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丰富的晚清至民国期间的重要旧报刊资源,"民国旧报刊"特色库的建设为分期分批进行,一期完成了对孤本、残破等较珍贵、稀缺旧报刊的建设,介绍特色数据库概况以及采用的系统软件、数据加工规则和测试维护工作,并提出图书馆在进行报刊特色数据库建设时,一定要重视建设前期的充分准备、中期的严格把关和后期的有效维护。  相似文献   

2.
曹辰波 《新闻世界》2014,(7):148-149
对民国期刊进行修复和数字化整理、开发意义重大。本文介绍并比较了民国时期期刊篇名数据库、国家图书馆和CADAL的民国期刊库等三个我国常用的民国期刊数据库,并对这些数据库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调研全国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期刊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民国时期期刊的数字化现状,以及国内四大有影响力的民国期刊数据库的建设情况,并结合国家图书馆于2012年启动的"民国文献保护计划",深入研究民国期刊数字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给出解决途径,探索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馆藏民国图书数据库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泉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0(4):96-97,100
以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自建民国图书数据库为例,探讨了建设民国图书数据库的必要性,并就数据库的版权问题、自身权益问题及数据安全问题提出了本馆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在界定民国农业档案范围,分析民国农业档案现状,讨论民国农业文献作用的基础上,讨论了民国农业档案数字化的意义,介绍了民国农业档案数字化的具体内容、数字化流程、数字化的成果。从多角度开展数字化研究,建成民国农业档案目录数据库、图像数据库、文本数据库、图文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知识库,编制了民国农业档案分类表。  相似文献   

6.
民国报刊时常刊载社会各界参观图书馆的报道和文章,参观群体包含图书馆界、教育界、新闻界,以及其他社会人士。无论指导、学习型的参观,亦或景观化倾向的参观,参观活动促进了图书馆界的交流与互动,宣传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关注度,凸显了图书馆的发展成就。图书馆参观群体是助推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特殊力量。  相似文献   

7.
民国报纸在长期积累中形成完整系统的地方史料,已成为地方文献近代资料专藏的主体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民国报刊都面临着遗失或是损坏的危险,从保护历史文化、抢救珍贵文献的角度来看,民国报刊的数字化有着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意义.文章以作者实际经验阐述图书馆应如何进行民国报纸数字化工作,并针对民国报纸数字化资源在地方文献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我国报刊数据库光盘面面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刊数据库光盘是一种新型载体文献,我国报刊数据库光盘近年来有了一定发展,但因受客观需求、开发模式、市场运作的制约,使其事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应尽快制定报刊数据库光盘开发模式的规范,以及将大型报刊数据库光盘系统定位为社会事业,以促进我国报刊数据库光盘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吟 《图书馆界》2007,(4):65-67
建立新中国成立前报刊数据库的目的在于宣传馆藏,方便读者查询,实现联机检索,资源共享。本文论述了广西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前报刊数据库与当代报刊数据库不同的特征,通过书目数据全面揭示了广西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前报刊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东莞图书馆通过专题调研,掌握了现存东莞老报刊在广东省内外各大图书馆、博物馆及档案局的收藏情况及其数字化现状,对地方图书馆将分散收藏在各地的民国或以前出版发行的地方文献资源的搜集和利用进行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工作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光盘中数据库"qkgccd.dbf"和馆藏期刊数据库"series.db"的连接,介绍了该馆的具体操作步骤,指出了《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在内容及结构上的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2.
侯海燕 《出版广角》2015,(16):32-33
以晚清时代的民国报刊为代表的编辑思想,其影响力渗透在社会发展的整个历程中,也为当代报刊编辑理论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对晚清民国报刊编辑思想的演变过程进行划分,据此梳理出晚清民国报刊编辑的思想特征和规律,旨在为现代报刊编辑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谢雷 《图书馆建设》2012,(8):13-14,17
民国文献可分为民国图书、民国期刊和民国报纸等形式。目前我国图书馆采用中性纸装订民国期刊,采用绝氧杀虫保护套装封装民国报纸,通过环境温湿度控制保护民国图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目前民国文献的保护与修复尚未有具体的标准,图书馆只能根据现实情况,采取多种保护措施,开发民国文献的替代品、编制索引,加快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建立健全阅览制度,改良保存环境和装具,采取适当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金陵图书馆为例,简单阐释了当前我馆古籍和民国文献在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发展上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阻力,并提出运用新技术、新媒介建立互动渠道、通过开发专题数据库、数字化、文献传递等手段保护纸本资源,从而使我馆古籍和民国文献得到多方位、深层次的研究、发展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按历史线条回顾上海地区民国文献出版的现状,总结数字化整理的基本情况,指出上海地区民国文献整理出现的纸质出版弱化,数字化开发几乎由上海图书馆一馆支撑的问题,提出通过充分利用资源,强化出版支持,提振上海的出版地位;多馆共建,共同加强数字化开发力度;影印出版和数据库开发相互借力,加快民国文献整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期刊的全文数字化实践为例,阐述了民国期刊数字化模式选择及共建共享的实现过程,分析了民国期刊数字化存在的问题,旨在使民国文献得到更有效地保护和更广泛地利用。  相似文献   

17.
南京图书馆自2004年开始对馆藏民国文献进行"数字化"保护利用,截至目前,已完成司法院公报、南京市政公报以及民国油印本和稿本等2000余种民国文献的全文扫描工作,并建成"中国近代文献图像数据库"等多个民国系列专题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叶亢 《新闻界》2013,(6):78-80
<正>近年来,英国报刊文献的电子化发展迅速,大批的报纸、期刊建成数据库,为英国报刊史、新闻史、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在这些数据库中以17-18世纪伯尔尼报纸数据库(17-18 Century Burney Collection Newspapers)、19世纪大英图书馆报纸数据库(19th Century British Library Newspapers)、19世纪英国期刊数据库(19th Century UK Periodicals)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近代华侨报刊蕴含着近代华侨社会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信息,是研究华侨史和中外关系史的重要史料支撑,是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向心力的生动教材。介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近代华侨报刊涵盖内容丰富化、出版周期多样化、创刊宗旨多元化等特点,提出建立联合目录、建设全文数据库、开展影印出版、建设图片数据库以及举办专题展览等开发策略,旨在便于读者利用,进而推动近代华侨报刊研究的普及和深入。  相似文献   

20.
王雪桦 《出版广角》2013,(10):16-18
民国报刊是研究民国历史的珍贵资料库,离开这个巨大而又丰富的原始资料库,民国历史的研究不可想象。民国报刊是研究民国历史的珍贵资料库,离开这个巨大而又丰富的原始资料库,民国历史的研究不可想象。研究民国时期的文学(1917—1949)同样如此。随着民国文学研究历史化、古典化成为研究者的一致诉求,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民国报刊这个丰富的资料库、如何更进一步深入民国报刊内部去打捞史料,成为摆在每一个文学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刘涛的《现代作家佚文考信录》一书(以下简称《考信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