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农村小学地方课程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课程的开发建设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小学地方课程教学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深化学校地方课程教学改革;如何进行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使地方课程更具本土性和适应性;如何促进地方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将严重影响着学校地方课程向纵深发展。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试从一些新的视角对全镇小学地方课程教学现状展开调查与研究,探索教学新策略,努力开创我镇地方课程教学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2003月对13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教师教学观念与方式有所转变;学生学习表现出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学习行为;学校评价追求多元性、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方式;学校呈现出教师合作的化氛围。课程实施中还存在着地区差异、学段差异和课程资源建设任务紧迫、教师的指导培训亟待加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注重学校化的建设,加强实验薄弱环节的指导,加快课程资源建设的步伐,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学校课程开发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不少地方和学校把学校课程开发视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对学校课程开发表现出较高的期待和热情。然而,我们对于学校课程开发的认识还很不足,在当前学校课程开发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反省与反思必能帮助我们修正错误,发现学校课程开发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世纪以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赋予了学校一定的课程开发权,但整体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而近年来京、沪、浙等地在课程政策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推动了学校层面的课程改革,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的课程改革先进学校。他们调整地方课程计划、协调课程运行、改革评价方式、扩大学校的课程权限,协同建设学校课程资源等,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空间支持、权力支持、资源支持、能力支持和方向引领。这表明地方课程管理的政策供给是制约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地方课程政策推动学校课程改革,要赋予学校课程建设的权力和空间,对学校课程权限的规定要具体、明确,要规范地方的课程管理行为。应制定和颁布国家课程管理指南、地方课程管理指南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  相似文献   

5.
《广西教育》2007,(7A):5-5
刘志军在《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1期上撰文说,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的课程评价工作主要表现为:课程改革开始之前进行需求评价;对课程标准的事前评价与修订评价:深入开展教材评价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建邺区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整体性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当前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核心素养导向的学校课程建构系统性不足,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不够,课程建设中的家庭因素关注较少,以成绩为核心的学业评价体制的制约等。南京市建邺区依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通过区域推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课程整体建构研究",实现从区域层面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一是多元分析,形成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二是立足校情与生情,强化课程的落地实施;三是形成课程体系,建设特色化校本课程;四是以项目研究为引领,加强组织保障;五是注重统筹,优化区校一体课程建设方式;六是多维评价,强化以评促建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 ,课程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如何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开展教学评价研究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是当前教研工作的首要问题。新课程实施没有现存的经验可以借鉴 ,只能是边实验边发现问题 ,把这些问题作为我们教研的主题 ,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新课程实施要求我们的教研活动从目的到内容、从方法到形式都要进行变革。目前我们的教研活动 ,无论是学校教研组活动 ,还是县、市级学科教研活动 ,多数是面对面的交流、研讨 ,基本的方式是听课、说课、评课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参加教研活动的人员必须在同…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校管理的改革要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否则必然制约课程改革的进程。学校管理改革应当如何推进,这是校长特别关心的问题。结合课程改革,笔者认为,学校管理改革应紧紧抓住四个关键性工作。一、 转变观念,带动管理的整体改革社会变革一般涉及3个层面,即观念层面、制度(或体制)层面、物质层面。众所周知,物质层面的改革是最容易接受的,相对而言,学校的财物问题、硬件建设,一般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给予一定程度的解决,但制度层面的改革就比较难。一方面是由于受习惯势力的影响,受社会现实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观念在产生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9.
