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杰 《海外英语》2012,(12):249+271
It is natural for language learner to make errors in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But different linguists hold different views on the nature of errors and the methods of dealing with learner’ s errors.Three main Western theories on errors are Contrastive Analysis,Error Analysis and the Interlanguage Theory.This paper first examines three most influential error theories,and then probes into their enlightenment o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相似文献   

2.
随着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认知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人们对错误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错误分析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使外语学习者不断检验自己关于目标语的假设,并在不断的错误尝试过程中学习。根据这一理论,教师首先得正确对待错误,分析错误的根源,在教学中把握纠错的合适时机,采取最佳的纠错对策。  相似文献   

3.
英文写作能反映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各种错误。本文根据Corder的错误分析理论对英语专科学生作文中的错误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就此给出合理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多年以来,"中式英语"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也是困扰我国广大英语教师和学习者的一大难题。从概念流利理论视角来看,"中式英语"是指处于中介语阶段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汉语的影响并缺乏概念流利,在概念重组时出现了概念错误而形成的英语。概念流利理论为分析"中式英语"的成因和提出"中式英语"的矫正策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之争是语言学界长久以来讨论的问题之一。随着对研究视野的扩展,语言不再被看作简单、封闭的系统,因其生成过程还带有很多文化、自然因素的特征。语言约定论值得重新思考。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就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有深刻探讨。对话中的苏格拉底折衷了论辩者约定论和自然论的观点。他认为语言通过自然—约定生成,并应基于理性基础之上。苏格拉底自然—约定论是从神话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时期的产物,他对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的折衷对今天的语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带着语言自然—约定的观点去研究语言,才会认识到语言生命力的根源,有助于把研究视角深入到语言根植的自然系统中去。  相似文献   

6.
作为对阅读理解过程进行解释的一种理论,图式理论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和认可。尽管国内学者认为图式理论极其有用,且具有科学性,但现实中获得的试验结果却提醒国内学者:建立在人工智能研究基础上的图式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合理解释试验结果的建构一整合理论,强调了阅读是一个由词一短语一句一语篇的信息加工过程,强调了语言基础知识对阅读理解的重要作用。因此,相比图示理论,建构一整合理论更能满足那些背景知识有限或欠缺、或拥有背景知识但还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同时,建构一整合理论也为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们指出一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路径——打好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文化理论受到了许多二语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国外二语界对社会文化理论的研究已取得相当丰硕的成果。但在国内对社会文化理论与二语习得的关系的研究刚刚起步。基于此,通过综述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以期为社会文化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国内社会文化理论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外语教师对母语对于外语学习的作用这个问题争论不已。大部分语言学者强调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负面作用,即负迁移。忽视了母语的积极作用.即正迁移。然而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永远不能排除母语的影响。笔者以图式理论为基础,论述了如何在外语学习中利用母语文化正迁移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偏误分析理论自八十年代运用于汉语中介语研究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汉语中介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偏误研究硕果累累,语篇方面的研究则较为后起,但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章将从母语背景不同的研究对象这一角度对语篇方面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并对研究现状及趋势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不完备性是语言的特性之一,表现在语言的线性、离散性、歧义性、疏略性、不够用性和不确定性。语言的不完备性不能从语言内部被克服,只能从语言的内部和外部进行补救。本文从语言自身的发展和人类一般认知的角度分析自然语言不完备性的补救策略,包括与人类认知能力相关的概念范畴理论、完型认知理论、通感认知手段、隐喻认知观、认知推理观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句法复杂性是二语写作中句法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它是衡量二语写作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通过综述对比国内外用于衡量二语写作句法复杂性发展情况的相关参数、量化指标、研究成果,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语言发展指标的分类和使用比较混乱;句法复杂性测量指标的计算;哪些指标能有效区分学习者语言发展水平;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指标的效度问题。  相似文献   

12.
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前,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欠佳,突出地表现在英语词汇和语法错误较为严重。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常受汉语形容词可以作谓语的干扰将英语形容词误作谓语,长此以往形成僵化现象。在课堂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要利用迁移理论排除母语干扰,有意识地对英、汉形容词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重新审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学生英语读写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本身的一种本质属性。模糊语言理论是运用模糊集合理论来分析和研究自然语言和言语中的模糊现象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学理论 ,其主要论点对揭示语言的本质有着深远的影响。该文拟总结模糊语言理论的主要论点并着重探讨这一理论对当前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框架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翻译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为翻译研究提供另一种审视思维.根据框架理论,翻译的任务实际上就是需要找到能够激活与原语相同或相似的认知框架的语言表达式.现从框架理论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入手,结合实例探讨框架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特点,以及其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和成因.  相似文献   

15.
如今粤语英语混用现象在粤广地区相当普遍,几种不同的混用方式对英语学习者产生了不同方面的影响。文章通过对这种现象的分析再次验证了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理论指导外语教学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同时也为解决该现象对英语习得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的使用是对实际商贸需要的顺应。采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对商务英语信函中的模糊语言现象进行顺应性解释,并以顺应理论为框架,探讨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所起到的积极功效。  相似文献   

17.
近几十年来,西方翻译理论空前繁荣,翻译思想异常活跃,各类著述极为丰富。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开展译学研究:语言学视角、文艺学视角、文化学视角和功能主义视角等等。本文将主要讨论德国功能派和译学研究的交际途径,即Reiss文本类型和语言功能,Holz-Manttari翻译行为理论,Vermeer功能目的理论以及Nord的更为详尽的文本分析模型等理论的出现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以Fauconnier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学者,以概念隐喻为源头、空间理论为雏形提出了概念合成理论,其宗旨就是试图揭示言语意义在线构建(on-line construction)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汉语新复合词跟随时代的发展层出不穷,创意无限,妙趣横生,值得摸索。汉语复合词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过去的研究重点是划分其与短语的界限以及对复合词出生地的定测;研究角度主要是转换生成语言学,结构分析、视点相对性等理论。所以,本文以分析大量的新汉语复合词语料库为动机,以概念整合理论为指导,旨在分析汉语复合词尤其是那些新鲜出炉的汉语复合词意义产生的过程,试图进一步增强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的阐释力,提供一个新的识解汉语复合词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写作作为一个重要的输出环节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分析写作中的错误及错误形成的原因对于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依据错误分析理论,对北京化工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90名学生作文中的错误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在词汇方面的问题较多,语法和拼写上的错误次之。通过对具体错误的分析,初步判断错误源于语际负迁移和语内迁移,由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减少这两种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罗素于20世纪初首次提出摹状词理论以来,在摹状词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既受到西方语言哲学家的支持和赞扬,也受到不少西方语言哲学家的批评和指责。通过美国哲学家斯特劳森《论指称》一文,对这两种摹状词理论进行一定的比较和分析。斯特劳森对于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批评是日常语言学派与人工语言学派相互对立的一种表现,也是人工语言逐渐向日常语言转化的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