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快乐教育"的内涵快乐是人的一种基本情绪和行为表现。快乐的体验首先源于对需要的满足,若需要得到满足,则会产生快乐;需要不能满足,则会表现为痛苦。快乐即是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积极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2.
尊重具有心理和社会双重涵义。按当代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是人的一种高层次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的一种需要,是更高一层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需要层次越高,他的社会属性体现得就越充  相似文献   

3.
尊重具有心理和社会双重涵义。按当代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是人的一种高层次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的一种需要。比它更高一层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需要层次越高,他的社会属性体现得就越充分。自我实现是自我发挥的欲望,也是一种使自己的潜力得以外化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使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一个人就会自尊、自信、自励,反之就会导致沮丧和自卑。 "尊重教育"这一高度概括的表述具有多  相似文献   

4.
在毛泽东的语言艺术中,排比式和层递式运用得较多。排比有词语排比、句子排比;有连续排比、间隔排比等.层递有的由词组构成;有的由句组构成;层递句可分为时间性阶升(阶降)、程度性阶升(阶降)、范围性阶升(阶降)、抽象性阶升(或具体性阶降)、抽象性阶降(或具体性阶升)等。  相似文献   

5.
<正>什么是情感?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学生情感?在《心理学大辞典》中:"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满足五种基本需要,包括:(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4)自尊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它实际包含了人们对情感满足的需要,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只有当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如适当的饮食、  相似文献   

6.
一、需要理论和关心人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关心人当作一项基本指导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为什么要强调关心人?需要理论为我们真正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心理学认为,人的某种行为的积极性来源于人对某种需要的追求。人的需要的内容是纷繁复杂而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无非是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大类,其中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是人们最基本、最强烈的需要。人正是为了首先满足吃穿住等需要才进行积极活动的。不仅如此,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还伴随着明显的情绪体验。如果一个人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体验到宽慰和欢乐。相反,如果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快。  相似文献   

7.
全民教育思潮自产生以来,在教育机会、教育普及、教育质量、学习环境、教育技术等方面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全民教育旨在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满足其基本学习的需要。文章着重阐述教师在学习全民教育思潮的要义之后,自身素质应得到怎样的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幸福教学生活是教师生存需要、发展需要、社会性需要等生命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所产生的对整个教学生活感到愉悦的一种生存状态。追求幸福不仅是教学生活的终极目的,也是缓解或消除教师生存意义虚空的迫切需要,亦是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革的基本要求。幸福教学生活的实现不是天赋的,也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主动创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幸福教学生活是教师生存需要、发展需要、社会性需要等生命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所产生的对整个教学生活感到愉悦的一种生存状态。追求幸福不仅是教学生活的终极目的,也是缓解或消除教师生存意义虚空的迫切需要,亦是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革的基本要求。幸福教学生活的实现不是天赋的,也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主动创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马斯洛意义上的“需要”可划分为两大类: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缺失需要(deficiency needs,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爱和尊重的需要)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得到满足。而这些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个体有关这方面的动机就会减少。否则,成长需要(growth needs,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在别人的认同中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永远也得不到完全的满足。缺失需要的基本满足是求知与理解需要成为占优势需要的前提。[编按]  相似文献   

11.
“爱与归属需要”是马斯洛(A.Maslow)的人的基本需要阶层理论中第三个层次需要。对病人来说,主要是指家属陪伴与探视。Maslow的人类基本理论被满足的程度与心理健康成正比,当所有的需要被满足时就达到理想的健康状态。但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爱与归属的需要往往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心理常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爱与归属强烈要求的  相似文献   

12.
董蕊 《成才之路》2011,(6):39-39
尊重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现今职校生脆弱的心灵对于尊重的需求更加的迫切,满足学生尊重的需求将成为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在语文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尊重需求也成为上好职业语文课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过程教育”是旨在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关注数学结果的形成、应用的过程和获得数学结果(或解决问题)之后的反思过程的育人活动.尽管实现全面、和谐的教学目标需要关注“过程”,但关注“过程”也不意味着可以轻视“结果”.因此,“过程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内容全面、认知过程完整、  相似文献   

14.
人的需要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而外部世界的可获性乃人的需要的第一前提。当人最根本的需要在外部世界不能直接的得到满足时,即人的需要与外部世界之间产生了矛盾,而解决之一矛盾的方式就是使用工具或改造工具。当旧的矛盾得到解决之后,外部世界的可获性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促使着人们对新的需要的要求,新的需要与外部世界之间又会存在新的矛盾,因此这种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5.
车俊伟 《课外阅读》2010,(12):102-102
情绪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如喜、怒、哀、乐,易随情境变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正没有任何青年教师的成长,从一开始就是自觉地为创造完满幸福的教育生活。我分析过很多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其成长都有明暗两条主线,而这两条线的动力,其实都来自于满足自身不同层次的内在需要。一是明线,就是其外显的对教育、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及其实践,即为了生存和更好地满足生存。这种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在早期主要表现为有助于改变现实生活质量的功利心。逐渐成熟之后,个体开始明白在群体中  相似文献   

17.
关于球面上的Riesy位势或称分数次积分,各类文献中已有一定的讨论,但变阶情况却未见到涉及。本文较为简要地研究了球面上变阶Riesy位势的若干基本性质,得到一些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一、调查目的"需要"是人对满足个人或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东西的渴求和力求占有的心向.它是活动动机的源泉,是人的积极性的重要内驱力.人们有了某种需要,才为自己提出活动目的,考虑行为方式,去获得所需要的东西,以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需要得到满足,绐人以愉悦的情绪体验,更加焕发新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家说: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社会学家说:幸福是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集体及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公益之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伦理学家说: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是对现状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渴望。心理学家张厚粲主张:幸福感是指个人对需要达到满足的一种体验。教育学家熊和平认为(对于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20.
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需要,而需要满足情况如何将对人格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基本需要的被剥夺或过分给予将导致人格发展出现停滞、倒退;执迷单一需要将引发神经症人格;只有需要的适当满足才能促进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