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电视频道的专业化是当今电视业发展的一个潮流,教育电视台作为起步较早的专业电视媒体,专业品牌如何造就?频道特色从何而来?究竟教育电视台的立命之本在哪里?成了广大教育电视人的难解之题。品牌是市场学的一个概念,什么是品牌?美国经济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品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教育电视台迎来了发展的契机。以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成立为标志,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我国各级教育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兴起,这就给教育电视台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就对教育电视台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教育电视台面临的挑战以及教育电视台如何应对挑战做了重要阐述。教育电视台是我国电视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一个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宣传的公益性教育电视平台,是国家教育信息的交流平台,肩负着宣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提高国民教育文化素质、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使  相似文献   

3.
<正>福建教育电视台为了适应新时期广电技术和教育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于2003年对原有磁带播出系统进行数字化、自动化更新改造。本文拟就福建教育电视台数字硬盘自动播出系统技术的应用情况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当今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愈演愈烈,而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专业频道的生存之道就在于实现专业频道品牌化。以笔者所在的武汉教育电视台(以下简称“武汉教视”)为例,该台作为湖北省唯一获准独立办台的教育电视台,正在经历和面对品牌战略实施中的各种矛盾,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最为突出的矛盾,并对解决方案作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志忠 《新闻传播》2009,(10):107-107
当前,频道专业化已成为我国电视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在这种频道专业化、受众“分众化”、传播互动化的形势下.教育电视台在栏目的策划与设置过程中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原则,以求办出特色,赢得观众,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6.
今天,中国的电视传媒是百舸争流,群雄竞霸。各种不同定位的电视频道,宛若一只只无形的巨手,牵引大众关注的视线,演绎着第一媒体的风流。其中,教育电视作为专业频道,从诞生之初就决定了它和其他主流媒体定位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教育电视台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7.
可以肯定,当今除了内容、机制两个因素之外,保持传媒领先地位和快速发展的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技术。不仅传媒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技术,传媒自身是否能够站在传播业的潮头,也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技术。客观地说,曾经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教育电视台(电视业界曾用三个“一千”——即一千个综合无线台、一千个有线台、一千个教育电视台来描述和赞誉教育电视台在全国电视事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遭遇到严峻的生存困境,无法与其他实力媒体或强势频道比肩而立。但是,教育电视遭遇的困境,只能证明其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必要与紧迫,并不意味着教育电视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因此,在全球科技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教育电视传播的新平台,缩小与其他传媒之间的差距,乃是创新教育电视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和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8.
李宗强 《视听界》2006,(5):63-65
中国的教育电视台,可以说是中国最早实践专业化频道的电视台,但是,当中国电视纷纷选择走上专业化的道路时,教育电视台的发展却日益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它必须承担“教育”这一功能,不像“新闻”、“体育”、“时尚”等频道那样有清晰明确的受众分层,也不像“电影”、“电视剧”频道那样有普适性,大众教育的内容定位常常使节目内容和形式缺少吸引力;另一方面,它又必须面对和众多频道的竞争,目前央视各个频道和省级卫视都纷纷上星、地市级频道数量众多、再加上境外媒体的逐步落地,都成为教育电视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对其生存发展造成了…  相似文献   

9.
文章回顾了教育电视台的发展历史,结合电视传媒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出来当前教育电视传媒发展的建议,希望对教育电视传媒的发展起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是辽沈地区电视媒体竞争白热化的一年,央视挟品牌、优势不断蚕食区域收视市场,辽台、沈阳台以本土化娱乐、民生新闻两张王牌连创收视新高。面对如此形势,作为省内唯一教育专业电视媒体的辽宁教育电视台该如何应对?我想另辟蹊径,利用“播出季”理念进行资源重组和节目调整,不失为教育专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气象影视中心每天为福建省九个省级电视频道和福州市三个市级电视频道及福建教育电视台等电视媒体制作22档各具特色的气象服务节目,节目制作总长度达70分钟、每天在各电视媒体播出达30多次。气象节目制作档数和播出次数都达到了中心创建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全国省级气象影视单位中位居前列。  相似文献   

