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新世纪"底层文学"中的"农民"题材小说,整体上渗透着一种启蒙精神。其知识分子立场下的启蒙叙事着重体现在对愚昧的揭露、对权力的批判上,并通过揭示农民生存悲剧的根源,反映当下中国社会深层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贾平凹小说《高兴》中刘高兴这一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特征,并将其与新时期农民形象、传统农民形象进行了比较,定位为“新世纪进城农民”形象。认为刘高兴经历着高兴又悲哀的城市人生,面临生存与精神出路的双重困惑,通过这一物形象的分析概括出“新世纪进城农民”的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3.
农民进城是新世纪城乡书写的重要题材。众多作品往往将焦点锁定在进城农民的不适感与孤寂感,忽视了城乡主体各自的特性以及两者之间互动的复杂性。贾平凹的《高兴》是新时期文坛的重要收获,作者从刘高兴等人进城以及生存的境况出发,试图重塑当代农民的新面貌,展现进城农民对城与乡的复杂情感和心理,但是贾平凹的农民书写依然停留在过去的经验之上,个性化和生活化成为制约小说艺术最大的屏障。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农民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农民愈来愈表现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也就是说农村的现状是: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与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度匮乏的矛盾越发突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民文化资源得到了长足发展:电视机、VCD、DVD、卫星电视接收设备、有线电视,甚至电脑等现代文化信息产品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但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缺乏多样性难以满足当代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就我所在的乡来看,虽然落实了"草原书屋"等工程,全乡12个行政村村村有文化活动室,但仍然是杯水车薪。农村的公共文化活动设施严重缺乏。具体表现是体育场所和体育器材严重不足。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馆面积不足,甚至严重缺失。党的十六届五中全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民传统伦理道德的形成,是中国农民与其所面临的环境、从事的生产生活实践相互作用的结果。土与乡,这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为农民的精神活动提供了一种文化框架,正是这种文化框架为中国农民提供了生活和生产中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有必要关注这些持续了几千年甚至仍在中国农民的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伦理道德诉求。弘扬其精华,扬弃其不足,重视对农民传统伦理道德的利用与引领,是新农村建设中精神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新世纪怎样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对策.文章坚持以十六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论述了新世纪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孙丹  吴欣 《华章》2011,(24)
2005年以来,我市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方案的通知>精神,在全市7个县(市、区)分四批实施了新农合试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各县(市、区)新农合制度及运行机制已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己基本建立;农民参合率稳步提升,农民就医人数明显增加,农民受益水平不断提高;定点医疗机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基本上解决了过去农民"小病扛,大病躺"的问题,实现了"合作医疗证在手,县(市、区)里看病随处彤.发挥了农村卫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乡村文化建设得如何,事关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事关乡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事关和谐社会在农村的构建.中国乡村文化在新世纪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本文试图以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的设想,来探索乡村文化发展建设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9.
胡莹莹 《文教资料》2007,(34):122-126
阎连科"耙耧山脉"小说的研究与其小说的创作从总体上呈现出"共时性"的特点。研究者从对小说"乡土性"的阐释入手,在经过对《年月日》、《日光流年》等的研究突破之后,在新世纪由于新的研究方法的借用和切入角度的多变以及比较式、综合式分析的采用而得到很大的拓展。但是,也还存在一些学术上的分歧和有待发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甘肃作家雪漠的长篇小说《猎原》是新世纪初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生态文学文本。在这部作品里,雪漠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当代中国西部农民在日益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下卑微而又坚韧活着的生存境况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显示出的精神文化生态,全面展现了西部农民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紧张关系,并且深入反思和探究了西部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态和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生态之间的隐秘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新农村建设时期,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势在必行。而一直以来,我们对乡镇企业的概念存在种种误解。这些误解在新时期给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我们分析乡镇企业在新时期的新特点,会发现它的本质在于其地域特点,即扎根于农村的地域范围之内,而不在于其所有制、产业、规模或者人员的特点,由此重新界定新农村建设时期乡镇企业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我国乡级政府进行行政模式创新,保证职责高效行使已经势在必行。在乡级政府行政模式的创新中,经济因素是乡级政府为农村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保障、乡级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政治权力因素、行政体制与职能转变之间的矛盾、传统政治文化对农民公民意识的制约、权法之间的关系等多种因素制约着乡级政府行政模式的创新。深入剖析这些制约因素,有利于探寻我国乡级政府行政模式创新的可行路径,有利于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性实践,为党在新时期探索农村发展新路子、构建新型乡村治理模式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文章介绍了庆元县开展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的主要做法,着重分析了建设技能型乡镇政府的主要成效,指出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大解放,加速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推进了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最后对进一步深化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背景下,乡镇成人教育办学作为农村成人教育主要载体逐渐进入成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视野。文章拟从制度层面、政府层面、主体层面、理念层面、理论层面等视角探求乡镇成人教育办学存在问题之成因,以期对推进新时期乡镇成人教育办学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咸安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其综合性、系统性是国内同类改革中少有的,其在乡镇领导选任方式和农村公益性服务机制上的创新,取得了成效。这得益于咸安改革在制度创新过程中,协调和整合受改革影响的各方利益,构建起乡镇政府、农村社会和农民三方互动,政府、农民双赢的新型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企业的概念在内涵和外延方面都经过一定的演变过程,我国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乡镇企业有过重要论述,乡镇企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突出的作用和地位,重塑乡镇企业辉煌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其中,乡镇机构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必须要求和应有之义。新形势下,我国乡镇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服务职能的严重缺失。因此,当前乡镇机构改革的重点是,彻底改变伴生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乡镇政府机构,设置合理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机构,并强化其公共服务职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乡村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乡政村治"是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而产生的新型乡村治理模式,在实行过程中存在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冲突.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二者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乡村关系是否协调,关系着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本文分析了当前乡村关系的特征、现状和其冲突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构建乡村和谐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乡镇职校建设与新时期经济社会转型需求差距较大。要关注乡镇职校教师需求,有针对性地增加投人,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加强培训资源整合,丰富培训内容;面向未来需求,提高培训的前瞻性;加强基地校建设,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