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其过程,是一个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作文心理品质,发展语言意识性,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从名师课堂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考试是重要一环,是学生音乐学习情况的全面评价与考核。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要注重多元考核与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综合性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高中音乐教需要丰富音乐考试内容,创新音乐考试形式,更全面而公正的评价学生,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与综合能力。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指导下的高中音乐考试略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音乐课程评价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音乐教学的“指挥棒”。音乐课程评价包括学生音乐学习评价、教师音乐教学评价和课程管理与课程发展评价。当前,我们所运用的学生的学习音乐评价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2.评价结果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视动态的过程性评价。3.评价形式只是教师考核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感罟和对结集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课堂评价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新课程的评价原则是根据教学规律,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关注学生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评价要看学生是否都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否调动起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了课堂探究实践等.所以,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性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探索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深刻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正>有效的数学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尽可能大地进步和发展,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增加有效教学的相关知识,增强教学的效能感,形成教师进行教学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重视结果轻视过程,重视知识传授轻视思维过程,重视教师单向评价轻视师生互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需要改进评价的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一、在重视学习结果的同时关注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促进了音乐课学生学习评价的变革,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发展性的综合评价机制。本文主要针对音乐课学生学习评价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阐述。采取正确的评价方法,必将会使音乐教学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对音乐教学来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是要求教师彻底改变音乐教学只注重少数几个特长生的局面,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音乐学习,获得音乐体验,让音乐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发现、体验、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充分发挥音乐陶冶情操,塑造心灵,启迪智慧的作用,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那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课呢?  相似文献   

8.
毛舟洪 《家教世界》2013,(7X):278-279
<正>新课程提倡创新,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随机评价,其实就是一种教学创新,其伴随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那么如何发挥课堂随机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呢?下面我就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随机评价谈几点粗浅的做法。一、课堂随机评价的作用、正确适时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谐课  相似文献   

9.
【案例背景】理论背景: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其他科目有所不同,音乐学科更偏向于对学生学习兴趣、个性发展、音乐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评价这个环节,而科学完善的评价能有效提高音乐课堂的效率。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也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反馈,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实现评价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提出教学中要体现“思想性”和“实践性”,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促进其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五“巧”艺术。  相似文献   

11.
即将出台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对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作了这样的概述:“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由此可见,教师评价应当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评价必须具有教育功能,教师评价过程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以往的教师评价存在两方面的与新课程格格不入的评价偏差。一是评价功能过于单一。评价的本来目的应是促进教学和教师积极性的提高,而在实践中却事与愿违。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承载着培育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则影响着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积极程度和学习成果。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堂评价逐渐受到重视。教师要研究评价的艺术,巧用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基本思想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建立适应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综合素质(多元智力潜能),包括认知基础、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实验能力、创新精神等给予积极的评价。在新课程教学中。采取以下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的功能,使学生学习有动力,学习有方向,学习有方法;使教师也教得有的放矢,教得成效明显,使课堂效率最大化,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评价教师为主,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新的课程标准则明确指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由此可见,新课程更关注学生素质的成长,更关注人的发展,而在此基础上重构的教学评价体系必然是一个多元的、发展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音乐作为小学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应当意识到音乐课程的重要性。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游戏与音乐教学进行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新的音乐教学评价理念指出,音乐教学评价应适应所有进行音乐学习的学生,着眼于评价的激励、改善与调整的功能,引导和促进学生在音乐学习上有所提高和发展。同时,音乐教学评价还应面向音乐教师和音乐课程管理者,通过音乐教学和课程管理评估,激励教师进取,推动音乐教学改革,提高和完善音乐课程管理。评价的内容集中体现在“教”与“学”这两条主线上,教师是“教”的主导,教学评价的核心是评价教师课堂及对教学过程的把握。1.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反映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所上的每一节课都凝聚了对…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76):155-156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在新课程改革的促进下,音乐教师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而且打消了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为了促进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在音乐课堂中开展体验式教学。  相似文献   

19.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教学效率提高,促进教学课程不断创新发展的新课程评价体系。新课程评价体系着重于建立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体系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起伏。通过介绍小学数学教学重构评价方案的实施,来研究重构评价体系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海螺 《考试周刊》2010,(28):120-121
一、自评背景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在注重终结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考查的同时,也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教师问一学生答一教师终结性评价”的模式.教师成了课堂评价的“主宰”。英语新课程教学关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移到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上来。英语新课程教学的本质决定了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现代英语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