周如俊 《江苏教育》2012,(36):12-16
当前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课程在近10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三以一化"("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项目化课程构建模式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但是目前对项目化课程实施的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如何建立符合中等职业教育项目化课程的科学评价体系,有效发挥评价机制在整个课程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导向作用,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中职校项目化课程实施评价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学校课程范式及其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傅敏 《教育研究》2005,26(7):38-43
库恩的“范式”概念是建立在复杂性思维基础上的,它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范式的不同层面。当前学校课程的范式包括学科课程范式和经验课程范式,它们无法独自解决学习主体与内容客体相互对立的问题,将逐渐被在课程信念、课程价值、课程技术等方面完全不同的新型学校课程范式,即整体课程范式所取代。促进学校课程范式转型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课程论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上,代表认为:对课程本质的再认识,是课程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课程论的学科性质、功用和价值取向需要同时关注两方面的需求,既能科学分析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又能切实有效地解决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课程研究和教学研究作为一种理性认识形态,课程论和教学论作为知识形态,两者之间倒是可以用“整合”一词。在课程设计方面,代表们提出两种设计观,即体现课程根本属性的课程设计观和校本化的课程设计观。课程实施在内涵和外延上比教学宽泛,课程实施受课程制度和课程意识等隐性因素影响,课程实施不应在一种取向下探讨不同取向的课程实施问题,重要的是要依据“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标准来对课程实施进行价值判断。针对课程评价存在的现状和问题,课程评价研究者和实践者需要进一步做好理论研究、加强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评价、制订有效的课程评价标准、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以及加强对话和协商等工作。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要理性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积极深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科学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样本学校的初期实验表明,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先进的,方向是正确的,它引发了学校管理实践的深刻变革。但课改也面临不少问题,诸如课程目标适切、教师培训实效、课标教材完善、配套措施改革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中课改持续健康地发展。解决问题的途径除了学校层面需加强课改的总体规划和落实,教师层面需提高课程素养和适应能力等,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还必须强化行政手段,创设良好环境,改革评价体系,调控推进速度。  相似文献   

13.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不仅适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和需要,也符合我们对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教育假定。校本化课程实施是课程实施本性上的二元特征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校本化课程实施可以化解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推广"模式自身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为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校本化课程实施需要的条件包括:在国家层面上,国家课程要给校本化课程实施留下空间和余地;地方政府需要为学校的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政策、资源和科研等的支持、扶持和协助;学校需要具备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英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轨迹的总结,得出英国开发校本课程的经验:重视制度保障,重视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校本课程开发权力,国家课程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平衡发展及校本课程开发的伙伴协作等方面,进而提出对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即建立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制度作保障,增强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寻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协调配合以及争取校本课程开发的外部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课程政策改革方向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这给予学校办学极大的自主性,为此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的新课程体系.本文从开发"我的图文"的起因、意义、作用及"我的图文"的目标和内容、开发的形式和方法、管理及评价、应注意的问题七个方面论述了对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探讨与研究,旨在通过校本课程"我的图文"的开发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理念缺乏很好的理解,必定会阻碍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落实。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为我们带来了改革的理念,从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自组织、树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多元的评价观三方面谈校本课程开发,给广大教师以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02年6月—2005年5月利用近3年的时间,在辽宁省14个市、地的19所弱智学校开展了课程教材改革与教学策略实验研究。研究从弱智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论证入手,对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趋势进行思考和定位,提出弱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与思路,构建校本教研指导下的“以学生为本”的校本课程模式,对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与难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意识是教师课程与教学素养的基础,是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力的集合,是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自觉行动和积极参与的前提。教师课程标准意识建立在对课程标准认识的基础之上,是教师使用课程标准的意愿并表现为一定的教学行为。生成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途径主要在于增强教师的主体性、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等方面。对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评价主要衡量教师使用课程标准过程中解决所遇到问题的技能和策略如何,能否对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出有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实施,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体现了教育的本质需求。课程改革十年",校本课程"既取得了显著成果,也遭遇到空前挑战。其间原因错综复杂,而校本课程内蕴的多元课程文化与当前教育体制、学校管理一元文化之间的冲突,校本课程的专业自主文化与当前预设、执行的教师专业文化之间的冲突是极为重要的原因。通过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变革固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课程改革激起的新课程与学校原有制度的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即教育体制、学校制度不进行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改革,校本课程将难以为继,"新课程"还将退回原有的课程状态,以维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校本课程意味着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统整,本文以江苏省江阴高中为个案,探寻其研究性校本课程构建实践中的理念、结构、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策略,以期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再出发"以及深化课程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