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专题解释】欣赏经典小说故事情节的奇妙构思,总结小小说"尺幅之间"设置冲突、结尾精妙的构成原理及艺术特征,提升小说的鉴赏能力并尝试自我创作。【预习任务】阅读本单元的小说,深入故事情节,寻找情节推进的动力,思考情节引人入胜的原因和设计原理。【学习任务】导入:现代人更喜欢看短的小说——微型小说,有的人也把它称作"小小说"。短小精悍的微型小说是如何玩转情节与结构来吸引人的呢?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研读《红楼梦》中的戏曲元素,感受其对人物塑造、情节组织、主题表现的重要作用。【课前准备】在通读《红楼梦》前80回的基础上,梳理出书中的戏曲元素,即戏曲演员、戏曲活动、戏曲剧目、戏词戏语等内容。思考:戏曲元素在小说阅读中的价值。【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初读《红楼梦》往往是一回接一回地阅读,通读后,还可以进行专题阅读。  相似文献   

3.
【设计思路】本设计重在指导学生了解小小说的概念,学习小小说的写法。重点学习小小说的概念、要素和小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创作方法以及情节要素、环境种类。教学中采用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作文的方法进行。【导写过程】一、知识梳理1.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2.小说按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的特点是“短”。短篇小说一般几千字,人物少,容量小,情节简单。一般地说,短篇只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或横断面来显示生活的意义,只有一个主人公…  相似文献   

4.
<正>【专题解释】本专题要求学生学写小小说,并能做到如下几点:一是明确立意,二是巧于构思,三是抓住传神之处重点刻画。本专题的设计着眼于"巧于构思",希望通过借鉴经典名作的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叙事能力。【预习任务】1.总结从本单元四篇经典小说中学到的叙事技巧。2.阅读几篇小小说,总结这些小说在构思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群文阅读《城南旧事》片段【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阅读,感知到人物描写的细节预示着小说情节的发展。2.激发孩子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阅读,发现小说中人物描写的细节作为故事发展的伏笔,预示着故事发展的方向——意想不到,情理之中。【教学年级】四年级【教学过程】一、群文阅读《惠安馆》故事选段,揭示小说中"意想不到、情理之中"的结局与人物描写的细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介绍《变形记》的教学实践研究——主要包括阅读感知并围绕小说的三大核心要素绘制导图;围绕"变形"梯度设置问题导图并分"读前—读中—读后"引导学生突破小小说阅读鉴赏的瓶颈;借力思维导图以点带面促成小小说的阅读迁移与创造——将思考点集中在通过上述实践,研判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独立思考,并在合作探究中发展提升自己的独立阅读能力的效益价值。  相似文献   

7.
【阅读策略】 微型小说又叫小小说,作者撷取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一个小片断或一两个“镜头”,以最简洁的记叙和描写来叙述事情和刻画人物。 阅读微型小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总体阅读思考】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因此,我们把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看成是小说的三要素.小小说也不可能缺少这些要素,只不过篇幅小、人物少、故事情节简短而已.我们阅读这四篇小小说,一要把握三个要素,二要重在分析人物。下面就作品特点提出几个问题: 一、四篇小说各写了几个人物?以哪个人物为主?主要人物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是怎么想的?各种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9.
【考点阐释】 小小说因其鲜明的人物形象、独到的艺术构思、个性化的语言特点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等,为广大读者津津乐道,因此,小小说已成为语文考试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语料。就小小说而言.设题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二是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三是探究小说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教学指导思想】创设情景 ,补充资料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和思考 ,让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 ,获得知识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 1)知道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 ;( 2 )知道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概况 ;( 3 )理解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的后果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意义。2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3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森林资源的环境意义 ;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难点】森林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的原理。【教学用具】护田林带防风示意图、护坡林带保持…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2.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鉴赏古代小说的能力。3.学习《红楼梦》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调查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情况,介绍相关知识,搭建阅读赏析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解决两个问题:1.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2.贾府的人物关系图。重点研读王熙凤、贾宝玉人物性格的塑造,学习个性化的人物描写方法。一、赏析人物形象《林黛玉进贾府》是通过黛玉的眼睛来展示贾府中各色人物的,那么,在黛玉眼中,贾府中最抢眼的人是谁?(说明:以此为引语,…  相似文献   

12.
【学情介绍】从2019年9月到12月,笔者所带的初一年级学生已自主完成《小王子》《我亲爱的甜橙树》《史铁生散文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人与海》《朝花夕拾》共6本书的阅读与分享。学生已初步养成圈画重点语句、有针对性批注的阅读习惯,但对外国小说了解甚少。此外,学生读小说还停留在关注小说情节这个层面上,在他们看来好的小说至少要有一个光鲜的人物和一个完美的结局。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古代小说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高中阶段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备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小说是文学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习了前两个单元的现代小说和本单元的三篇古代小说之后,这篇自读课文的学习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一次综合运用和检验,对于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小说鉴赏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设计说明】本任务群设计主要基于教材七下第六单元名著阅读的内容,即《海底两万里》《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其中,前两本是科幻小说,后一本是魔幻小说,同时还引入《神秘岛》“基地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等名著内容,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速读的阅读方法,借助具有情境意义的任务群的驱动,依循幻想小说的阅读路径,跟随作者遨游于奇幻的非现实世界,感受想象创造的时空魅力与作者在虚构世界中倾注的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另一方面让学生把握幻想类作品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专题解释】完整阅读《边城》小说文本,赏析翠翠和祖父的形象,体会湘西风土人情,感受人性的善良美好,体会小说的诗意笔法,并感悟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和悲凉。【预习任务】1.自读《边城》完整文本,圈点勾画让你"动心动情"之处,准备课堂交流。2.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内容,梳理其中翠翠、祖父等主要人物的情感、心理变化过程。3.思考导致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单元说明】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 :《分马》《社戏》《鞋》《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狼》(下文出现题目时均以首字代之 )。其中《鞋》《有》是自读课文 ,其余三篇是教读课文 ,《狼》为文言文。这五篇课文的体裁都是小说 ,但作为教材在这一阶段教学时 ,均按记叙文来对待。学习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 :认识与理解有关记叙的详略 ,注意虚词的用法 ,学会编写阅读提要 ,掌握做摘记的方法 ,认识场面描写的特点与作用。本单元同第三单元一样 ,是学生掌握记叙文特殊性的又一重点单元 ,非常重要。【知识提示】记叙的详略 详写 ,即具体叙述 ;略写 ,即概…  相似文献   

17.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初三的一节咏物散文复习课。学生在此阶段已有一定的相关知识积累,但对咏物散文的阅读还没有总结出一定的方法。基于此,在本节课中,以《紫藤萝瀑布》和《行道树》为例,总结一定的方法,再用此方法研读林清玄的作品《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咏物散文的习惯与技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8.
【教学思考】1.知识的获得不能仅靠传授,还要适当引导学生实现“再创造”。六年级(下册)的《确定位置》是小学阶段确定位置章节中最后一个内容,它是在联系学生已有的方向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材简析】《两只鸟蛋》是一首浅显易懂的儿童叙事诗。在学习了《识字三》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课,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对课文里出现的生字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朗读课文和理解文意难度都不大。因此,要紧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拓宽阅读面。【教学目标】1.认识"蛋、取"等12个生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一般的名著阅读路径。2.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进行阅读,感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魅力。【教学重难点】了解一般的名著阅读路径,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进行阅读。【课前准备】每人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采蜜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之以趣(一)课前游戏,体验黑暗请同学们做一做,闭眼听写一句话:只要朝着阳光,就不会看到阴影。用一句话说说写字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