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大胆地尝试,采用引导学生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剪拼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方式。我在教学实践中也试图让学生自主剪拼,但学生总是感到无从人手,教师启而不发,最终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在教师的一步一步引导下学生才将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能否找到一种比较切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的方法呢?我尝试改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收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独立思考,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在总结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求面积时分别用割补、倍拼、平移等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把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然后根据转化前后两个图形的关系,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学生兴趣盎然,思维开阔,想出了很多种拼法。如图:显然,这四种方法都是创造力的表现。第一种方法是以倍拼方法为基础,用…  相似文献   

3.
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是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基本思想方法是“转化”。这也是数学教学中要渗透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因此,除了按教材安排进行教学外,我通过剪、拼、折、把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进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操作、验证的活动课。1用一个三角形剪拼。沿着三角形高的,且平行于α的虚线即两边中点连线剪开,旋转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的底,宽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长方形的面积S=aX=a沿着三角形任意两边中点连线剪开,旋转拼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中 ,一位教师“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过程如下。一、准备阶段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红领巾 ,说 :“学校有40名新入队的少先队员 ,要为他们制作红领巾 ,需购买多少红布合算呢?要想知道多少布就要知道什么的面积呢?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 ,教师揭示课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学生说出要求三角形面积就要想办法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并提出“怎样求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个问题。教师因势利导 ,出示探究题 :试一试 ,你能想出哪些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二、合作…  相似文献   

5.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80页“梯形面积的计算”第一课时。一、说教材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不仅是为学生总结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研究平面组合图形、平面曲线图形和立体图形做好知识上、能力上、思维方法上的准备。教材的编排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 ,而直接给出一梯形 ,引导学生想 ,怎样依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时候,我按观察、实验、计算三步安排教学。一、观察。教师出示下面一组三角形,要求学生观察,先说出每个三角形的名称,再估计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多少度? (估不准不要紧)。二、实验。 1.剪拼:教师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一个钝角三角形,剪下它的三个内角,然后拼在一起,观察三  相似文献   

7.
“思维是数学的体操”,小学数学就是要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不面试从”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谈谈我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找让他们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寻找解题的规律的方法。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首先引导他们复习已学过的五种基本图  相似文献   

8.
从单纯的对“教”的研究转移到重点对“学”的研究,这无疑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突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呢?一、从“学”着眼,设计教学方案所谓从“学”着眼设计教学方案,是指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知识准备状态,设身处地想想,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应该怎样学。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弩力使自已“贴近学生”或“成为学生”,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例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推导公式时,学生需要用到“转化”的思考方法,而这种方法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已学过。因此,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可以首先考虑诱导学生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是把三角形用什么方法转化成已知图形,从已知图形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为此,可复习提问:我们曾用剪拼、割补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  相似文献   

9.
在未开展课改、未开始使用新教材的学校,怎样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较好地融入“老教材”的教学中呢?实践出体会。例如,我在教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这样来引导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我说:“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板和剪刀,剪一剪,拼一拼,看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各小组互相讨论,互相合作。”于是,学生便边思考边动手操作起来,还不时地与小组中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然后,学生踊跃地发言,说出自己的做法,他们边口述边展示剪拼的过程。甲生乙生丙生……接着我问:“在剪拼的过…  相似文献   

10.
以操作支撑起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探索,已成为教师处理《圆的面积》一课教学的共识。其基本教学流程为:教师提供等分的圆,学生在教师指令下剪一剪,拼一拼,接着在教师引导下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诚然,操作为学生推导公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但由于操作过程缺乏学生自主思考的支撑,这使得本课的探究更多地停留在了公式演绎推理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11.
李莉  王燕 《河北教育》2000,(1):33-33
“三角形面积”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三角形转化成为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一、巧数方格,蕴伏规律。 引入新课后,首先是让学生感知三角形的面积是它所在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教师出示一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的三角形,如图: 先让学生思考:每个小方格…  相似文献   

12.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因为只有通过自己亲自操作实验,作一次再创造活动,才能发现新问题,“创造”新知识,同时培养自己的多种能力。 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师先让学生再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为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提供了方向。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将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通过剪、割、补、拼等活动,把梯形转化为平行四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 :此节课可放在学习长、正方形的面积之后。通过学生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 ,自主构建知识 ,主动发现计算一些特殊图形的面积。为学习一般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的面积打基础。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 ;在合作学习的同时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寻求新的方法。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 ,大胆猜想 ,并想出办法去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师 :(出示图片)森林之王老虎给牛大叔和马大伯分了两块地 ,让它们各种其中一块 ,天黑前必须耕完。于是 ,牛大叔和马大伯都想找块小一点的地 ,但又不知道…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而生成的认识有粗浅的、正确的、创意的,但也有错误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有意引发学生对错误认识的交流,让错误成为课堂生成的资源,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案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求出手中平行四边形纸片的面积,问题首先集中在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上。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折叠、剪拼、割补、观察,并争辩、提问,学习气氛欢乐明快。有的转化成功,面露喜色;有的转化失败…  相似文献   

15.
一、引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好动、好奇,要求解惑的心情急迫,探究的欲望强。因此,每一节课的伊始,教师围绕教材的内容、重点和目的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入新课,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引导学生先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次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剪一剪,拼一拼。通过学生动手剪,动手拼,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在学生从感性认识事物的同时,进一步提出若干思考题:(1)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吗?你是怎样得到的?(2)实验中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相似文献   

16.
小学五年制第七册数学课本114页。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在教学时,我们改革了以往教师自己演示、自己推导的传统教学方法,为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将梯形面积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并由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新尝试,教学气氛异常热烈,学生思维特别活跃,出现了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好方法。现将他们推导的方法,归纳整理成二类四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课前思考 “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安排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之后。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体验在几何中运用化归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通过剪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那么,现在要学三角形面积了,按常理推想,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第九册第75~78页。教学目标: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渗透用"旋转平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一、复习(1)幻灯片演示:一个底4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2要求学生口算它的面积。(2)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说说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结合学生的回答,幻灯片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3)小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式是通过剪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转化思想的渗透展开教学思考与实践探索:通过课前诊断了解学情,设计层次递进的课堂探究活动;通过提供方格图、箭头图等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对三类三角形面积推导过程展开实践探索,在剪拼、倍拼活动中渗透转化思想和推理意识;最终围绕课堂有效探究提炼出探究活动设计应扶放结合、学习材料选用应适切有度、对学生的探究表现应做出积极回应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强调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唯有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我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三角形的一个基本特征——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一、教学设想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主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教学的切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