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 《唐山师专学报》1994,(4):45-49,21
“现代”可以被视为代表我们这个历史时代特色的一种“文明的形式”。但这种“文明的形式”却并不与“我们这个历史时代”一起出现于同一时空之下,而是“这个历史时代”的“我们”所追求的结果。因此,“我们”是否具有创造这种“文明的形式”所需的必要素质,  相似文献   

2.
一、本册主题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属于该套教材中“我们传承的文明”部分,在相应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则属于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的“内容标准”中,关于“我们传承的文明”部分的规定是: “本主题以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中国社会发展为主线,认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  相似文献   

3.
一、一切剥削制度下的文明都有两重性 首先,要对“文明”这个概念有个科学的理解。我们这里所讲的“文明”,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范畴,它不等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比如打人骂人不文明,随地吐痰不文明之类,那主要是指人们的道德行为而言。  相似文献   

4.
“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最需要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然而,以往的传统教育已难以担负为这个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的时代”培养一代富于”创造力和创造精神”的人才的历史重任。而今,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虽然创造教育早已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题中要意,但要真正将“创造”作为一种意识和精神植入人心,还必须牢固地树立起四种观念。树立创造的价值观。“文明的历史,基本上乃是人类创造能力的记载。”实施创造教育,首先要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充分认识“创造力和创造精神”之于人类文明的伟大意义——创造是人类文明得以繁衍壮…  相似文献   

5.
我门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一个全新的时代正悄悄向我们走来,这个似乎一脚就会跨进我们身边的时代叫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代”。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民族只有它的历史和文明活着,这个民族才活着。”民歌蕴藏着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文明与思想,是记录着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发展与变迁的“编年史”。因此我们提出“三感”统一的中小学民歌教学目标,即在中小学民歌教学中,要坚持以乐感为基础,以美感为核心,以文化感为指向,开展民歌教学。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明起源问题,专家们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提出了作为进入文明时代标志的各个要素(或者说标准),例如城市、文字、农业、礼仪,等等,应当说都是很有道理的.然而,这只是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和文明的萌生,其间还有着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段.我们不妨将这个时段划分为文明萌动--文明萌芽--文明出现--文明形成--进入文明时代这样几个不同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酒井直树的“世界历史”观的评论,指出: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之下,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多元文明史观”具有怎样的内在问题;在“全球化”时代,在新的“世界历史”观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又将怎样面对“民族文化认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明”是全球化时代人们透视社会问题的重要话语方式之一。通过对“文明”的哲学语言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澄清这一话语方式的多重意蕴,同时也可以使哲学在与主流话语方式的对话中得到发展。从“文明”话语的起源和演变看,文明与在城市中的生活秩序相关,与启蒙理性密不可分。从“文明”的用法看,它意味着有教养的行为、社会发展的积极成果、一定的社会形态和一定的文化认同。“文明”话语的上述分析可以使我们更自觉地认识到人们在使用“文明”一词时关于该词的“前理解”,以及这个词的边界范围,从而更加合理地在研究和讨论文明问题时运用这一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我们正处在中国历史上最激荡人心的新时代。这个时代要求我们接受新的思想,树立新的观念。正如托夫勒指出的:“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在从事抵制或者正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了改革的根本目的和方向,改革的春风吹拂着教育战线。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人的思想具有一种惯性,使得这些思  相似文献   

11.
现代进化论认为创造先于选择。各个不同文明的差别既来源于“轴心时代”的创造,也取决于这个时代终结时期的文化选择。春秋战国曾是中华民族最富于精神创造力的时代,与秦皇、汉武之后有显著不同。本文拟对中国思想文化“轴心时代”的“原结构”作初步探讨。  一、“轴心时代”与原创性思想家“轴心期”(AxisPeriod)是德国学者卡尔·雅斯贝斯(KarlJaspers,1883~1969)1949年出版的历史哲学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论述的重要范畴。雅氏认为从人类统一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大致在公元前800~2…  相似文献   