12.
媒体矩阵是"互联网+"时代很多传统媒体转型的选择,作为地方性教育专业电视媒体,在媒体转型过程中,需要树立以用户为第一的思维方式,找准优势定位、了解用户需求,紧跟技术发展,不断完善全媒体矩阵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才能更好的宣传教育、深耕教育、服务用户,本文以西安教育电视台应急空气响应课程同步直播为例,进行了理论上的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13.
"山东教育电视台2008年频道推介会"12月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有关领导,国内电视管理研究的高层专家学者等近200人出席。推介会以"和谐·共赢"为主题,研讨山东教育台今后发展的新观念、新思路,展示山东教育电视台2008年频道的新亮点、新举措、新特色和运营策略,共商山东教育电视台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4.
教育电视台是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内容及形式的变革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52年4月,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一次性分配出653个无线频道,用于各地建立教育电视台,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同时也接受社会捐赠)。 我国第一座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于1986年建成开播。1998年经国家教委和广播电影电视  相似文献   

15.
面对加入WTO的新挑战,面对国内外各种媒体的竞争,面对国内省级电视台全部上星的新情况,电视台如何应对激烈的媒体竞争,拓展电视事业新的发展空间,是国内电视同行都十分关心并在认真思考的问题。2000年10月,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总体部署,在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广电局的领导下,浙江电视台和省内的另两家省级电视台(浙江有线电视台、浙江教育电视台)在国内电视界率先实行“三台合并”,揭开了国内电视媒体大整合的序幕。在近一年的运行中,合并后的浙江电视台积极改革,理顺关系,优化资源配置,稳步推进频道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2009年,辽宁教育电视台以文化体制改革名义并入辽宁广播电视台。2012年,江苏教育电视台因涉俗事件被整顿后并入江苏广电集团。教育电视媒体何去何从?
  2012年,笔者针对全国教育电视基本情况与发展理念开展了问卷和深度访谈式调研,以便发现行业问题的根源所在,为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奠定基础。问卷调查和访谈借助2012年11月和12月间由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主办的两次业内会议进行,现场发放、填写、回收,对未到会的单位采用邮寄和电话方式获得,共发放44份,回收有效问卷34份,有效回收率为78%,样本基本上能够推及全国总体。问卷题目有三种类型:单选题、多选题和排序题。填写问卷和接受访谈对象基本上为台级领导,代表了各单位的主导意志。  相似文献   

17.
张宜迁 《传媒观察》2011,(10):56-57
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发挥价值引领和导向引航作用,既是时代赋予电视新闻工作者的一项神圣使命,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作为专业频道,江苏教育电视台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探索。一、对教育热点现象的报道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做到建言献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阶层分化不断加  相似文献   

18.
黎欣昕 《视听界》2010,(6):84-87
目前,教育电视台正面临来自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方面的竞争和挑战,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策略才能更好地肩负起专业教育媒体的职能。加拿大安大略省电视台(TVO)自2006年实施多媒体平台发展策略以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教育专业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提高了频道整体运营能力,扩大了频道品牌影响力、传播力。研究和剖析TVO新媒体发展战略,对我国教育电视台的发展或可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电视传媒市场中,应当怎样冲出重围、走出困境,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在夹缝中生存的教育电视台所面临的艰巨课题。近年来,江西教育台通过别具特色的品牌经营,精心打造荧屏亮点,大力提升频道知名度和美誉度,为老少边地区教育电视台的创新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王志忠 《新闻窗》2013,(3):10-10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教育信息化的到来,"大教育"观念越来越为社会成员所熟知、认同,并接纳,社会群体的受教育意识不断增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合更加紧密,社会化教育步入发展快车道。在全媒体时代,教育电视台,作为专业的电视媒体,如何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作用,为公共教育做好服务———这是教育电视人应该深刻思考并积极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