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科技新闻     
《中国科技信息》2023,(16):10-12
<正>北京天坛医院科研团队在血管内治疗伴有大核心梗死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方面取得突破 血管内治疗已成为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在24小时内筛选患者时,影像学上均排除了大核心梗死的患者。既往的荟萃分析显示,在大核心梗死患者中,血管内治疗相对于药物治疗更获益,但仍缺少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证据。中国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数量庞大,对于合并大核心梗死的患者,是否进行急诊取栓,如何筛选获益的人群,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广闻博见     
小脑也有记忆功能日本科学家最近通过实验证实,小脑也有记忆功能。一般认为,记忆是大脑独有的功能。但是,也有人认为,在掌握运动方法方面,小脑也能发挥记忆功能。日本就此进行了一项实验,结果证实了小脑也有记忆功能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常继发感染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疫病,临床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非典型性和不明显型猪瘟。急性病例呈败血症的临诊症状;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出血和梗死。慢性经过的病例,主要是纤维坏死性肠炎.由于大剂量  相似文献   

4.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科学家发明一种安装在汽车内的测醉器,它能直接对司机的视觉反应速度进行检测比较。科学家在研究小脑运动性共济失调症患者之后发明了新装置。小脑受伤患者眼睛看到的和想要做的动作往往不能协调一致。新装置无需采血化验,根据司机的眼睛活动情况就能确定,是否喝了不少酒以致对周围环境完全不  相似文献   

5.
《发明与创新》2004,(11):41
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首次记录了人类脑部最小细胞感知外界的情况。他们的发现可能有助于揭开小脑的秘密。小脑是人脑中重要的运动控制中心,一旦受损,可能导致运动失调和平衡感丧失等病症。伦敦大学学院沃尔夫森生物医学研究所的保罗·查德顿和他的同事们监测到了完整脑部的一个颗粒细胞的活动情况。颗粒细胞非常小。它们的大小仅为人类头发直径的1/20,因此科学家很难研究它们的活动。颗粒细胞构成了小脑的输入层并接受来自身体的感官信息,例如手指触到物体表面时的感觉。人们认为小脑起到了联系身体感觉与身体行动的作用,如指挥手指连贯而…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的严重临床类型,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研究证实传统调脂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在ACS早期使用可使心血管复发事件(如再缺血、再梗死)危险性减少,死亡率降低,使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正>脑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萎缩在临床最主要的症状是痴呆,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老年痴呆症。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病程可达数年至数十年,男性多于女性。脑萎缩有多种类型。临床比较常见的有弥漫性脑萎缩(包括皮层萎缩、小脑萎缩及皮层、小脑、脑干萎缩)和局限性脑萎缩(多见于局限性脑器质性病变后如外伤、血管病、颅内局限性感染后等)两种。因其病因复杂,起病缓慢,不易被发觉,病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后再恢复血供时,常会出现心律失常、梗死面积扩大等心肌细胞损伤加重的现象,即MIRI。国内外研究表明MIRI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本文对近年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原因及机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大众科技》2011,(1):9-9
我国科学家应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进行单基因病研究获得一项突破,对促进国内单基因病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单位合作研究“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发现小脑共济失调新的致病基因TGM6”在国际知名杂志《Brain》上在线发表。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可能已经解开了多年来困扰他们和上百万儿童的奥秘 ,那就是为什么自己搔自己不会笑 ?《每日电讯报》报道这一秘密在于人的小脑 ,它可以从行动预测到感官结果 ,并且向人脑的其余部分传递忽视感官结果的信号。  伦敦大学的布莱克莫尔对 6名自愿者进行了调查 ,当一部机器搔这些自愿者的手掌时 ,机器成功地使这些自愿者笑起来 ,因为当外来刺激或人脑知道将被搔时 ,小脑不能警告人脑其余部分。这一机械原理可以保护人类不受食肉动物的侵犯 ,因为可以辨别来自自己抑或外部的刺激自己搔痒为何不笑  相似文献   