12.
罗素曾经说过:“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我想如果把探索目光投向中国的先秦时期,他会说,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他“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先秦诸子文化的突然兴起了”。对于春秋战国时代,对于在这个时代里涌现出的诸子百家,我们完全可以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  相似文献   

13.
德育观念:道德知情权和道德使用权——道德为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转型与观念和人的某种断裂 我们首先要知道,这个时代处于什么样的文明之中:中国社会当下正在经验着历史上最大的文明冰河的转型初期——从农耕文明(河流文明,即内河文明)向工业文明(海洋文明)的文明转型,这个文明转型需要以世纪来论的时光。这个文明转型应该是人种、气质、道德、文化、精神、生活方式、社会、民族、国家和政府诸意义的全盘转型,而不是某一个方面的修修补补,  相似文献   

14.
赵玉成 《上海教育》2014,(13):14-17
教育是哲学,从柏拉图的“四艺”修养到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是历史,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文革”之后的恢复高考:教育是实践,从西方的吕克昂学园到东方的北京大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育理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育面貌,然而,教育的本质却是永恒,凝结一代代人类智慧的精英们从夜空中划过,留下满眼银河。今天,什么才是教育,我们又如何谈教育?寻找我们这个时代的思考,总结我们这个时代的智慧,通过一位位教育探索者、观察者、力行者的语言,将他们的教育留在我们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人类学的长时段视野反思现代性危机 ,并还原到更根本的文明危机。提出解构前 9·11时代以韦伯为首的旨在论述资本主义历史合法性的西方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 ,关注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非西方传统 ,和西方世界内部方兴未艾的民间性非主流思想运动 ,从中获得超越危机的思想资源。重审“现代性”和“全球化”的根源与动力 ,获得检讨“文明霸权”和“文明—帝国主义”的新思路 ,在此基础上颠覆作为文明—帝国主义术语的“进步 原始”、“文明 野蛮”等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模式 ,进而重构我们审视世界、关照历史、思考文化问题的概念框架 ,期待一场根本的思想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公益”是指为了社会、为了大众的利益而行动的行为或事业。公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作用,与时代的演变有着紧密的关联。在古代,由于社会文明的局限性,缺乏对社会公益的关注与扶持,使得“公益”这个概念并未得到普通民众认可。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近现代,一些社会学家对于公益一词开始深入探究,以期通过对“公益”这个词语的解读,能够让社会大众关注今天公益慈善事业对于本土内生属性问题的影响,使得公益这个词语能够真正地深入到社会,让社会去关注它,并给予它一定的发展空间,以此来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个人的进步或者退步,往往是在社会的“要挟”下的被动生存,或者是自然地生存,因为个人的生活与生存永远是原教旨主义的.个人为了不被社会“抛弃”或者“边缘化”,个人要么跟着社会的要求走,要么“识时务者为俊杰”,要么自然而然地活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以技术为王道的时代,技术成为衡量人的杠杆.技术属于“文明”范畴,“做人”属于“文化”范畴,人不能完全逃避时代.从大的文明或者生活方式来说,中国社会处于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初期,农耕文明以内在精神为核心,工业文明以外显物化为核心.在这个“文明”时代,质量成为对教师的一个核心要求趋势,教师如何在“文化”与“文明”之间翻跟头,既是时代的话题,更是教师能不能吃这碗饭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8.
翻开尘封已久的历史,发现我们的祖国曾经那么骄傲地仰起高高的头颅,长久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俯瞰那些尚未燃起文明之火的“蛮夷之地”,也曾因为固步自守而被战火洗礼和摧残,而当前,当全民族为摆脱屈辱和穷困努力复兴,当大家都为一个沉睡的巨龙慢慢苏醒而欢呼时,我却禁不住陷入沉思,我们这个时代一切都在不断进步吗?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世界历史”并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形成的时代条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是这个理论体系得以形成的主体条件。深入分析这两大历史条件,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个理论体系的理解,而且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若干启示,更好地坚持好发展这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要重视研究儿童的认识发展。这个问题的提出,首先是由于新时代的需要。恩格斯曾经这样说过:“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这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