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美是受人的思想直接支配的,许多思想修养好的人说话总是和气,文雅和谦逊。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表达心灵,语言美是心灵美的表现,是行为美的先导,而心灵美是其他之美的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核心是心灵美,然后才有语言美。语言美  相似文献   

2.
周军  梁玉卓 《文教资料》2011,(25):206-207
人的外在素质是内在素质的外部表现。一个人的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通常是心灵美的自然流露,而良好的仪表又对人的言行有正向的约束作用。提高受教育者的外在素质水平,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八荣八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心灵美是人美的核心,是人最本质的美。心灵美不仅昭示了人美的社会性,心灵的美化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而且使人的美更具丰富性、持久性和深刻性。人要打造自身的美,首先就要塑造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所谓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以及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抓住青少年爱美并对美追求的心理倾向,努力挖掘生物教材中的美育因素。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对生机美的感受中,在精神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强化兴趣,深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一个人能否正确认识大自然中的美,能否正确感受与领悟到生物体的美,直接受着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品德、学识、修养和智慧等许多方面的制约。而所有这些方面正是心灵美所包含的内容。心灵美反映着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认识并理解只有…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辨别美与丑》(小学五年级《思想品德课》下册教材)。二、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增强是非观念,提高识别美与丑的能力,做一个心灵美的好少年。四、教学要点: 1、分清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真正的丑。所谓美,就是处处为人着想,为四化建设尽力,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所谓丑,就是脱离人民群  相似文献   

6.
第三节性格美大家习惯于把人的美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所谓内在美就是性格美。心灵美其实也就是性格美。人的性格包括思想、感情、意志、行为、态度、气质,等等,这里有两个方面,一是品德,二是才能。过去我们讲性格美只是指美德,不包括才能在内,这是片面的。才能也是人身上一种内在的东西,它是构成人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讲人的性格不讲他的才能是不行的。过去大家都  相似文献   

7.
所谓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一定心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人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人的活动而形成的。个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性是指人的整个心理结构,即人格;狭义的个性即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一、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个性中的心理倾向性是个性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人对周围世界的倾向和追求,是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中比较稳定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人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语言美是内在品格的自然流露,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思想、道德、人格、情感、知识、审美心理等,总要借助语言外形表现出来,同样,一个人的语言也表现其内心活动的内容。语言美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语言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9.
学校德育与学生个性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个性,在心理学上亦称“人格”。它是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杜会实践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个体在社会实体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性(参见《辞海》)。这种以态度和行为为表现形式的个性特征,作为人的主体性和重要内容,显然是现代道德教育,特别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题中之义,我们只有从时代的高度,深入考察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才能真正完成新形势下学校道德教育的神圣使命。一、21世纪呼唤人的个性发展迎面而来的21世纪,其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使世界各国间的时空脚步不断缩短,竞争…  相似文献   

10.
教育艺术工作者的素质修养刘艳军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思想教育艺术工作者担负着塑造美的心灵的重要使命。要使青年成为“心灵美”的人,思想教育艺术工作者首先要做到“心灵美”;要培养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理、守纪律”的人,作为教育者自身首先要有远大的理想和高...  相似文献   

11.
要谈自主人格,我们首先须搞明白什么是人格.据心理学定义:人格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由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部分构成.这样一来,自主人格就不难理解了,那就是个性倾向、个性心理和自我意识中,独立、自主、民主、责任、批判、创新等意识更为突出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心灵和言行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1982年,教育部就在向全国教育工作者发出开展“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的《倡议书》中明确提出:“教育工作者应当首先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把青少年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做出贡献.“教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应该在和谐教育的建设中,努力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把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以自己优秀的思想品德去影响教育学生,塑造美的心灵和美的言行.……  相似文献   

13.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学说 ,他认为审美观与伦理道德观是和谐统一的 ;人的形体美和服饰美必须与其心灵美相一致 ;善是美的基础 ,美高于善。孟子的审美观开辟了中国古代审美观的一个新境界 ,对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注生命——教育评价的深层视角 教育对生命的尊重,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即个性。它是个体动机、需要、兴趣、特长和倾向性以及认知思维方式的综合反映,它使人对事物的反映具有个人的选择和特征,形成个人化的精神世界。教育的使命就是使个体生命朝个性化的方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中。语文学科有其独特的个性,它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是一门将艺术和情感融为一体的学科.具有传播知识和传承文化的双重使命,是进行美育的重要学科。美育就是通过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活动,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  相似文献   

16.
美育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工具,又是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鲜明的形象性和所表现的情绪、情感的感染和体验来影响人,使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抵制庸俗低级思想意识的影响,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心理学和美学的角度,对中小学美育的任务和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正>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使他们成为创新的主体。人有自我实现和创新的潜能和需要,创新性学习是一种适应人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性学习就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培养其创新态度、创新能力的过程,也是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的过程。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我在教授人美版五年级  相似文献   

18.
谈学校美育     
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德育、智育、体育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培养人的目标概括。但必须注意,对学生的培养,美育教育是始终贯穿在德、智、体的教育之中的。 怎样来辨别美与丑?为什么对同一事物,有些人觉得很美,而有些人却觉得很丑?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正在于人的心灵不同,即所谓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所以我认为:心灵是划分美丑的界线。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嘛!这好象是一句俗话,却道出了一个真理:美首先应是心灵美!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个性发展,首先应弄清个性定义是什么。由于个性的复杂性,众说不一。反映我国多数学者看法,载入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大词典》中的个性定义是这样描述的:“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职工教育》2014,(14):53-54
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和本职特征,这个核心就是培育富有正能量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路人。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为了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