11.
小脑作用并不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的颅后窝内,附着于拱形颅骨半球下的脑干上,有一团棒球大小的豆状灰白色脑组织,这就是小脑."  相似文献   

12.
教师要成为课堂的设计者、实施者、改革者,热闹与安静交替兼备,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小手如林、小脸常乐、小口爱开、小脑喜动,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这是每一个教师祈望追求的课堂理想愿景。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3):I0001-I0001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心理系马蒂·敏茨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可模拟小脑功能的计算机芯片。将该芯片与患小脑损伤的实验鼠相连接后,可使实验鼠恢复正常活动。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卒中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偏瘫和意识障碍,约占中风的60%~80%,现将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减缓细菌耐药性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慧菊  康金凤  刘瑛 《中国科技信息》2005,(12):136-136,14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美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52全自动微生物/药敏系统进行的菌种鉴定,用微量稀释法(MIC)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5%、82%、81%,90%、85%和86%;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对上述药物的耐药性也在80%以上。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培氟沙星和替卡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84%、84%、81%和81%;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和替卡西林100%耐药。结论:近年来,临床上可选的抗菌药物越来越多,而细菌产生耐药性迅速增加,使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在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时,必须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指导,走出使用抗菌药物误区,做到合理,有效应用抗菌药物,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有氧代谢运动对侵袭性血管母细胞瘤的激素调节效果,以提高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方法:以血管细胞瘤MRI影像与病理特征分析为参照依据,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治疗后的血管细胞瘤恢复情况,以持续有氧代谢运动对血管细胞瘤体内脑垂体激素调节为对象,建立有氧代谢与侵袭性血管细胞瘤脑垂体激素调节间的关系模型,证实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病理表现与有氧代谢运动间的关系。结果:小脑半球血管母细胞瘤14例,幕上血管母细胞瘤4例,混合型1例,经持续有氧代谢运动康复,肿瘤周围异常流空明显减少,肿瘤囊壁环形得到弱化。结论:持续有氧代谢运动通过激素调节,刺激血管母细胞瘤的恢复,血管母细胞瘤MRI影像表现稳定,瘤周刺激明显好转,MRI表现与刺激病理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朱成杰 《科技通报》1997,13(5):347-348,351
回顾性分析临床及CT资料齐全并经手术的外伤性颅内血肿87例。着重从术前CT表现的血肿部位、出血量、脑室池受压及中线结构移位程度等方面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对外伤性血肿的预后作出适当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偶遇怪物5086年,神奇星人W先生星际旅行时,在地球的荒岛上遇到了一群动物,他们长得很奇怪:小脑袋、高前额、塌鼻子、凸嘴巴、大耳朵、深眼眶、鼓眼睛,浑身长满了毛发,臀部围了块遮羞的树皮,可直立行走,也可四肢爬行、跳跃。这群怪物一见到W先生,就一溜烟惊恐地四散逃逸。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按临床科研设计的5个组成部分分析亚临床型佝偻病社区干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社区亚临床型佝偻病患者60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人。研究因素:按“亚临床型佝偻病防治方案”,其特点是以理论框架为指导、系统化、标准化、个性化、家庭化,并以社区儿童保健医生为干预者,对佝偻病的管理进行抓早、抓小、抓彻底。观察指标:经预试验、早期临床表现、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验的多项指标,于1、5个月时评价。结果,骨碱性磷酸酶大部分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显著减轻等效果。结论亚临床型佝偻病社区干预研究必须按临床科研的5个组成部分合理设计,才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生活》2014,(4):62-63
1、平衡功能降低。造成老年人摔倒有很多原因,比较常见的一个原因就是老人平衡功能比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因退行性变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思维反应迟钝;有的老年人出现大脑认知功能改变或小脑平衡异常;也有的老年人出现内耳平衡失调等,这些极易造成老年人的摔倒;有时意外发生时,大脑已来不及反应或反应不灵敏导致跌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