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一:为什么下水道井盖是圆的?问题二:怎样移动富士山?……上面的题目据说是微软公司在面试时曾使用过的。优秀如微软公司这般,却为什么要用这些"怪"题来为难人才,莫非是在哗众取宠?当然不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的生命。越是非常之才,越是要用非常之法来甄选。如果是平常的人都觉得很"正常"的题目,恐怕是起不到沙里淘金的作用的。非凡的人才,通常只有在习惯思维所不能及的地方,才能更充分地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2.
100年前,在中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被彻底废除了。科举制的实行对中国社会曾经有着怎样的积极作用,又怎样桎梏了人才发展、国力兴盛?科举制和教育有着怎样的关联?科举制被废止后,中国教育这百年是怎样走过来的?今天.让我们通过梳理这些问题,来回顾中国教育发展之百年历程。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反思和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或是适应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就业或是延缓就业压力?是促进社会和谐或是固化社会分层?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或是培养工具人?为了高职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有必要重新审视高职教育的功能和目标,厘清高职教育的发展思路和价值追求,回归原点.反思和追问高职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在职教热中作一些冷思考.  相似文献   

4.
人才的定位 什么样的员工可定义为"人才"?根据其学历?职位?培训经历?至今无一定论。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大学还没有毕业,但他仍然是世界公认的杰出人才。再举个较为极端的例子,福建有一个巧克力厂,员工400人基本上是农民,每年创造三四个亿的产值,他们里面有没人才?本人认为:人才定位有三个要素:适合性(适应企业文化理念,适合岗位需求)、不可替代性(这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阶段性(由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的用人需求决定)。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才流动这个问题必然会突出地反映到社会的屏幕上来。什么是人才?人才为什么要流动?如何对待人才流动?这些问题急需要我们回答。本文想针对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一、人才是指那些学有专长的人什么是人才?顾名思义,人才即人群中有才能的人。由于人的智力有差别、后天的勤奋程度又不同,那些学有专长、才能超常出众的人即所谓人才了。所以社会上一般把德才兼备的人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信息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兴未艾.据统计,2002年我国的初等职业学校有984所,年招生30万人,在校生8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有16300多所,年招生470万人,在校生1197万人;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有568所,年招生72万人,在校生161万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经济转型期,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过程中,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诸如: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定位?政府主体投入如何保障?怎样坚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如何更贴近市场?振兴地方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人的解放     
人是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人类的永恒之问,人的生命意义也正由此追问而展开。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打击了人类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8.
评价一种教育,不仅要看它是否培养出了某种特质的人才,还要看它是怎样培养出这种人才的。中国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的确有其长处,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学生付出巨大牺牲为代价换来的。从群体的意义上讲,这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多数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换取少数人的发展的;从个体的意义上讲,这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和破坏人的创造性与个性为代价来换取认同感和共性的发展的。所以,说得激烈一点,中国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在以破坏人的发展的方式来促进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世平 《文教资料》2006,2(21):61-62
当代人才问题同国家、民族的发展密切联系,党的领导江泽民、邓小平都有着丰富的人才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比较二人的人才观的异同,来说明江泽民的人才思想是对邓小平人才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创新,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力资源的使用与人才机制的建立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没有你们就没有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就没有人才的成长,因为所有这些工作,都要有人去做,而我们所需要的人才,又需要老师来培育。我是第一次在这样大的范围给老师作报告。为什么选择农村?为什么选择农村教师?因为我懂得一个道理,就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穷人,  相似文献   

11.
高校人事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辩证的观点与方法认识和处理人力与人本、手段与目的、管理与激励、使用与服务、评价与发展、稳定与开发的关系,既要使人才的使用促进事业的发展,又要通过事业的进步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幸福,从而实现人与事业二者的互动发展与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就会面临如下问题:一方面是依据个人愿望、能力、天赋等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国家依据需要的人才标准来塑造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无疑,学生在现行教育体制中不大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法,完全根据自己的禀赋来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肩负重要历史责任,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更是肩负高校发展的未来,人才是民族发展的必要因素,高校的职责所在更是肩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的重任,人才如何培养?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为谁服务的人?成为高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就"四会五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以更大的发挥此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1.人才素质构成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作为时代的精英,不仅社会和家庭寄予厚望,就是大学生自己,也迫切希望能早日成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人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大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为谁培养?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问题。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们要为国家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对“全面发展”的人的新界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怎样的人称得上是全面发展的人?教育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能力的提高?有一种传统的看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具有各个方面的才能和能力。因而,在实施素质教育时,也是侧重考虑通过搞一些什么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无疑,发掘、提高学生的才能是需要的,但这不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全部内涵。怎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全面发展的人呢?在现实中一个人具备所有的、各方面的才能和能力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人的…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2012,(10):17-18
“千人计划”是国家实施人才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品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急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了引进更多人才,中国实施了国家“千人计划”。 目前,虽然“干人计划”已完成引才计划,但也仅仅是把人引进来了,这些人才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从正面上看,主要有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以此培养目标为指导方向的中等职教教学目标必然要求培养大量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职教教学中,是否严格按照这一标准来执行的呢?答案并不让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跨世纪人才的心理素质教育是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讨论中提出来的教育思想。本文从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教兴国的需要,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分析了跨世纪人才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的人格理论出发,阐明了个性化是实施跨世纪人才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模式,指出了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成才研究是人才研究中的一个关键内容,但它远不是人才学研究的全部,也不是大部,而只是其中一个很有限的区间:常人——人才。什么是常人?常人即大脑健全的一般人。什么是人才呢?过去对此曾一度争论不休,综合起来看有两大观点,一主“成名”说;一执“贡献即成才”论,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这个问题基本上有了定论:“人才就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这对我们研究成才这个专题,无疑有了一个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标准,以此来考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