Ⅲ)等。(二)概念式话题:"脸"(2005年江西卷)"纪念"(2005年广东卷)"跑的体验"(2005年湖南卷)"双赢的智慧"(2005年山东卷)等。  相似文献   

10.
[赵老师信箱]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作文训练是"修改润色".如何修改作文?首先,我们要认真阅读原文,只有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把握文章的主题,理解文章的内容,发现其不足,确定修改的重点.其次,修改文章时要掌握"增"(增加必要的字、词、句、段)"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段)"改"(修改字词、标点的错误和病句)"调"(调整文章段落,语序等)等方法.最后,还要注意润色作品的语言,使作品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总之,在修改作品时,我们应将修改与思考相结合,兼顾"言"和"意",做到"三思而后改".  相似文献   

11.
1.在天文学家那里,时空隧道又被称作"( )"。2.怎样才能驯服黑洞,让"桥"为我们所用呢?那就需要人类发明出"( )材料"。  相似文献   

12.
"身"、"殷"考     
"身"的造字意义为妇女怀孕之"大腹也";"(身)"也是"身",为其"反身",是"象大腹的孕妇形"."殷"由"(身)"和"殳"所组成,而古今释义却见仁见智.通过对其所构成之古形体和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考辨,认为"身"(身)与"殷"记载的是孕妇由孕而产的整个过程,印"身"(身)为怀孕之象形,以大腹为其表征;"殷"为生产之时的会意字,其中"(身)"为产妇大腹之身,"殳"为助产之象,"殷"即在他人之帮助下而生产的会意形状.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大字典>对<诅楚文>"将欲復其(貝兇)迹"一句中的"(貝兇)"的解释不确切,在考察前人对<诅楚文>的研究资料,特别是对"(貝兇)迹"二字的解释之后,认为<诅楚文>中的"(貝兇)"应为"凶"的通假,乃"凶恶"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字形体、音韵、训诂及现代方言角度讨论了"(匚丙)"字的音义,并试图对"(匚丙)"字与"陋"字之间的音义纠葛以及前人对此问题的研究作一次梳理,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一、试卷总体分析2014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是在依据新课标谋求学生能力发展,稳定之中谋求变化稳中求创新的总体思路上设计的。所出记忆理解的题目都可以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找到答案,如第4小题考查古文实词的积累,所考查的几个词都在课本之中。"振":"振长策以御宇内"(《过秦论》)"当":"以当南日"(《项脊轩志》),"当侍东宫"(《陈情表》)"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籍":"云有兰家女,承籍在宦官"(《孔雀东南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中"(追)((追))"、"(姊)"指王出行时的止舍或军队驻扎,"姊"还指先祖之牌位,后来这两个意义为"次"字所承担,"(追)((追))"和"(姊)"不能直接隶定作"次";前辈常把"(姊)"误释作"(姊)",其实它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字,无论是字形、语音,还是用法,都有较大的差异;《汉语大字典》中误把"き"、"ぎ"、等甲骨文字形当作"次"字,其实这两个形体当为"次"字,后世作"涎".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教材《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之"行"未注音,笔者以为应读háng。"行(háng)"是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单位,每行二十五人。"行"这种意义曾长期使用,如:"郑伯使卒出,行出犬鸡,以诅射颖考叔者。"(《左传.隐公十一年》)"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行头皆官师拥铎拱稽。"(《国语.吴语》)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杜甫《兵车行》一诗中有"行人但云点行  相似文献   

18.
一、巧用成语介绍文言语法1.利用成语掌握文言实词。学习文言文时要判断一个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除了联系上下文语境外,还要掌握一定量的实词意义。教学中,我们在介绍文言实词时可以引用部分成语。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负"这个词的含义时,可以引用"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等成语。  相似文献   

19.
<正>QQ群——携手闯"文海"QQ好友"文虫"(男,10岁,小学生)"言馨"(女,10岁,小学生)"酸辣先生"(男,年龄保密,职业——小学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20.
<正>写作的过程,就是一次生命活动的过程,一种存在体验的表达,一种生命力的释放。高中生的作文应该展现一个生机勃发、五彩斑斓的生命世界,然而我们读到的常常是"正"(刻板)"大"(宏大)"光"(空洞)"明"(直白)的事件叙述,作文中生命体验的淡退,如同歌曲《存在》所述:"谁知道我们该往何处,谁知道生命沦为何物?"新课标提出高中生作文应"以负责的态度"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