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是许多病变的祸根,最易引起心、脑、肾和血管病变,特别是脑出血和脑梗塞,致残率很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防治高血压病成为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人类死亡的有效措施之一.近些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在发病人群当中,尤以老年人居多.因此,根据老年人的自身特点科学合理的应用药物是十分重要的. 一、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合理选用降压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的功能均有明显下降,胃液分泌减少,肠蠕动减弱,肝、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一系列功能性改变可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配合内科诊断高血压观察到眼底改变与高血压病程有一定的关系且成正比,视网膜血管改变与全身血管系统变化大致平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脑、心肾等脏器的病理情况。视网膜血管是全身便于在活体内直接观察的血管,具生理现象和病理改变对高血压病的诊断,分期及预后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视网膜血管富有弹性纤维,对血压增高耐受性较全身其它部位的血管要强,因此视网膜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房颤和脑卒中等疾病的高危发病因素,其发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随着对高血压病研究的逐步深入,对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及护理有了许多新的进展。降血压药物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利尿剂仍然是治疗高血压的较好药物。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从建立多学科综合诊疗方式开始。  相似文献   

4.
通俗地说:血压就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一种压力。高血压病祖国医学属于“头痛”、“眩晕”、“肝阳”等范畴,并与“心悸”、“胸痹”、“中风”等有一定的关系。发病原因为机体阴阳平衡失调,长期忧思恼怒或过嗜酒辣肥厚,而致肝经、肾经以及冲任等阴阳,虚实,消长失去平衡所致。高血压高血脂又互为因果,所以在防治工作中必须整体概念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高血压治疗仍然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然而随着对高血压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和各种新的抗高血压药物的研制和问世,对高血压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故现阶段提出了在高血压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从确切降压、稳定血压和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三方面进行治疗的新概念、从这三方面具体阐述了高血压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长期持续的血压增高会造成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而合理的饮食、用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的控制血压,明显降低靶器官受损的危险性。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和逆转高血压病对靶器官损害。所以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2005~2007年收治100例高血压病人,现将相关发病因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本组高血压患者100例,男性68例(其中45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达11000万,日益构成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威胁。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发展迅速,特别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等新型抗高血压药的问世,从根本上改变了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未使用降压药者的血压≥ 14 0 / 90mmHg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或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 ,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 ,亦应诊断为高血压[1] 。大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揭示 ,高血压和一些危险因素相互协同损害心血管系统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糖耐量异常、肥胖、血脂紊乱、血液凝集异常、高尿酸血症和微白蛋白尿等[2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 ,降低其患病率和死亡率。1 作用机制1.1 竞争性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活性 ,使血管紧张素Ⅰ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减少[…  相似文献   

10.
谈高血压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原发性高血压,是由遗传、肥胖、缺钙、膳食中钠盐过多、吸烟、情绪紧张或其他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的,病程发展较慢。多数患者属此类别,约占高血压患者人数的2/3。另一类是继发性的高血压,是由其他疾病如内分泌病(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脏疾病(慢性肾炎)、心脏功能异常等引起。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高血压病由于大血管硬化,收缩压(SBP)升高,脉压(PP)增大,导致心、脑、肾和视网膜等靶器官的损害,老年人高血压病的预防: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乐观心情,维持理想体重;低盐、低脂、高膳食纤维饮食,每天饮奶或奶制品,戒烟限酒;老年人高血压病药物治疗:利尿剂、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RB)和钙通道阻滞药(CCB)。  相似文献   

12.
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免疫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是由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释放大量过敏介质而造成的一组临床症侯群。其主要表现为局部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器官平滑肌收缩以及腺体分泌增强等。  相似文献   

13.
魏强 《班主任》2011,(5):17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两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  相似文献   

14.
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只知道冬季发病风险高,其实,防控心脑血管疾病夏季也不可掉以轻心。专家指出,夏季夜间睡眠质量好,心脑血管风险就会降低。炎热的天气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桑拿天”里,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在这些患者中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占了门诊患者的绝大多数,他们中有的是旧病复发,有的则是由于空调使用不当导致肺部感染和感冒,使心功能不全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5.
硝苯吡啶(商品名心痛定),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钙拮抗剂。始用于治疗心绞痛,现已发展为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衰等心血管疾病与外周血管平滑肌和某些血管外平滑肌痉挛相关的重要药物。本文在1991~1993年对72例用心痛定治疗高血压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72例,男58例,女14例,发病年龄14-72岁,平均51岁,其中原发性高血压21例,重度高血压17例,老年性高血压30例,肾性高血压4例,所有患者舒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钙拮抗剂(心痛定)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协同作用治疗高血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75例分析及追踪调查研究发现,卡托普利与心痛定长期配伍服用对高血压病及充血性心衰疗效显著,不仅能使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而且随着血压的下降,靶器官心脏的左室肥厚逆转,心脏舒张功能改善,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另外对充血性心衰患者,不仅急性发病时明显缩短疗程,而且对预后极佳。  相似文献   

17.
易文 《黄冈师专学报》1997,17(1):199-200
年龄≥60岁的老年人.动脉收缩压≥160mmHg(21.3kPa),动脉舒张压≥95mmHg(12.7kPa),即可认为是高血压.同时伴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病变,则可确诊为高血压病据调查,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5%—20%,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也逐渐上升,60岁以上的老人约40%—45%患有高血压病.人口普查表明,目前我国人口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已逾1亿,我国正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半侧支静脉阻塞是一种较常见的眼底病。此病中老年人多见,青年人亦可发病,多为单眼发病。视网膜半侧支静脉阻塞的病因复杂,常由视网膜动脉硬化、血黏度增高、高血压引起,青年人往往与血管炎症相关。此病临床可分为缺血型和非缺血型两类,缺血型患者少数情况下可引起玻璃体出血及新生血管青光眼,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缬沙坦和依钠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可降低心、脑、肾血管的并发症.目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已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一线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缬沙坦和依钠普利两药疗效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地贫 分类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又称海洋性贫血,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我国南方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遗传病之一。其发病机制是合成血红蛋白的珠蛋白链减少或缺失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这种含有异常血红蛋白的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寿命缩短,可以提前被人体的肝脾等破坏。导致贫血甚至发育等异常,这种疾病也就是医学上讲的溶血性贫血。常见两种类型:β-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