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并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的过程。“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于是,课堂孕育出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主张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对话与交流的过程,它反映了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如此,人们对如何进行生成性教学仍感到困惑,致使不少教师仍运用低效和无效的策略进行生成性教学。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谈生成性教学的几个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新、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标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对话的交流中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4.
对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超 《天津教育》2005,(2):48-49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同时倡导学生学习数学应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上述新课程所体现的重要理念中,都涉及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恰当的“问题情境”不仅为儿童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也会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领域的动力。然而,有的教师仅仅追求时尚.为了设计“引人人胜”的“问题情境”而绞尽脑汁,但结果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5.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生成”通常是指学生进入预设之后,由于教与学双向互动而随机产生出来的反馈信息。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活动最大的平台就是数学课堂,而新课程理念之下的数学课堂又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探究营造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策略有利于使数学课堂回归正途,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动态生成”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和“预设”是相对的.在数学课堂中,许多时候学生的语言、做法都不在教师的控制之内,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仍旧照本宣科的话,就会丧失很多珍贵的生成资源.而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时机,适时引导.那思维火花就有可能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产生.因此想要营造出一个动态的数学课堂就需要教师掌握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动态生成教学是数学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其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的过程,关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从动态生成入手谈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广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勇敢地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为课堂孕育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集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动来自于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具体到数学学科,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教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吸收各学科的精华,  相似文献   

10.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集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动来自于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具体到数学学科,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教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吸收各学科的精华,  相似文献   

11.
朱继春 《甘肃教育》2007,(10S):55-55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师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要讲求策略,而高超的策略也是一位教师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所体会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与我们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注重过程与方法、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不谋而合。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在这里,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知识的引领、组织;学生不再一味地被告知、被灌输,而是知识开发的参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动态生成”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它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实际上,我们许多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都会遇到“动态资源”生成的问题-。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技能的“呈现者”、练习的“指导者”、动作的“评价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生成资源的“重组者”。  相似文献   

14.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集中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认为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林仁振 《考试周刊》2013,(81):74-75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变化、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理念说明: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数学教学活动将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真实有效的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及其他因素问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一动态生成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按教师预定的轨道行进.随时会产生一些预料之外的新的事物、新的问题或新的需求。教师要充分尊重智障儿童,信任智障儿童,给他们提供一个动态生成的数学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再创造”(即生成),把知识的获得和思维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动态生成中让智障儿童焕发出学习数学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王毅 《辅导员》2009,(14):69-69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病,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必须是真实的,并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程内容、课程的具体实施以及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是动态生成的。那么作为一位教师,我们又该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新课程和新教材,让课堂生成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呢?下面是本人就数学课堂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郑菁 《辽宁教育》2007,(12):43-45
《数学课程标准》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发展人的个性为本,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因此,“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小学教师,如何与时俱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自然的、和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强调科学探究过程”是物理新课程理念之一。探究中充满了生成,生成又赋予探究以新的内涵。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究,是课堂教学促进生成资源的基本形式。让学生在物理实验活动与搜集数据中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成资源的主要途径。让学生在评估和交流中探究,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动态生成”教学激活生物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生成”教学方式最早是由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逐步完善的。所谓“动态生成”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预设的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预设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动态生成”教学观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生成状态,比较重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好“动态生成”可以有效激活课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